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中的我们⑧ ▏“疫”不容辞

 风舟微纪录 2021-07-06


···············

       文 | 胡娅 舒三明 余萍   编辑 | 倪志平   编审 | 梅玉荣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2020年伊始,始料未及的疫情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在相互隔离的日子里,我们邀请各地的朋友来聊一聊:  在命运骤然按下暂停键之后,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

01

胡娅:人间有味是清欢

2020年的开头,一只无形的手按下了生活的暂停键,匆匆的脚步慢了下来,没有了远方,开始学着把眼下写成诗,去感受生命的重量。面对无法治愈的沉重学着开始先治愈自己,用梦想与相信去期待生活和春天如常而至。

很久没有像现在这样,每天早上八九点钟,不是醒在雨声里,就是醒在鸟儿的欢唱中。第一时间翻开手机看看《团风之声》的疫情速报,团风连续12天0新增,出院3例,有一种胜利在望的喜悦心情。

“奶奶,你们家还有咸菜吗?”。我听到对面三楼租户的小孩在喊婆婆,想要吃她腌制的咸菜。我立即回应还有,给他抓了一大塑料袋,并叮嘱他吃完了再下来拿,坛子里多着呢。小孩的妈妈一个劲的说谢谢,她说都已经在我们家拿了4次咸菜,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每天她用咸菜炒鸡蛋,咸菜做酸菜鱼,咸菜烙饼,孩子可喜欢吃了。

婆婆告诉我这家租户是荆州人,在步行街做小生意,本打算腊月二十九回老家过年,封城把他们留在了团风的出租屋里。任何年货都没有准备,小孩吃不上肉,零食更是奢想。

趁着这个机会,我正好给儿子上了一课。我说,对面楼上的小弟弟八岁,家里菜不多的情况下,他爱上了吃咸菜,不吵不闹没有抱怨。面对困境,我们都要有这样一颗随遇而安的心。日子充裕时,也要未雨绸缪细水长流的去过。如果每个人都去做月光族,那么现在困在家里没有收入的日子,岂不是买米买油的钱也没有?

我感觉儿子似乎听进去了。他说家里的腊鱼腊肉,可以分一点给他们家嘛。我支持他这么做,拿了一点食材让他送给小孩家。

“姐姐,我刚听到外面警察在喊话,我录下来了听不懂,你给我翻译一下好吗?”对面二楼的租户,一个天门的年轻姑娘,也是封城困在团风不能回家陪父母过春节。我给她翻译,警察说不能出门,如果出门就抓去学习。我让她安安心心待在家里,需要什么微信写给我,我尽量一起团购。

那天年轻姑娘下楼找我借点护肤品,戴着口罩,我看得出来她略微尴尬但实属无奈之举的眼神。快递进不来,平时常用的基础护肤品买不到,年轻姑娘的脸出现过敏脱皮的症状。我告诉她,我也遇到同样的困境,护肤品用完了,现在使用身体乳抹脸。如果不嫌弃,可以分一些给她。非常时期大家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应急。

先生的奶奶92岁,在老家生活,慢性病的药快吃完了。我打电话张家窑村代购药品,村委会很快响应给买上了。我再联系老家的村长,哪天过来团风办事就顺便把药品带给老人家。特别感谢老人家的药及时续上了,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人的付出和努力,我觉得特别的温暖,又过意不去。

我跟家人商量,我也想去做志愿者,给他们分担一些工作压力。家里人都不赞成,毕竟我是从武汉回来的,居家做好自我隔离让社区安心才是最重要的“贡献”。孩子奶奶说,你每次帮二楼、三楼的租户订购食材,统计、分发、送上楼,也算志愿者。

我跟他们两家租户说,把所有需要采购的食材写齐全,我们尽量按半个月团购一次的频率,减少志愿者的工作量。我想,所有积极的、向善的、团结的心,都是志愿者。

我记得小时候跟奶奶生活的画面,只要家里做包面吃,奶奶就会盛上很多碗,让我东家西家的送。我很不耐烦,担心送完之后我们反而没得吃了,我们也是好不容易才吃上一回包面。“做人,不能天上开门!”奶奶总是心平气和地教育我。渐渐的,我们也在日常的生活中,收到邻里们送来的珍贵食物。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奶奶教会我的朴素的传统美德就是邻里友善,礼尚往来。

