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怀念某个人,是因为我们相互珍藏彼此最美好的音容笑貌

 风舟微纪录 2021-07-06


文 华杉      原标题“岁月留痕”

我老在想一个问题,地球上每时每刻都有人死去或正在死去。对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十分理性地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有生必有死,没有比这个道理更简单的了。报纸的讣告栏和广告栏是连成一片的。偶尔有个大人物去世,报上会登载一幅较大的照片,连同较为详尽的生平介绍。仅此而已。可是,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亲友身上,我们的感觉立刻就完全不一样了。除了哀伤悲痛,我们还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会长时间地认为这不是真的,那么生动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三年前,一次车祸中,有两个年轻人同时丧生。其中有一个我认识,并且工作中打过一段交道,有品有貎,还有些才华。很多人都为他们的不幸遭遇惋惜不止,而我的感觉却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是对我认识的这个年轻人的骤然离去格外不能接受,直到现在想起来依然保持惊愕的情绪,而对另一位年轻人的命运就很少再去体会了。

我一直在想这种差别是如何造成的。

我还想起了一件与此不怎么相关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有时候特别想见一个老朋友或者是老同学,想得不能再想。可真的见面后,也没有什么特别能聊的,而且见过之后就不再想这件事了。还有我们曾经住过的老房子,曾经上过学的母校,曾经工作过的单位,路过的时候总是愿意多看几眼,脚步放得稍慢一些,心里还会生出些淡淡的惆怅。常听人说,他对某个城市特别有感情,因为他曾经在那个城市工作过。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他对曾经在那个城市工作过的自己的那段生命始终不能忘怀。也可以说,并不是那个老同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我们特别想念,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曾经的一段生活经历是和这个老同学共同度过的,我们当时的音容笑貌寄存在老同学的心里,我们互相替对方完整地保留着那一小段曾经的日子。

岁月就是这样留痕的。我们不能容忍不断流动的曾经那么鲜活的生命消失在风中,消失在梦中。无形的流动一定有一个暗暗的有序和有形,事过境迁之后就有了大段大段的记忆常常回流在心间,它有时指向一个人,有时指向一个城市,有时指向一个情境。试想一下,我们根本无法在回忆时单单想想自己,自己总是和众多的人和事,细密的情和意联在一起的,甚至那是在秋天,还是在夕阳中,都是丝毫不差的。

我的父亲已经去世3年了,直到今天,我还会在梦中见到他;直到今天,我依然不愿意明确地告诉自己,他已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因为如此就意味着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也将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因为我的生命曾经和他的生命在某一段时间、某一个空间交汇过,交融过。一个活着的生命能够痛悼另一个已经逝去的生命,那一定是因为这两个生命曾经在某一个时空重叠过,互相渗透过。哪怕仅仅是认识,是点头之交,那也是要留下轻轻的划痕的。相反,即使是一个全国皆知的明星死了,因为和你的生命的毫无关联,你不会哀痛,充其量只有震惊,并且这震惊也不会持续到次日凌晨。

我们也许一直以为我们的生命是握在自己手中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生命的环是节节相扣的,生生不息的爱使我们世代繁衍,亲情爱情和友情使我们众多的心灵在无数个点和面上铺展着,闪烁着,交流着。辛勤的劳作使我们的体力和脑力组合成各种不同的部分,经常作一些交叉和配合。还有神奇的大自然的更替交错,也是要参与我们的生命分泌的。我们的生命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与不同的人相融合,我们不知不觉间不得已就将自己存放在别的地方和别人的生命中了,当然,我们自己本身也是一样,我们的生命中也渗透了若干其他人的生命密码,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这些生命密码也是要带走的,如此,我们怎能不同时给世间留下悲伤。

当我终于把上面这个问题想明白之后,我又想,世界上最孤独最不幸的人大概就是同时代中最老的那个人,因为那些寄存他所有生命密码的人都先他而去了,他的回忆和怀想是一片灰蒙蒙的恍惚。而他本人的寄存却成为永远也无需邮递的包裹,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守望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