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香——观木犀有感,寄吕郎中

 文火0 2021-07-06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天高气肃,月色分明,天地之间秋容如刚刚沐浴过一般清雅。天上月中桂树花开,使得三十六座月宫里收储桂花已满。可是桂花却也不会推辞散落到人间,因为它恐怕人间群花会自己觉得自己很凡俗呢!

写桂花,从月中天宫开始写,即是巧妙运用典故,又能在词的开头出人意表。“怕群花、自嫌凡俗”,偏偏以其他花去衬托桂花的高雅出尘,也是绝笔!以上整个把桂花看作是从天宫下凡的构思非常妙。

桂花降临人间,在这寒秋的夜晚用它的芬芳唤回春意,使得自己和人间都不再幽静孤独。

即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意,但是语意具有极高妙的象征意味,我个人认为在杜甫诗句之上。在孤寂幽冷的秋天,独自唤回春意,那种伟大的人格体现在明亮高远的诗句之中。这一句我是我至爱之句!

桂花的芬芳是天上散落的剩余香味。难怪它哪怕只有一棵,也能飘散出十里的香风。我坐近桂花旁边,只见它黄金颜色,花小如粟。我想起那同样开在秋天的木芙蓉只能增加人们的愁思——杜甫诗“芙蓉小苑入边愁”,用这个典故去暗示芙蓉代表着当时南宋依然存在的边境敌国危险——更不要说只在东篱虽然坚守高洁却只能自己默默凄凉的黄菊了。

东篱黄菊,即象征陶潜式的隐居。这一句非常厉害!这里写桂花,却把其他花写进来,目的在于一方面与桂花形成对比,另一方面,更大大扩大了诗境。芙蓉与黄菊分别代表作者认为的两种社会问题,把它们写进来,一下子让读者明白桂花的更具体的意义是什么。这一句我印象中也是中国诗词里面极少有的批判代表陶潜式隐居的菊花的句子,这一批判不让人反感,却让人更加爱桂花,原因在于这里菊花背后代表的陶潜式隐居在当时社会已经是士大夫不思报国只求自保的一种现象,因此以一种更为高洁有为的桂花象征去批判菊花,是让人感动的。

而那桂花,它根本不迁就世俗,反而背离世俗,定要去寻找真正的高洁高远的人的脚步。

在这里,具体指陈亮自己赞许的那种积极有为的精神与行动,即“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这首咏桂花的词的作者是陈亮,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思想家、政论家,还是我家乡的先贤(他是浙江省金华永康人)。这首词之所以让我感动,是因为他完全脱去咏物词的那种琐屑与俗套,纯以自己的高洁刚健的理想去化身为桂花,所以句句写来都苍劲不凡;而且也并不脱离桂花,紧紧抓住桂花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花的区别去写,又能写得如此具有象征意味如此高远,真是绝唱!这首词在当时的社会意义是不满于当时南宋人们的庸俗软弱、明哲保身,渴望以高洁且有为的精神去做出实事、拯救祖国于危难之际。但是这首词的意义其实是超越时空的,“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将永远是一种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象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