居家的这段日子,左边的邻居今天递过来刚起锅的包子,右边的邻居昨天递过来新鲜的菜薹,我们也把油炸的糯米饼分给他们,这样风雨同舟的生活也过得无比的温馨。

三楼的小男孩在背诗:“北国之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二楼的年轻姑娘唱着情歌:“因为我不知道,下一辈子,还是否能遇见你,所以我今生才会,那么努力,把最好的给你。”儿子的钟南山画了几幅,他都不太满意。“英雄太伟岸,不想画得有瑕疵。”他说。

爱和希望都在。

今天是汪曾祺先生百年诞辰,想起他的一句话:曾画了一幅紫藤,满纸淋漓,水气很足,几乎不辨花形。我的一个同乡来,问:“这画画的是什么?”我说,是 “骤雨初晴。” 

骤雨初晴。梦想与相信让身处这个特殊冬天的我们不负所望,生活和春天会一起再次如常,因为爱和希望都在。

胡娅,黄冈市作协会员,性格文静,热爱生活。

02

舒三明:“疫”不容辞

刚刚迈入2020年,一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没有硝烟的阻击战在全国展开。宅在家里的我,每天看到新增感染数据的增长使我感到焦虑不安。

在家里待久了,我也很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大年初一、初二,连续两天在微信上看到有上千名志愿者到大别山医疗中心支援黄冈“小汤山”医院的建设,他们搬运物资、拼装病床、打扫卫生,从白天干到深夜。为了集中收治发热患者,据说大家要力争48小时内完成通水、通电、进出步道的建设,要清扫整饬15000平方米院房,安装1000余张病床。志愿者的行动深深感动了我,也让我热血沸腾,产生了要去参加志愿服务的念头,为抗击疫情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1月26日上午,我看到微信朋友圈有这样一则信息:“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急需交付使用,时间紧急,需要志愿者搬运医疗器材和打扫卫生,请身体健康、体力好的朋友戴好口罩前来……”,于是便找朋友联系进了一个黄冈志愿服务群,报名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

晚上,我在手机上搜索了从青砖湖一路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路线,并定好了第二天清早7点的闹钟。

1月27日清早,我匆匆吃完早餐戴上口罩就出门了。在十多天连绵阴雨之后东方天空泛出了微红,感觉老天都在支持我的行动。我不会开车,这时候的公汽和的士都停运了,于是我打算骑共享单车过去,可是在手机上弄了半天也没有把锁打开。最后只能打开手机导航步行7公里赶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我走了一个多小时,大约九点半钟到达目的地。踏进一楼,看见许多男男女女有青年人也有中年人忙忙碌碌地搬运物品、打扫卫生。听志愿队指导员说6楼需要人,我便跟着他们上到了6楼,楼道里有志愿者在组装垃圾桶,我既不会做又一个人都不认得,尴尬地站在那里,感到孤独和茫然。转个念头又想不会可以学嘛,于是我便蹲在旁边观看学习。看了几遍我也动手装,终于装成功了一个,开始有点信心了。于是接着再来,多装几个就慢慢熟了,也拉近了和其他人之间的差距。有一位志愿者看到我没有戴手套,便递给我一双,戴上手套暖和多了。

不久,有人指挥要几个男的去护士站运板材,我就跟着去了,与伙伴们配合着把沉重的板材从地上抬到病床上,再拉到护士站。干完这个,又有人喊我们到一楼接力运电脑。此时从门口到大厅,排起了两条长龙,一大车电脑经过大家的手迅速从车上运到了大厅。

在忙碌的劳动中,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午饭时间。原始部落、两湘和等几个酒店送来了免费的盒饭,还给我们提供帽子、马甲、手套、袖笼、纸巾、口罩、开水和各种饮料,他们很用心,服务热情贴心。通过交谈我才了解到,菜是由菜农免费送给酒店的,酒店老板再高薪请回厨师专门为志愿者提供饮食保障,爱心就是这样一层一层传递到这里来的。几百人的队伍秩序井然,大家自觉排队领盒饭,年轻人很有礼貌地谦让老者优先。

吃完午饭,没有人去休息,都在找事做。我听到有人领队去组装电脑,便跟着一起去了。我们把病床当搬运工具先从A栋的4楼将电脑运到B栋的3-7层的护士站,然后一层一层地组装。我们八个人,两个一组的搭配,很默契也很顺利。电脑装好再插网调试,需要按编号对应插好网线,一个站在电脑旁,一个去机房按对应的号码连线,如果电脑显示连接成功,就是插好了。

