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晉并小國

 弯刀书斋 2021-07-06

图片


晉,姬姓國。《史記·晉世家》:“周公誅滅唐。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

滅沈  滅姒  滅蓐  滅黃

沈、姒、蓐、黃皆金天氏苗裔臺駘tái之後。
《春秋左傳·昭公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爲玄冥師,杜預注:“玄冥,水官。昧爲水官之長。”生允格、臺駘。臺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大原。杜預注:“宣猶通也。”帝用嘉之,用,因此。封諸汾川,沈、姒、蓐、黃實守其祀。今晉主汾而滅之矣。”楊伯峻注:“此四國都在晉國境內,已不能指其國境。”廚按:四古國當在晉國都城近地。

图片

滅韓

韓,姬姓國。春秋前晉文侯滅之,賜大夫韓萬。
《春秋左傳·桓公三年》“韓萬”楊伯峻注:“韓本國名,據《竹書紀年》,春秋前晉文侯二十一年滅之。僖二十四年《傳》云:'邘、晉、應、韓,武之穆也。’韓即此古韓國。韓萬爲桓叔之子,受韓封以爲大夫,即戰國韓國之祖。韓,當在今山西省河津縣稍東。”廚按:古韓國地望頗有爭議。

滅荀

荀,姬姓國。晉武公滅荀,賜大夫原黯。
《春秋左傳·桓公九年》“荀侯”楊伯峻注:“荀,姬姓國,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二十五里有臨汾故城,即古荀國。《漢書·地理志》注引《汲郡古文》云:'晉武公滅荀,以賜大夫原氏黯,是爲荀叔。’”

滅賈

賈,姬姓國。不知何年滅於晉。晉賜大夫狐射姑。
《春秋左傳·桓公九年》“賈伯”楊伯峻注:“賈,姬姓國,《元和姓纂》三十五馬韻謂周康王封唐叔虞少子公明於此。當在今山西省襄汾縣東。賈亦爲晉所滅,賜狐射姑爲邑。”

滅驪戎

驪戎,姬姓。公元前672年,晉獻公滅驪戎。
《春秋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晉伐驪戎,驪戎男女以驪姬。”男,爵稱。楊伯峻注:“驪戎,舊注俱以爲在今陜西省臨潼縣東之驪戎城,顧頡剛疑之,謂當在今山西省析城、王屋兩山之間。女,納女於人。《晉語一》云'獻公伐驪戎,克之,滅驪子,獲驪姬以歸’,與《傳》不同。《晉世家》及《年表》列此事於獻公五年,實魯莊之二十二年。”

滅東山臯落氏

東山臯gāo落氏,赤狄別種。不知何年滅於晉。
《春秋左傳·閔公二年》:“晉侯使大tài子申生伐東山臯落氏。”楊伯峻注:“東山臯落氏,赤狄別種,今山西省垣曲縣東南有臯落鎮,當即故臯落氏地。”顧棟高《春秋大事表》卷五:“後滅于晉。”

滅耿

耿,姬姓國。公元前661年,晉獻公滅耿,賜大夫趙夙。

《春秋左傳·閔公元年》:“晉侯作二軍,晉獻公。公將jiàng上軍,大tài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爲右,以滅耿、滅霍、滅魏。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爲大夫。”楊伯峻注:“耿,姬姓侯國,或云嬴姓國。今山西省河津縣東南有耿鄉城,當爲其故城。”

滅霍

霍,姬姓國。公元前661年,晉獻公滅霍。後以賜大夫先且居。
《春秋左傳·閔公元年》:“晉侯作二軍,公將上軍,大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爲右,以滅耿、滅霍、滅魏。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爲大夫。”楊伯峻注:“霍,姬姓國,文王子叔處所封。故城在今霍縣西南十六里。”顧棟高《春秋大事表》卷五:“後以賜先且居爲邑。”

滅魏

魏,姬姓國。公元前661年,晉獻公滅魏,賜大夫畢萬。
《春秋左傳·閔公元年》:“晉侯作二軍,公將上軍,大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爲右,以滅耿、滅霍、滅魏。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爲大夫。”楊伯峻注:“魏,古國名。據《方輿紀要》,山西省芮城縣東北七里有河北城,故魏國城也。”《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虞、焦、滑、、楊韓、魏,皆姬姓也。

滅冀

冀,古國。不知何年滅於晉。
《春秋左傳·僖公二年》“冀”楊伯峻注:“冀,國名。《路史後紀》十一以爲殷商傅說yuè之後,未詳所本。今山西省河津縣東北有冀亭遺址,當是其國都。不久終爲晉所滅,以爲郤氏食邑。”陳槃pán《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譔異》引《地名攷略》曰:“惠公與郤芮爲食邑,謂之冀芮。”

滅虢

虢,姬姓國。公元前655年,晉獻公滅虢。
《春秋左傳·僖公五年》:“晉復假道於虞以伐虢。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楊伯峻注:“虢仲、虢叔爲王季(即季歷)之子。虢叔爲東虢,此被伐之虢爲西虢,蓋虢仲之後代。”冬十二月兩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春秋左傳·隱公元年》“虢師”楊伯峻注:“虢,西虢國,故城在今河南省陝縣境。”

