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尊铭文,终于微微见到了“宅兹中国”

 与照耀同行 2021-07-06
去陕西看国宝,最大的遗憾就是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看到了何尊,但被高高的玻璃笼罩,看不到何尊内底的铭文,特别是“宅兹中国”,文字上最早的中国。
陕西禁止出境文物(十七)西周何尊

又过去了几年,这个遗憾终于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得到满足,虽然只是小小的满足。
自2020年8月起,国家博物馆与陕西方面合作举办“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化”展览,展出众多有珍贵铭文的西周青铜器,特别是何尊、利簋、墙盘、胡簋、逑盘,这五大禁止出境文物齐聚一堂。
群星闪耀之下,折觥和秦公镈都显得不起眼了。
当然,其中最有名和最有人气的,当然就是何尊,展览的名字就取自何尊那最有名的四字铭文“宅兹中国”。
何尊也就陈列在展厅的进口处,非常显眼的位置,总被参观者围住。
上面还有铭文的拓片,从左边数第六列的前四个字,就是“宅兹中国”。
当然,里面还有成周,玟王,王武王,大邑商,这些著名的历史名词。
在宝鸡,我用了一整天欣赏和拍摄何尊,所以今天我要做的,就是看到何尊内底的铭文。
这大段铭文确实藏得很深,深深地藏在尊内,铸在底上,当年何尊出土后很长时间都没被发现,直到马承源先生凭对商周彝器的特殊感觉,才深探内底,去除层层锈色,发现了铭文,而且竟然释读出了“宅兹中国”,比已知文献上所见最早的“中国”还要早了几百年。
因为何尊一般摆放得很高,内底又很深,所以参观者很难亲眼见到那些古老的铭文,更难见金文写法的“中或”二字。
好在此次展览,何尊的展台不高,陈列台也不大,何尊离玻璃比较近,所以努力伸高脖子和把相机举得高高,终于能看到常年光线不及的内底了。
把相机焦距调到更佳,把光圈调到最佳。
终于,几个清晰的金文出现了。
铭文横排的第一排非常清晰了,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已经是参观者视角能看到的最大幅度了。
特别中间那三个字,从右边看,第一个就是玟王的王。
第二个是大邑商的邑。
第三个,就是宅兹中国的宅。
虽然只见了半个宅字,但我已经很满足了,毕竟我已经作为非专业人士看到了何尊的铭文,尽管只是几个字。
我也很高兴虽然铭文中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含义不同,但这毕竟是文字上最早的中国, 延续至今的中国文字,正说明了我们的文明血脉从未中断。

“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禀(逢)王礼福,自(躬亲)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关注我们

与照耀同行ID

walkingwithshining

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