分享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 · 虢季子白盘

 与照耀同行 2021-07-06

下面这件禁止出境文物,从两千多年前诞生,到一百多年前的重生,都与金戈铁马相关,所以用首威武的曲子配乐。

第十四件,西周青铜器虢季子白盘

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2002年列为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中国人无论是吃饭还是喝粥,无论是吃火锅还是吃刺身,都要用筷子,但春秋以前的中国人可不这样,除了喝热粥时用勺子,吃肉时用小刀,其他都是直接用手吃饭。老百姓布衣没什么讲究,贵族王胄就要高级一些,饭前要洗手。到了制礼作乐的西周以后,更是把吃饭前的洗手当成了一项重要的礼仪,也有了规定的程序和专用的器具。

洗手礼时,一个奴隶或仆人拿一种叫匜的盛水器往下浇水,另一个奴隶或仆人拿一种叫盘的盛水器来接脏水,贵族则优雅地挽起大袖子,在倒下的水中清洗双手,然后就可以跪在餐桌后,用小刀把大块肉切成小块,再用手拿着肉去蘸酱,高兴地大快朵颐了。

虢季子白盘就是用来接洗手水的盘子,只是这个盘子太大了,是商周青铜器中最大的盘子,简直就是个大浴缸了。

周朝以秩序和地位立国,但到了周宣王时,周朝的统治已经不大稳固,周边的蛮族时不时就能打到国都周边。周宣王十二年,北方的猃狁进犯到了西周在中原的陪都成周,就是现在的洛阳。好在那会儿的周天子还不是那位玩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而是他的老爸周宣王姬静,手下还有一批肯打也能打的将军。

其中,来自虢国的子白任先锋出战,结果在洛水北岸打了大胜仗,战果要远远超过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多友鼎所记载的那次战斗。于是,周王为其设宴庆功,赐给他诸侯级别的四马战车,还有象征军权的大钺。子白作为一名先锋官却受到主帅级别的奖赏,非常激动,赶紧回到虢国做了这样一个大盘以为纪念。

虢季子白盘造型奇伟,圆角长方形,四壁各置一对兽首衔环耳,四足作矩形,器口缘下部周饰穷曲纹,腹部环饰有水波状的曲纹,大概是在纪念在洛水边取得的大胜仗。

不过,虢季子白盘更大的价值,在于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

铭文详细记载了周宣王时的对外关系,战争规模,而且表明周王东迁时,西周天子就已经在成周理政,还设有太庙。铭文中薄伐狁折首"执讯""是以先行"等句,可与《诗》之《采薇》、《出车》、《六月》、《采芑》等篇所记史实相互征引。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虢季子白盘的铭文用笔谨饬,圆转周到,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其语句以四字为主,而且用韵,文辞优美,语言洗练,行文与《诗》全似,堪称是一篇铸在青铜器上的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历史上曾有五个虢国,不过最有名是成语“假道灭虢”中被晋借虞灭掉的西虢。最早封国在陕西岐山,始祖是文王的兄弟,所以与周王室同为姬姓。但有关虢季子白的记载很少,所以对他到底是谁有了很多看法,更有人怀疑大盘是春秋时人托古所作。

近年来发现了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了一些有虢季子某铭文的铜器,证明子白应属于虢国公族的一支,以虢为国,以姬为姓,以季为氏,以子白为名,所以大盘的铭文中就称他为虢季子白或子白。

西虢国后来随周平王东迁到河南,供在家族社庙中的虢季子白盘大概因太大而暂时埋到地下,但却再也没能取出来,直到道光年间出土。而后,就是另一段一百年间既传奇又众所周知的故事了。

被认为台湾近代化建设开创者的刘铭传,把从战火中得到的大盘带回了老家,也使其后人如苏州潘家一样,为在乱世中保护大盘受经磨难。对能对付的土匪,就拉起一支武装直接干,对惹不起的日本侵略军和国民省府高官,就把大盘再次埋入土中,上面还种上一棵槐树,让在刘家挖地三尺的国民党军也找不到。终于黎明到来了,刘家也把大盘捐献给了人民政府,先是送到北京故宫,后收藏进中国历史博物馆,成为国家博物馆首批禁止出境的的青铜重器。

虢季子白盘和大盂鼎出土后的遭遇相近,保护它们的刘家和潘家内部也都没人把消息说出去,由此可见,过去大宗族内部的关系非常坚固。

SVP:部分文物介绍引自百度百科


欢迎搜索ID:walkingwithshini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