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丽疫情日志 ▏当日子只剩油米柴盐

 风舟微纪录 2021-07-06



···············

       文 | 王丽   编辑 | 倪志平   编审 | 梅玉荣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2020年2月12日 正月十九   星期三  阴

二十天没出门,其实日子没那么难挨,大把时间让我这时不时的懒虫虫横行霸道,不用想着早起拼命赚钱过日子,可以睡到自然醒,两顿饭也可以解决生存问题。

半生以来梦寐以求的宁静安逸生活,终于得以实现,我应该庆幸这是一种幸福。

勤快点时就弹会儿琴,看会儿书,看看电影,唱唱歌。再或者弄点吃的,食材有限,但这蔬菜煎饼配白粥养胃还是很可以的。

前几天发通行证了,还没用过。昨天起小区的惠民服务也很值得赞,这些菜蔬由志愿者上门登记加群选购。

重要的一点值得赞的,志愿者是个高二的男孩子,住我家同单元六楼。听到叩门声,我打开门,没敢让孩子进屋,于是我关上门,戴着口罩,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和他交谈,最终加了好友进群选购了一个50元的A套餐的食材。

想想这段灰色的日子,我把孱弱的自己和孩子保护得很好,别人家的孩子却能担起风险为我们分忧解困,内心小有愧疚感。愿心存善念的孩子会得到上天的垂怜,一生平安无忧。

昨天下午订的,今天下午就送楼下自领,50元套餐的菜蔬很新鲜,有鱼有肉,生姜大蒜,价格还蛮公道的。这是我自腊月以来买的最暖心最低价格的菜。

前些天去某商场排长队购买几样青菜:油麦菜三棵,冬瓜一小节,白萝卜一个,胡萝卜四根,蒜苗一大把,小辣椒二十来个,青椒十来个,莴苣三根,共67.9元。当时就感叹这青菜贵得逆天啦!

越是艰难时期,越能检验国民素质。疫情防控之时,大型购物中心居然把物价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来卖,其中缘由不得不让人质疑和思考。


































































2020年2月16日 正月二十三   星期日  晴

已闭关隔离25天了,最近好多友友发来问候关注,真的很感动。谢谢你们哈!

作为一个写作人,从疫情爆发起到封城,什么都没有写,连每日必更的圈呀Q空间呀都是安静的,很反常。面对灾难,面对现实的残酷,面对一个又一个白衣天使的英雄事迹,我愧于写下任何一个轻于鸿毛的文字。

我们不要献身的英雄,我们要的是祥和安宁的子民!任何赞美和歌颂的诗句都是心尖上的刺痛,面对这样的剜肉补疮般地疼痛,我难于写下任何一个字眼。

每天看着疫情实时消息的数字由零到几到十几的往上升,还居高不下,内心除了忧虑焦急,还有对死去的,染病的,还有疑似的,真的是惋惜也揪心。

这些天,小区里每天都有机车游走消毒的声音传上来,感觉稍微可以心安些许。有了强大的后盾,对于未来还需接受长久闭门隔离的现实,也不再那么恐慌了。

昨日还白雪飘飞,不到傍晚楼下车棚顶上便覆上厚厚的一层白雪。我站在凳子上,静静地看雪花随着狂风斜斜射落到窗棱墙壁上。那一刻的雪花不再轻盈羸弱,它们是愤怒而决绝的,落下,即被另外的雪花覆盖,一片一片又一片的叠加着冰凉与厚度。

一晚上雪落无声,醒来却是阳光暖照,还未融化的白雪把阳光反射得刺眼耀目。这大自然真是神奇,让人无可奈何,却又心生期待。

今天先生生日,依往常他早已出远门了,从没呆在家里这么长时间,也没在家过一次生日。本来还担心没什么菜可以犒劳犒劳寿星,没想到惠民蔬菜套餐很及时。

一大早八十岁的婆婆打来电话,祝身为长子的他生日快乐,我好羡慕!一个人无论多大,有妈在,年纪再大也是妈的孩子,有妈真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同城不能相见,但总有一个人惦念着,终是幸福的。




2020年2月24日 二月初二   星期一  晴

疫情虽苦,但也让人读懂了生活的本质。用心地活在当下,也很好。

宅家第三十二天,人都被时间和房间扼制着,出不得门。关乎疫情的一切,每天都看得眼睛发酸,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光明早点来临。