滅虞

虞,姬姓國。公元前655年,晉獻公滅虞。
《春秋左傳·僖公五年》:“大tài伯、虞仲,大tài王之昭也。”楊伯峻注:“崔述《豐鎬hào考信錄》謂虞仲爲虞國之始封君,可信。”
《春秋左傳·桓公十年》“虞”楊伯峻注:“虞,姬姓國,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北。
《春秋經·僖公五年》:“冬,晉人執虞公。
《春秋左傳·僖公五年》:“晉滅虢。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

图片

滅潞

潞,赤狄別種。公元前594年,晉滅潞氏。
《春秋經·宣公十五年》:“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兒歸。”楊伯峻注:“潞,國名,赤狄之別種,曰潞氏者,蓋當時所謂夷狄之國,或尚在氏族社會,故其國名帶以氏字。”

滅甲氏  滅留吁  滅鐸辰

甲氏、留吁、鐸辰,赤狄別種。公元前593年,晉滅甲氏、留吁、鐸辰。
《春秋經·宣公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杜預注:“甲氏、留吁,赤狄別種。晉既滅潞氏,今又並盡其餘黨。”楊伯峻注:“甲氏或在今屯tún留北百里內外。留吁,晉滅之後,改爲純tún留,在今山西省屯留縣南十里。”
《春秋左傳·宣公十六年》:“晉士會帥師滅赤狄甲氏及留吁、鐸辰。”楊伯峻注:“鐸辰在今山西省潞城縣、屯留縣附近。”

滅焦

焦,姬姓國。不知何年滅於晉。
《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也,晉是以大。若非侵小,將何所取?武、獻以下,兼國多矣。”楊伯峻注:“焦,在今河南三門峽市東二里。”顧棟高《春秋大事表》卷五:“不知何年滅于晉。”

滅楊

楊,姬姓國。晉滅之,賜大夫羊舌肸
《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也,晉是以大。若非侵小,將何所取?武、獻以下,兼國多矣。”楊伯峻注:“楊國,一云周宣王子尚父,幽王時封爲楊侯;一云唐叔虞之後,至晉武公,遜于齊,生伯僑,歸周天子,封楊侯。晉滅之以爲羊舌氏之邑。顧棟高《大事表》五云:'今山西洪洞縣東南十八里有楊城。’”顧棟高《春秋大事表》卷五:“不知何年滅于晉。以賜羊舌肸爲楊氏邑。”

滅肥

肥,白狄別種。公元前530年,晉滅肥。
《春秋經·昭公十二年》:“晉伐鮮虞。”楊伯峻注:“鮮虞,白狄別種之國,今河北正定縣北四十里新城鋪即其國都所在。戰國時爲中山國。”

《春秋左傳·昭公十二年》:“晉荀吳僞會齊師者,假道於鮮虞,滅肥。”楊伯峻注:“肥,國名,蓋鼓與肥皆鮮虞屬國,故《經》言'晉伐鮮虞’;十五年'圍鼓’,《傳》亦云'伐鮮虞,圍鼓’,皆以'鮮虞’貫之。肥在今河北藁城縣西南七里。或云,今山西昔陽縣東冶頭鎮有肥子故國城。”

滅鼓
鼓,白狄別種。公元前527年,晉滅鼓。
《春秋經·昭公十五年》:“晉荀吳帥師伐鮮虞。”
《春秋左傳·昭公十五年》:“晉荀吳帥師伐鮮虞,圍鼓。克鼓,以鼓子䳒鞮yuāndī歸。”楊伯峻注:“鼓,國名,白狄之別種,時屬鮮虞。國境即今河北晉縣。”

滅陸渾戎

陸渾戎,小戎之徙於中國者。公元前525年,晉滅陸渾戎。
《春秋經·昭公十七年晉荀吳帥師滅陸渾之戎。”顧棟高《春秋大事表》卷五:“陸渾戎即小戎之徙于中國者。今河南府嵩縣北三十里有古陸渾城。”
《春秋左傳·昭公十七年》:“晉侯使屠蒯如周,如,往。請有事於雒與三塗。楊伯峻注:“雒即雒水,今作洛水。三塗山在今河南嵩縣西南,伊水之北。有事,祭祀也。雒與三塗皆在成周,故請于周。”萇弘謂劉子曰:'客容猛,非祭也,其伐戎乎!陸渾氏甚睦于於楚,必是故也。君其備之!’乃警戎備。九月丁卯,晉荀吳帥師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雒。陸渾人弗知,師從之。晉師逼近陸渾戎。庚午,遂滅陸渾,數shǔ之以其貳於楚也。陸渾子奔楚,其衆奔甘鹿。甘鹿在陸渾戎與周之間。周大獲。宣子夢文公攜荀吳而授之陸渾,宣子,晉國執政大夫韓起。故使穆子帥師,穆子即荀吳。獻俘于文宮。”文宮即晉文公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