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捋一捋八王之乱||~15~杨贾纷争(四)

 文火0 2021-07-06

罗网的人正是贾南风。她听身边的太监董猛说起,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因为受到杨骏冷落,正在收集杨骏的黑材料。于是便召二人合谋,李肇提议,请汝南王司马亮出山,举兵讨伐杨骏。

注:殿中中郎,统殿中兵护卫皇帝,位在殿中将军之下。因其为皇帝亲信,控制殿中禁卫军,又能进行宫庭内外的联系,故在西晋时的历次宫庭政变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贾南风随即派李肇去联络司马亮,说晋氏危在旦夕,杨骏想当王莽,你是宗室元老可不能不管。尤其强调,当年先帝是打算让你和杨骏共同辅政,是杨骏改诏把你挤走的。但很遗憾,司马亮一如既往的懦弱,他对着李肇说:“骏之凶暴,死亡无日,不足忧也。”

李肇听司马亮这么说,知道找错人了,就去襄阳找司马玮。他见到司马玮后,说现在洛阳已被杨骏控制,他想当王莽。先帝派你来荆州,就是让你匡扶社稷的,现在杨骏专权如此,你看怎么办?司马玮时年二十一岁,血气方刚,义愤填膺,说我司马氏取得江山,杨骏何以弄权如此,现在朝中多痛恨杨骏,不如请皇帝下诏,除掉杨骏。双方达成共识,司马玮随即联系淮南王司马允,上书请求回洛阳做官。

永平元年二月(公元291年),二十一岁的楚王司马玮与十八岁的淮南王司马允到达洛阳。两个最年轻最有权势的王爷同时进朝,冰层下暗流汹涌,就要迸发而出了。

殿中中郎孟观、李肇,素不为骏所礼,阴构骏将图社稷。……黄门董猛,始自帝之为太子即为寺人监,在东宫给事于贾后。后密通消息于猛,谋废太后。猛乃与肇、观潜相结托。贾后又令肇报大司马、汝南王亮,使连兵讨骏。亮曰:“骏之凶暴,死亡无日,不足忧也。”肇报楚王玮,玮然之。于是求入朝,骏素惮玮,先欲召入,防其为变,因遂听之。

所有人都看出杨骏身处险境,忠正之士纷纷规劝他收敛,他的兄弟杨济曾劝他不要吃独食,分一杯羹给宗室,杨骏不听,把杨济打发到东宫陪太子读书。傅咸也劝他:“皇帝因为服丧托你代为掌管政事。圣人周公辅佐成王,尚且不免遭人诽谤。何况现在的皇帝已成年,不是成王幼年时那种情况呢。”

咸言于骏曰:“……今圣上欲委政于公,谅暗自居,此虽谦让之心,而天下未以为善。……周公圣人,犹不免谤。以此推之,周公之任既未易而处,况圣上春秋非成王之年乎!”

忠言逆耳,面对傅咸的反复规劝,杨骏很反感。他想把傅咸赶出洛阳,后因外甥的劝谏才作罢。

看到哥哥如此偏执跋扈,杨济很无奈。他在给傅咸的信中写道,“江海流水波涛滚滚,其中的深奥不可名状。天下之大,非圣人不能看清楚,而我看你是每件事都想弄明白。你生性痴呆,却想弄清楚官场之事,哪里有那么容易呢。在我看来,官家之事还是糊涂一点吧。你现在身居左丞,总领朝廷,辅正八座公卿百官,这个位子不容易啊。”信中提醒傅咸居官不易,明哲保身,也透露出杨济对哥哥所作所为的沮丧和对杨家前途的悲观。

骏弟济素与咸善,与咸书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左丞总司天台,维正八坐,此未易居。以君尽性而处未易居之任,益不易也。想虑破头,故具有白。”

杨骏听不进去任何劝谏,大家为了避免殃及池鱼,纷纷与他保持距离。有一个叫孙登的隐士,为了避免和杨骏扯上关系,在杨骏召他做门客时,竟然通过装死的方式来规避。时任弘训少府的蒯钦,与杨骏是发小。他使劲批评杨骏,言词尖刻。面对别人的质疑,蒯钦叹口气说:“杨文长虽暗,犹知人之无罪不可妄杀,必当疏我。我得疏外,可以不与俱死。不然,倾宗覆族,其能久乎!”

作者简介:

大好,一个喜欢阅读的,有点强迫症的小清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