装完电脑,又像运电脑那样运装每层护士楼里的打印机。由于时间紧张,领队叫我们不要管打印机的驱动,只负责把打印机安装好就行。等我们把这些弄完就到5点多了,负责装电脑的其他七个人离开了医疗中心。我看见还有人在干活,就随着一群志愿者去搬运木板。

我和重新组合的七个人从A栋的3楼把木板分别运转到B栋的3到7层。在运转的过程中,我的内衣被汗水打湿了一遍又一遍,想到能救人就顾不了那么多。

大概干到晚上八点多钟我感到肚子很饿,便到一楼提供后勤保障的爱心人士那里要了一盒微热的盒饭,三下五去二地扒完。又新来了一批志愿者,他们在登记之后,领手套、帽子和马甲,再根据领队的安排做事。我跟着他们一起领了帽子和马甲,穿上后暖和了很多。工作人员要我去填表登记,我笑了一下没有去。转身继续参加搬运木板的劳动,一直干到9点多结束。

大约到了晚上九点半,听到一楼大厅里很热闹,我凑过去才得知是市委书记刘雪荣来督促疫情隔离点施工进度和看望志愿者。刘雪荣书记总结了黄冈当前的疫情形势并表达了对志愿者的感谢,他动情地说:“我们黄冈的建设者是好样的!志愿者是好样的!黄冈人民是好样的!” “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我们已经等不起了!”刘雪荣最后叮嘱大家注意安全,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黄冈加油!黄冈必胜!”志愿者们连声高呼,响亮回应,每个人都很激动。

刘书记走后不久,志愿队小广播通知我们明天继续来,做好收官工作,并嘱咐大家脱下马甲和帽子,在门口接受消毒,再离开医疗中心。我正在想怎么回家时,我的一个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同事打电话给我,说把捎回去。

到家已是10点钟。我洗完澡倒头就睡,一夜无梦。这一天下来,我在医疗中心全程劳动了12个小时,微信运动显示走了32000多步,折合20余公里路程。

1月28日,一觉醒来快到7点了。身上关节部位有些酸疼,但我还是果断地从床上爬起来,迅速洗漱戴好口罩出门。昨天因为没有经验穿了一双新皮靴参加劳动有些打脚,导致我的左脚脚背疼痛,于是今天换了一双旧皮鞋。

下楼后,我在志愿群里发信息,希望有顺路的带我去医疗中心。结果半天没有回应,后来一位朋友回复他在西湖华庭,他说他朋友可以带我,叫我等他们。我等呀等,等到8点多还不见车来,便去找了一辆摩拜单车,今天运气好很顺利开了锁,我便骑着它去医疗中心。

用了将近50分钟,9点过一点到达目的地。我先到1楼大厅的爱心后勤保障处吃早餐,早餐很丰富,有稀饭、馒头、鸡蛋,还有酸奶。吃完得到指令,需要10个男士上B栋4楼清运垃圾。

我们找到几个大垃圾桶装垃圾,抬着送到1楼门外倒掉。干了1个小时,这些活儿干完了。接下来是从A栋3楼把电脑和打印纸转到4楼。大家齐心协力,上百台电脑和几十箱打印纸,用了1个小时运到了指定地点。

11点多我们干完活下楼,听几个志愿者说市长邱丽新10:30来检查工作和看望志愿者。

11:30,吃完午饭后,领队说了一番感激志愿者的话之后,告诉我们脱下帽子和马甲,在门口消毒可以回家。

在门口碰到一位团风的志愿者问我怎么回去,我说骑摩拜,他说他可以开车把我送到家门口。虽然之前素不相识,但此刻我们早已亲如一家,坐在他的车里心里很踏实很温暖。转眼就到了青砖湖小区门口,跟他说了声谢谢下车回家。

晚上在微信上看到消息,10点多钟,医疗中心转来了第一批隔离的病人,黄冈版“小汤山”医院正式启用。因为自己也出了一点力,所以感到很欣慰和自豪。

在家休息了3天,身体的疲劳感逐渐消失。2月1号(正月初八)的早晨,我在志愿者群里看到黄冈市外国语学校(市防控指挥部在黄冈外国语学校设置的防疫物资临时储备点)上下物资需要志愿者的消息。我吃完早饭就骑上摩拜单车往开发区赶,用时半个小时。院里停满了从四面八方开来的大货车,这些都是外省捐赠给我们的爱心物资。几十个志愿者正忙着从车上搬卸货物再送进仓库。

