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语《陆地诗词》(58):《江城子》(咏广州)

 陆地诗词 2021-07-06


《江城子》(咏广州)
陆地      
        花城冬暖绿盈窗,          
         桂花坊,木棉墙。          
自在芭蕉,曲水映回廊。
风起日斜归燕倦,
          云色暗,雨轻狂。          
          夜阑独倚长门旁,          
           月明光,照新妆。          
髻鬟犹束,珠泪暗温凉。
 谁挈柔荑同梦醒?
  登越秀,过香江。



River Town

By Lu Di

Tr. ZhaoYanchun 

Flower Town's green warms winter all,

The cassia room, the kapok wall.

The bananas at ease

with the pool greet the mall.

A wind sighs, the sun tilts, swallows perch,

clouds merge with rainfall.

Night rests against the rails of hall;

The bright moon

does the new dress enthrall.

Her bun's not undone;

her tears stealthily fall.

Who's sharing a dream with the belle,

climbing the Yue green,

crossing the Balm small?





1.本词虚实结合,以人喻城,给南国花城绘制出一幅风光旖旎的特写。广州,简称“穗”,古称任嚣城、楚庭、番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从公元三世纪起,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清两代,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有“千年商都”、“第三世界首都”之称。

2. 时至冬日,“花城”绿意不减,桂花十里飘香,火红如木棉染满枝头,芭蕉叶随风摇摆,自得其乐。“桂花”、“木棉”、“芭蕉”都是南国代表性植物,经冬不败,植于庭前屋后,养眼怡情。“木棉花”是广州市市花,花色深红,盛开时如火如荼,耀眼醒目,极为壮丽。由于木棉花落花时仍不褪色、不萎靡,颇像英雄道别尘世,分外豪气,所以又称英雄花。

3. 全词下半阙由实转虚,先是画风骤转,只见“燕儿低飞,天色渐暗,阵雨袭来。”而后将广州拟作一位雨中抚窗远望、夜来独倚长门、似有所期的南国美人。骤雨初歇,月光如水,动人新妆,美不胜收,谁来欣赏呢?

4.“髻鬟”一句,也是拟人化写法。广州被称为花城,已具女姓特征。古代中国妇女束发而结之於顶为髻,环发为髻谓之鬟。广州城市的发型是什么呢?高架道路层层迭迭密如发绺,霓虹灯下挺拔的高楼也宛如盛妆仕女发上的玉簪。夜幕下的珠江汩汩流淌,如美人喜极或悲极的泪水,暗自温凉。

5.“谁挈柔荑同梦醒? 登越秀,过香江。”以反问之笔点睛 ,将词中之情推向高潮。越秀山和香江都是广州著名景点。谁来欣赏呢?或与谁一起共赏呢?

6.“柔荑”(róu tí)一词出自《诗经·硕人》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意思是美人的素手像初生的茅茎一样柔嫩纤小,肌肤像羊脂般光洁平滑。“越秀山”是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秦朝曾在越秀区设南海郡治,西汉南越王赵陀建南越国宫署,南汉国刘龚建广营宫室。自东吴设广州起,历朝所设军事、行政中心均在越秀区域内。越秀区汇聚了8个朝代2000多年的文物古迹,五羊石像、镇海楼、千年古道北京路、五仙观、六榕寺、光孝寺、石室圣心大教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也均在该区。这里的“香江”可以指隔伶仃洋与广州相望的香港,也可以指两岸花香四溢、流过广州市区的珠江。


中文朗诵:凌晓军;英文朗诵:邬建军

朗诵配乐:雨打芭蕉;诗文书法:李万春

图文统筹:惠东坡教授;图文编辑:曹慧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