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说:“清北学生的智商平均140。” 很多人眼中,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都是天赋异禀,智力超群的学生。 根据清华大学教授的调查结果指出,能考上清华的学子,其核心原因不是家庭背景以及个人努力程度,他们的智商也都是在129-131之间。 虽然不乏有#北大韦神#这种“天才”的存在,但是就平均值来看,这个数值可以说并不超群。 而在北大学子的眼中,自己的智商却非常普通。 能考上名校并不意味着天资超凡 有人将智商等级做出了分类:下列分类:70-80被分为临界正常,80-90为属于次正常,90-100是常才,100-120属于优秀的范畴,120-140属于更进一层的优秀,其中,140被誉为天才。根据调查显示:北大学生平均智商是118,清华的平均智商是114。 而这个智商水平的人在全中国有80%。 也就是说,如果是因为智商的原因才考上清华和北大,那么,全国能考上清北的人数,会是80%。 很多大学教授表示,学生考上名校的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的天资超凡。这些考生的智商也是大多在基础线上。之所以考上名校的因素很多。除了努力、家庭背景外,高效学习方法、运气等都是占有一定的因素的。 任何事情的成功,是很多因素的叠加,并不是靠单一的优秀,优秀的光环是多方面的影响和汇集而铸就的。 智商140是个什么概念 ▼感知不同 一般来说,人们感知世界都是通过感觉,食物的色、香、味等,来辨别一些事物。这些都是通过感觉器官来实现。我们的感觉系统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分析,来进行编码,更好的帮助我们来认识世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普通人先看到物体再产生知觉,而高智商的人,感知力是超常的,他们对事物的觉察非常灵敏,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发现其发生、变化的规律,推算出事物的发展方向。 做什么事都会比常人都快,这是因为他们的脑海中,配备了一套关于事物的理论。 普通人完成一件事,要先去熟,而高智商的人可以着手去做了。 ▼记忆不同 想要记忆一些东西,要运用大脑编码转化来完成。比如说在不熟悉的地方迷路,可以通过大脑的知识帮助我们识别方向,找到正确的路。 人的日常生活,包括行走、学习、思维等,都是靠记忆帮忙的。普通人喜欢用复述的方式去记忆,而高智商的人一般在短时内,就能通过记忆中的组块来提高记忆。 这种差别的产生真是因为象棋大师可以利用其丰富的经验联系好各个棋子的关系,形成组块,更好地去记忆信息。高智商的人,对组块的运用是更是运斤成风,他们更能知道如何对信息的加工。 ▼行为方式不同 高智商的世界,一般人不能懂。所以,他们选择了独来独往, 比起普通人,高智商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自我认知准确,喜欢挑战,喜欢迎难而上。喜欢享受解决问题的快感。不怕问题,就怕遇不到问题。 如果智商不是主要因素,那么考上清北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据了解,清北学生普遍认同度的重要因素有主要是这些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前提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晋军,曾经这样告诉学生:“你们之所以能来到清华,不仅是因为努力,而是因为你的父母。”北大张志学教授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对北大70位优秀学生背后,70%—80%都来自教师家庭。 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一定富有,不过,却有足够的时间陪伴、教导孩子。良好的家庭,不一定是富裕的家庭,而是学习型家庭。 父母比较喜欢看书,求知欲强,这种家庭的熏陶下,孩子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学习兴趣,同时也有了学习动力。 那些考上清北的学生,影响他们最深的不是学校,而在于家庭。 ▼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关键 学霸们出奇制胜的“法宝”,就是高效的学习方法,而这种方法,一方面是从其他人的学习方法内化成自己的方法,另一种则是喜欢学习的动力,自成一派的学习方法。 学霸们的学习方式,其实也并不新奇,而是把老师的方法落实得很充分。要不就是喜欢学习,自己自然就会琢磨方法了。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今日话题:你们的智商有多少呢?晒一晒吧,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