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雨

 文火0 2021-07-06
我是个不大懂得浪漫的人,所作最浪漫的事——据朋友们评价这算得上浪漫,虽然我浑然不觉——大约是有时候喜欢听雨。
我说在听雨,朋友们大概以为我临窗远眺,喝茶小坐,思绪万千?其实没那么讲究,我只是随意翻翻书,甚至玩儿手机,有一搭无一搭的,听着雨落下来后发出的声音。
雨声是什么呢?是每个雨滴落在实物上,把自己摔碎的声音啊。倾听一个个、甚至一群群雨滴,或者参差错落、或者争先恐后的奔赴终点时,伴随着最后的一声声怦然回响,怎么就浪漫了呢?
有一个小雨淅沥的早上,撑着伞在雨中漫步,听着雨滴碎在伞上的声音。突然想,如果什么也听不到,只能凭着伞上微弱的力度,来猜测、想象雨滴的落下,会不会有点遗憾?听障者有没有这么一刻,遗憾着不能听着雨胡思乱想?
 
我知道,有这个想法,一定是受了前夜的影响——那个晚上我们观赏了一场舞蹈剧《颤动》,演绎的是聋哑人的生活故事。
表演者是三位来自波兰的年轻人,他们自大学时期就创作这场剧,毕业之后继续表演。我对舞蹈的领悟能力不怎么样,这种不让我先预习下剧本的,更是看得晕晕乎乎。四十分钟的表演,有一半以上是没有音乐、寂静无声的。之后安排了表演者与观众的交流环节。
关于平时了解到的聋哑人的状况,有观众说,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聋哑人,可能他们有自己的圈子;也可能他们会比较自卑;但是有很多残疾人会从事一种行业,就是按摩。这番话惹火了与我同去的小鱼同学。小鱼举手发言,首先指出从事按摩行业的是盲人吧?然后介绍了她所在的有200多员工的公司,聘请了4-5位聋哑人,从事UI设计或软件开发工作;听说不便,对于这些同事所做的工作,有影响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他们过得也是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和我们一样,会在朋友圈晒自拍、晒美食、晒打球什么的。
现场有两位聋哑人发言,有熟悉手语的观众帮忙翻译。
其中一位先生对于有这样的演出表示感谢,并询问为何会产生这个创作的念头?舞者答,波兰有很多类似的项目,都有艺术家的参与;他们创作的初衷,是想象“若我是非全健人,希望在剧场被怎样对待”。
另一位女士也表示了感谢,并询问剧中最后那个大包包代表什么?舞者反问女士的感受,女士答得很感人,她用手语说,她觉得那是聋哑人与全健人之间的距离。我理解也许说是隔阂更贴切。
最打动我的,是有观众询问,剧中三个角色是否均为聋哑人?舞者回答:角色并没有是否聋哑人之分,他们带上隔音耳塞时,反而能用心“听”到更多。他们在尝试语言以外的沟通方式,体验无声世界的难处;也试着体会聋哑人的感受和情绪。
 
散场往外走的时候,小鱼对我说,要把小鱼很气愤写在文章里。我觉得舞剧没看出什么可以写的感想,多半不会写什么了。况且当天状态不佳,带着小鱼走错了两回路,最后是跟着小鱼走到剧场的——沦落到由一个非著名路痴带路,足见我的状态是多么差。计划没有变化快,谁知转眼就在听雨时生了感慨呢!果然,文学与艺术可能并没有给我们留下肉眼可见的痕迹,但却不知不觉的浸透了我们全身,在某个瞬间显现出来。
我依然喜欢听雨,但以后,无论静心聆听还是随意听一耳朵,可能时不时就记起,拥有听力是一种幸福呢。

作者简介

文火,意淡息微,火力小而缓,即将成为波动影响的源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中心影响力,可能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这些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