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家宝藏》的开场曲来请出第一件陕西的顶级国宝。 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单,首先是按地区排序,最先的是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后是上海和天津这两个直辖市的博物馆,然后是各省和自治区的博物馆了。各省内的排序不大清楚,比如陕西有西安、咸阳、宝鸡等多处博物馆。不过,同一个博物馆里的文物,很明显是按年代先后排序。 所以,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第一件禁止出境文物,就是西周的淳化大鼎。 2010年,第一次在陕历博看到它,但因为算是跟团参观,走的很急,而且那时陕历博的陈展以空间狭小和人流众多著称,面对如此大的大鼎,真难以选好角度,匆忙间只拍下一张有些虚了的照片。 后来再陕历博,因为博物馆不要钱,旅行社都把这当一个不花钱的景点了,人多的在展厅里都让人有窒息的感觉,别说拍照了,连近看几眼都难,只能留下了很大遗憾。 好在北京真有北京的好处,2019年下半年,为配合庆祝建国七十周年,陕西文物精锐尽出,何尊、墙盘等镇国之器齐上京城,淳化大鼎也随队一同到来,参加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与天长久》展,而且作为镇馆重器,放在大门口。 真是送上门来了,而且“十一”以后参观的人也不多,可以好好欣赏和好好拍照了。 之所以淳化大鼎长期不为所重,诛心妄猜,可能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来历不清和难以琢磨,怎么研究它都发不出论文,没有成果就评不了职称,提不了职,分不了房,所以就被学术界冷淡了,民众也就不怎么知道它了。 1979年12月10日,咸阳市淳化县石桥镇史家塬村的许姓村民,在自家地里准备挖一个地窑,结果挖出了一个大鼎,很快报告给了当地的县文化馆。随后几天,考古人员进行发掘,发现这是一个商周之际的古墓,大鼎是作为陪葬物埋入墓中。可是,这个墓早年被盗过,所以没找到任何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器物。 研究人员分析大鼎拥有西周早期鼎的典型特征,尤其是与堇鼎和大盂鼎相近,所以给它断代到了西周早期,认为不晚于康王。但随之又来了一个问题,学术界公认周人不像商人那样敬鬼神,而是注重宗亲,因此不再把好不容易铸出来的大型青铜器随葬,所以以前传世的西周大鼎都是出于窖藏,但淳化大鼎却是唯一从墓葬中出土的西周大鼎,这样身世就更加迷离了。 幸亏它是由考古工作者经科学考古从墓中出土的,否则真会被认为是后世伪造的西周重器。 本来是金黄色的青铜器,作为人类最早掌握的合金,最初出现在西亚,中国青铜器起源于外来传入正逐渐成为主流看法,不过中国的青铜器却与本土的彩陶文明结合,由实用工具和餐具发展成为了中国独有的礼器,创造了灿烂的青铜礼乐文明。因此,中国青铜器在保持器物本体造型的同时,还加入大量的纹饰,显得神秘而庄严,王者之气倾然而出。 而这件淳化大鼎,堪称商周鼎器中纹饰最复杂的。鼎口沿下铸有两两相对的六条夔龙,夔龙卷着尾,竟只有一足,圆目突起,张口卷唇,非常神秘。两龙中间隔有一道短扉楞,正好成为两条相对夔龙的子鼻,形成中国古代青铜器上最典型的饕餮纹,现在一般称为兽面纹。 ![]() 但比其他鼎器更神奇的,是夔龙纹下还有一个圆雕的牛首,牛的曲角翘起,两只牛耳外伸,正面看上去感觉有点萌啊。 中国家牛的起源也是笔乱账,殷商时还大量食用和祭祀一种现在已经灭绝的圣水牛,所以难说当年的工匠是根据哪种牛做的这个牛首。 ![]() 淳化大鼎因为身上没有铭文,连自己叫什么都说不出来,所以比起大盂大克毛公多友这些有长篇铭文的宝鼎就低调得多,不过它庞大的体型和独特的样貌,是具有唯一性的海内孤宝,自然要被收入禁止出境文物名录,而且还是首批啊。 ![]()
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