我跟着大家一起按指挥部的要求将物资按县市区划分好,再按分配的品种从仓库里将物资搬运上车,码好并清点数量。

午餐还是爱心餐厅送来的免费盒饭,大家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坐在草地上吃饭。我们从上午8:00一直干到晚上9:00点多钟,直到没有物资需要搬运了,再消毒回家。

志愿者来自各地,开私家车来回的会顺路接送没有车的志愿者,更多的是骑摩托车、电动车、摩拜单车来回的。如此这般,我从初八开始一直忙到了初十,组织方叫我们在家休息,再没有向我下发活动指令。

前后两次共计五天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我在疫情期间不空虚不孤单,过得非常充实幸福。我后来了解到,志愿者队伍中有夫妻并肩作战的,有父子一道参战的,有战友相约鏖战的,有同学重逢合力激战的……期间没有听到一个人叫苦喊累的,我们最美最可爱的逆行者,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日没夜与病魔抢时间争速度,为的是多从死神那里抢救回我们的同胞。相比之下,我的那一点辛苦不足挂齿。

黄冈志愿者到黄冈参与者众多,行动迅捷,确保了“小汤山”医院等场所建设的速度,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参与志愿者活动,从许许多多的志愿者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充实了我人生的阅历。

信心就是消毒水,信心就是免疫力。我坚信我们一定能把新冠病毒彻底消灭光。

舒三明,黄冈市作协会员,自由撰稿人。

03

余萍:春天很快就会来了

农历腊月二十八,我陪孩子上完本学期最后一节数学培训课,先生就从黄州回了,来培训学校接我们回家。

一家三口高兴地准备过年。晚饭后,我洗碗,先生看手机,孩子在电脑上查知识点。我们悠闲地笑着讨论过年要买哪些东西。

突然,先生惊呼一声:“武汉明天上午十点要封城了!”

啊?我惊得丢下碗筷,赶过去和他一起看手机。孩子也跑过来看。

原来是武汉出现疫情了。腊月二十九武汉封城。紧接着,大年三十黄冈封城。

第一次亲历封城封村封路,我心里又惊又急,接着是茫然。虽然茫然,我还是提醒自己不要乱了阵脚。我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嘱咐他们不要外出。又给哥哥姐姐们打电话,相同的话再说一遍。又和先生一起给孩子的奶奶打电话,嘱她和孩子的大伯全家不要出门。再给亲戚朋友们发消息,叫他们别出门。先生笑我爱操心,我不理他。

除了吃饭,睡觉,我不停地刷手机,在群里查看最新疫情消息。总想找到一缕曙光,冲淡心里的茫然。原打算再不看群里的消息了,删了好多群,准备好好利用过年时间写长篇小说。现在心里又急又忧,哪里能集中精力?

初二。什么群的消息我都不看了,只看团风县作家协会和黄冈市作协群的消息。这两群有作家朋友发布的最新疫情动态。很快就在群里收到政府的防疫措施通知。教大家如何做好防护:出门戴口罩,回家换衣服,勤洗手。

我忽然觉得有了主心骨似的,渐觉心情轻松了一些。有国家政府的关心和保护,有强大的后盾,真好。但是日子还是难熬。天天待在家里,根本不敢出去。看着群里的疫情消息,说是又增长了多少例,说是除了武汉,又有多少省、市有病例 。心里真是忧虑着急。

这天,黄冈市作协群杨秘书长发布了省作协征抗疫稿通知。总题是:《抗击疫情,湖北作协在行动》。我立时感到一股热血涌上心头。是的,我也是作协一员,我也有义务为抗疫为国家出点力。不是我在喊口号,这真的是我的心里话。只要愿意,谁都可以有理想有热血情怀,尤其是疫情当前,找点事做总比担忧强。

只有半小时就要截稿了。大家在群里叽叽喳喳地说:“没现成的作品,怎么办?”我马上离开群,点开桔子写作,几分钟划拉出一首抗疫诗歌。自己又觉得这首诗歌太简单,不像诗歌。但是来不及了,我顾不了那么多,还是投出去了。

