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O 梁贺手记: 从城市的视角看,同样是城市灯光,我们这几年很火热的亮化工程跟悉尼是很不一样的,目前国内很多城市正在投入巨量的资金做城市的灯光秀,就是把建筑变成电视机。夜景的从无到有,也的确给民众带来了很多感官刺激,但衡量整个的投入产出,是否给居民带来了足够的幸福感呢?悉尼也做灯光节,但其艺术性的投入就比较大。 看大家都把钱花在哪里,艺术上还是设备上,可能这是中西方有差距的地方。 看悉尼灯光节的预告,有点惊呆的感觉,无论是从技术上来说,还是从作品的数量来说,悉尼灯光节是想要做全世界第一啊。目前所有的技术,它基本上都用上了。 要说期待,我对跨界艺术的结合是比较感兴趣的。 比如木偶巡游的作品,这也是与光共舞正在尝试的一个方向,毕竟他是把公共艺术、表演艺术和灯光艺术三者结合,不同维度的艺术放在一起就比较有期待。 再有就是动物园的作品,邀请了百余位艺术家来做,看他的效果图,有点像那个自贡一样,不同形态的动物,不过仅凭效果图还判断不太出来最终效果。 悉尼歌剧院虽然一直比较吸睛,但其实每年都一样,对于我个人来说,mapping就像放电影一样,是平面的东西,好不好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播放的内容。 进入正题…… 活力悉尼灯光音乐节(Vivid Sydney) 5月25日-6月16日 让我们先从灯光了解活力悉尼 2018年Vivid Sydney的10周年献礼会有多精彩? 每晚6pm ~ 11pm敬请期待! SKYLARK(云雀)SKYLARK(云雀)by 32 Hundred Lighting: Iain ReedSKYLARK是从悉尼海港大桥和环形码头延伸到悉尼港外围的广阔光线。 Skylark由 32 Hundred Lighting的Iain Reed创建,融合了桥梁和环形码头摩天大楼的交互式照明设备,今年首次为Vivid Sydney设计了全新的互动式定制激光器,这是任何之前在悉尼港看到的激光器强度的两倍。MIDNIGHT SUN(午夜太阳)MIDNIGHT SUN(午夜太阳)by WestonWilliamson Pty Ltd.MIDNIGHT SUN是一个巨大的火焰色盘片,立于海岸线以上。早晨,它被太阳照耀,斑斓绚丽;晚上,数百个彩色小光盘在LED灯的照射下迎风跳跃。LED灯由安装时不可或缺的光伏面板供电。它提醒我们,只有1.5%的地球陆块有足够的能量来满足我们所有的能源需求。这是一个很棒但利用率低下的资源。 The Bloom(花开一瞬) The Bloom一种巨大的电动金属花,其花瓣上饰有镜像螺旋,可以在各个方向上折射和反射光线。当观众站在花的中间,就会变成闪闪发光的美丽的花芯。 Hyperweb(网) Hyperweb by Louisa Magrics Hyperweb由屡获殊荣的跨学科艺术家Louisa Magrics设计。它就像一张巨型的网,象征着世间万物的关系。像一种植物,又像一种生物,还有点像一种生命体组织,充满想象的空间。 FUTURE SCAPE(未来空间) FUTURE SCAPE(未来空间)by The Concourse Modelbox 作为Vivid Sydney在查茨伍德的中心,The Concourse表演艺术中心的风帆将成为儿童们幻想的画布。这些壮观的投影物体让我们在太空中探索太阳系,探索恒星,甚至可以模拟大爆炸的中心,带来太空穿越的奇妙体验。 The Garden of Sweetie(亲爱的花园) The Garden of Sweetie(亲爱的花园) by Francesco Cappuccio The Garden of Sweetie是一件以太阳能电磁板为材料制成的灯光作品。旨在邀请家庭和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太阳能电池板的功用、原理以及环保等特点。 整个作品是一个沉浸式的花园,里面开满了能发光的五颜六色的“花”,让小朋友流连忘返。 Synergy(和谐自然) Synergy(和谐自然)by Jun Ji Moey/ Tsz Kin Liu/ Jane Fan/ Jonathan Hribar/ Christie Wong Synergy呈现出来自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一个由类似风格化的蕨类植物包围的大型胶合板树。 这个看似简单的场景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超级有机体的代表,它象征着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庞大生命网络。 fugu(河豚) fugu(河豚) by amigo&amigo:Renzo B. Larriviere/ Simone Chua/ Chris Daniel 河豚在我们看来是臭名昭著的的有毒生物,是人类对海洋统治的对手。但是艺术家amigo和amigo对河豚独特的变形能力着迷,于是他们用灯光作品来诠释河豚的神秘之处。Fugu是动态照明雕塑,通过扩大和收缩其尖尖的旋转形式来吸引观众。游客们聚集在一起,Fugu就激发出在海洋的本色,变得生机勃勃。 Earth(地球) Earth将美国航天局图像与宇宙声音信号完美融合,形成逼真的另一个“地球”。艺术家希望给观众呈现一种宇航员遨游太空见到地球时的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