近一周,每天守着手机,就为了看群里何时才能订得到食材。

小区群物管在群里喊话,叫一、二栋居民下楼排队领菜。听说是四川乐山人民的爱心捐赠,很暖心。

虽然前几天订了差不多四百多元钱的食材,米、油、面、肉、鸡、菜都有一点,可以供一周生活,但蔬菜相对来说还是很少。听说有蔬菜可领,也不免心花怒放。小区总共八栋楼,最小栋也有84户,最大栋的是18层电梯房……想想人多的场景就心惶惶。

于是紧盯着群里,一看到喊三栋下楼排队,立马戴上口罩飞跑下楼。幸好,一栋二栋的排队大军陆续回家,我刚好排到签名处,院子里还堆着很多儿菜、卷心菜、莴苣、香葱等。默默地接过一个大个头的儿菜、一个卷心菜,满怀感激地拿回家,想着这儿菜该怎么个吃法。

那一瞬间,感觉这一个月多的时间里,关心得最多的就是这吃的问题,不得不背负“吃货”的名声了。灾难来临时,有足够活命的物资,人心才会真的安定下来,居家隔离也就不再那么恐慌了。

领回的大个儿菜,我给切成小片,撒上盐腌渍后滤水,切点朝天椒,碎点蒜米、姜,撒上香麻油,放玻璃瓶里压紧,过两天就有下饭菜吃了。

经过几天辗转,从本栋群友那儿弄来三块钱的酵母粉,做起小馒头,都二十年没做这个,手生了。馒头出锅,长相不好看,但味道还真是好。

一个家,有人气,有烟火气,有欢声笑语,才是人间真味。如果不是疫期,这般生活面貌是不常见的。

这些年一家人总是在奔波忙碌,几乎没有见面的机会。所以说没有苦难,就难以体会幸福的滋味。

尽管疫情依然胶著,焦虑仍然深重。孩子不能回校,大人无法工作,没有收入即意味着生活没有保障。

但我们对生活还保有热情,努力地活出自己的精彩,这就是生活本来的面貌。




 2020年2月26日 二月初四   星期三  晴

宅居第三十四天,昨夜风雨交加,窗外寒气很重。

对于我这个断不了药的老病号来说,阴雨天就是受罪日,各种痛症一并袭来,折磨呢。年前屯了六七百元的药也完了。断粮一两天的话,人饿不死,断药了可是大事儿。

上午列了购药单,物管托人下午就给送小区领了上来,还真给力!真心感谢这些逆行的管控和志愿者们。国之有度,家才安宁。网上看新闻,世界性的灾难一桩又一桩,相较之下,最大的感慨就是:国家有大爱,人民便是幸福的。

居家不易,最难的是疫情依然胶著,防控物管费尽心思分配采办食材,但终是有限,每餐得先盘算好了,想着法儿紧着用。

菜少,可以减餐,面食也来凑凑热闹,让胃也缓缓。昨夜十点多揉好的面团不过两个拳头大小,早起已是满满的一大碗,手指点一下,都是蜂窝网,散出发酵后的面香。

先把昨夜泡的一小把黄豆捞出来,冰箱里还剩了点核桃仁,五颗红枣,干燕麦片还有小半袋,加了两勺,兑清水放豆浆机里,准备煮壶红枣豆浆喝喝。喝完这壶,再想喝红枣豆浆,还不知解封何时。

再来揉面。面团很有弹性,揉在手里,噗噗地不断排气。感觉手里和的不是面,而是一团堵在心里的浊气,想到这儿,烦躁的心情好多了。

面团有点多,分了一半儿切成小馒头块儿蒸了,另一半儿就试着做几根油条。油条最后倒是小有模样,只不过散成了两半儿。

喝着浓香微甜的豆浆,吃着外脆里松香软的油条,内心充盈着踏实妥帖之感。鱼肉之荤腥,不过锦上添花;温饱于人,才是生活基本的要素;疫情,也是极简生活的修炼场。

借着投放生活垃圾之名,戴上口罩,下楼走几步。花坛里茶花开得很是妖娆,雨后更是艳丽。尽管如此,空荡荡的小区里,依然冷清无比。

禁足都过去月余了,还是第一次这样在外面晃荡了十来分钟,也是窃喜得很。想那隐居的隔世清欢,也仅如此吧。

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王丽,笔名墨玉冰心,湖北省作协会员。有作品入选《散文诗》《芳草潮》《我的父亲》《中国散文诗人2014年卷》《中国诗歌2014年11卷》《湖北网络文学选2015年散文卷》《湖北文艺丛书网络文学卷》等报刊,著有诗集《风动一溪云》,并荣获第二届秦兆阳文学诗歌奖。



肆虐在地上的病毒不可怕

肆虐在心里的病毒才可怕

心的力量可以战胜病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