第二天团风作协群里,徐扬秘书长也发了湖北省作协的征文:《团风作协在行动》。我干脆把那首小诗又投了一次。没想到几天后 ,湖北省作协公众号:《抗击疫情,团风作协在行动》主题推出了团风作家四篇作品,第二篇就是我的。

感谢省作协的鼓励。这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后来又写了几首抗疫诗歌,散文,闪小说,小小说,且都投稿了。

网上有些评论家说,疫情当前,写诗是可耻的。我想说:疫情已让人担忧焦虑茫然了,再连文学作品也不让写,怎么过?所以,我写。在写作中,暂时忘却了烦恼,内心变得充实了一些。

又有一天,团风县作协微信群里,杨主席发动大家自愿捐款,助力团风县医院抗疫。很多老师都捐了,我毫不犹豫点开微信钱包,把所有的钱都捐了。虽然很少,但是是我的微信钱包的所有。

几天后,梅主席用大家的捐款买了冰箱等电器捐给团风医院,并公布了所用金额明细。看到捐到医院的物件里也有我的一丝微薄力量,想到自己也能为抗疫出点力,我很高兴。

又一天,二姐发来消息,说团风再不要一个人出门,出门就抓去学习考试。其实我也在群里看到了这个消息,刚想发给两个姐姐,二姐却先发给我。二姐隔三差五还打语音电话来叮嘱我们要注意防范,别出家门。

平时最能干的大姐,这时期却有点乱了方寸,紧张地问我:“小妹,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我尽量轻松地说:“姐,别担心,快了,快结束了!注意防范,别出家门”。哥哥也特地打电话来叮嘱了好久,叫我们注意安全,千万别出门。

刚开始几天宅在家里,觉得还没什么。过了半个月,渐渐发愁了。失去了自由才知道自由的宝贵。小区院子里树都变绿了,那几棵什么树,满树繁花。远看就好了,出门,是个奢侈的词。

我退了好多微信群。因为对朋友们不放心,也是为了互相壮胆,我又建了个微信群,特地取名为:春天很快来了。拉了些平时谈得来,且谈起来无拘无束的文学朋友们进群。我建议大家每天来群报个到,互相鼓励,共度时艰。刚开始大家很惊喜,天天晒发表,发红包,贴作品请大家砸。一个个无忧无虑,忘了正处在非常时期。几天后,我不想进群了,觉得吵。有时间,写点东西更好。大家也都疏于进群了。

朋友志玲每天几乎要完成一万字的网络小说。我有些惶惶不安了,决定也要追赶了。我有一篇三万多字的中篇小说,我决定改成长篇网络小说。不说每天一万字,三千字总要完成吧?于是开始改写了。

这段时间,我从厨房彻底解放了。一日三餐,都是先生做饭,我只负责洗碗就好。他做的菜好吃,色香味俱全,每餐都要保证两三个菜。早餐时,他自创的芝麻鸡蛋粑,香香的,脆脆的,比外面卖的好吃多了。孩子吃了三个还吵着要吃。

先生出去买过一次菜。后来小区实行订菜制度,他又去订过两次菜。订一次菜能管一个星期。每次买菜回家,我都要督促他迅速洗头洗脸洗澡,换衣服鞋子。

有时候吃过晚饭,我们也锻炼一下。我在家里走来走去,先生和孩子跳自由舞,我帮他们拍抖音。锻炼一会儿好舒畅,暂时忘记了担忧,又提高了免疫力,真是一举两得。

一晃快到二月底了,非常时期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多月了。我心里已不再茫然和焦虑了,一边改写小说,一边静静等待春天到来。我知道,春天一定会来的,只是迟早的事。

我要感谢文学,她让我在非常时期变得充实。我更要感谢那些抗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交警,志愿者等同胞们,因为你们,做个中国人,我们何其幸福?!

窗外,小雨潺潺,布谷鸟不紧不慢地“咕咕”叫着。春天很快就会来了,不是吗? 

余萍,湖北省作协会员,《楚天文艺》编辑,《鄂东晚报》特约评论员。作品散见《微型小说月报》《新青年》《人民政协报》《语文导报》等国内外报刊。诗歌曾获大冶法治征文全国大赛一等奖,散文曾获鹏程“好家莉茶”全国书信散文大赛一等奖,小小说多次获优秀奖。

未完待续



肆虐在地上的病毒不可怕

肆虐在心里的病毒才可怕

心的力量可以战胜病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