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购物瘾、追剧瘾、手机瘾……3个小妙招教你摆脱行为上瘾

 昭德心理官方 2021-07-06

“双十一”要到了,大家是不是又在疯狂加购物车,等着“大干一场”呢?是不是原本计划只买几件必需品,结果看着看着购物车里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

闺蜜经常调侃,打开购物APP以后,就像上瘾一样,根本停不下来。哪怕没有什么需要的,也非要买点东西,要不总感觉像缺点什么。

“购物瘾”让越来越多的人为自己的不理智买单。除了购物上瘾,还有“追剧瘾”和“手机瘾”也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越买东西越兴奋,一追剧就停不下来,拿起手机就不肯放下,为什么这些事情会让我们降低对自己的控制力,产生“上瘾”的感觉?

真的是我们的自制力不够吗?其实这些上瘾行为的背后,都有着相应的心理学原理,在一步步引导着我们越陷越深。

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为什么我们购物会上瘾?


每年的“双十一”,都会看到各大电商平台晒成交数据。去年的“双十一”,天猫平台仅用了96秒,就完成了100亿的成交额, 一天的时间成交额达到了2684亿。这份数据的背后,是商家充分利用了营销心理的结果。

1.什么营销心理让你一直买买买?

首先,在购物APP的首页,都会根据我们平时的浏览记录和购买记录,推算出我们最感兴趣的产品。所以,当我们点开购物APP首页的时候,就会因为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产品,愿意浏览下去。做好这一步,商家就成功留住了相当一部分顾客。

另外,在“双十一”等节假日,之所以成交额会这么高,还因为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充分运用了“损失厌恶”原理。

“损失厌恶”利用的是人们害怕损失的心理。面对同样价值的东西,害怕失去的情感,要比渴望得到的情感强烈的多。在搞促销的时候,电商平台通常的套路是满减,比如满100减10块,满300元减40元,等等。如果我们买了80块钱的东西,就会忍不住想如果再买20块钱的东西,就能减10块钱了,如果不买这10块钱的优惠就浪费了。

想到这里,很多人为了避免浪费,就会忍不住下单。因为想到不买的话,下次就要比这次多花一部分差价,无形中就会让人产生一种损失感。为了避免吃亏,很多人就会坚决出手拿下它,从而成功跌入营销人员的“圈套”。


2.我们该怎么避免这种购买冲动呢?

首先,购物之前,先列好购物清单。

提前告诉自己,除了清单上的物品,其它东西一律不买。

其次,如果产生了购买欲望,冷静分析。

明白这是商家的营销手段,并且绝大多数促销经常会有,等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时候再买也不迟。

但是,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补充一点。如果他们促销的产品确定是我们需要的,价格又合理,那就算跌入“圈套”又何妨呢?毕竟我们懂得了营销心理,目的是避免花没必要的钱,不是为了跟经销商斗智斗勇。



为什么我们看电视剧会上瘾?


为什么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看了一集又想看下一集呢?

之所以会这样,其实不怪我们,只怪剪辑太“狡猾”。他们的电视剧剪辑都是有套路的:每一集的结尾,都会留下一个悬念。

比如女主突然听说了男主的秘密,两人阴差阳错产生了误会,两个人接下来该怎么解开误会?

男主调查的事情有了线索,但是知情人这时候却发生了意外生命垂危,这个人能不能被救活?

这些悬念就像钩子一样,让我们忍不住想要看看下面的内容。

总体来说一集电视剧的基本模式就是:解开上一集的疑问,在本集的结尾处再设置一个新疑问,让我们在好奇心的带动下一直看下去。这其中的原理,就是运用了“蔡格尼克效应”。

1.什么是“蔡格尼克效应”?

所谓的“蔡格尼克效应”,就是人们总是对没有完成的事情,比已经完成了的事情更挂念。通过设置认知缺口,让我们印象深刻,忍不住想要知道未知的那部分内容。

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大家总是对前任念念不忘呢?

就是因为跟对方没能实现结婚的结果,所以才会让我们无法忘怀。

2.怎样解决“蔡格尼克效应”?

首先,我们要保持觉醒。

当我们发现自己又忍不住想要看下去的时候,告诉自己又陷入了心理学圈套。

其次,我们自己决定在哪里停下,而不是由剪辑师决定。

比如这一集结尾留下的悬念让我们产生了好奇,在开始下一集之前,告诉自己我看到这个事情的结果之后,立马停下,不再继续观看。当你能够做到这一步,就可以重新掌握主控权,对自己的时间做主了。


为什么我们刷手机会上瘾?


2016年的时候,我们国家曾经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普通用户一天解锁智能手机的次数,达到了122次。

为什么我们会对手机越来越依赖,忍不住就想看两眼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手机信息的反馈模式:及时反馈的机制。

1.为什么是“及时反馈机制”导致了你手机上瘾?

曾经有一名心理学家赫洛克,针对及时反馈的问题做过一个实验。

他把受试者分成了4组,给出相同的任务,但是每组收到的反馈是不同的。

第一组:表扬反馈。这一组的受试者完成任务之后,就会得到表扬。

第二组:批评反馈。这一组的受试者哪怕做的很好,得到的也只会是批评。

第三组:没有反馈。这一组的人,得不到任何反馈,但是可以听其他两组的反馈情况。

第四组:隔离小组。这一组不光得不到任何反馈,还与其他小组进行了隔离,接收不到任何信息。

这个实验一共进行了5天,记录下了每组人员每天的成绩。


最后的结果是:表扬反馈组的成绩最好,批评反馈组第二,没有反馈组和隔离小组分别是第三和第四。这就说明了一个结果:任何形式的反馈都比没有反馈,要让人喜欢。

通过手机发送信息,跟人互动,很快就可以得到反馈。这种反馈机制,很好地满足了人追求反馈的心理,从而让人忍不住总是查看手机。

2.我们该怎么改善手机上瘾这种情况?

首先,我们要产生警惕,时刻明白是什么让我们忍不住去看。

其次,如果是着急需要回复的信息,可以打电话直接沟通,避免牵挂。如果是不着急回复的信息,发完以后,立刻放下手机,去做其他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还有一种情况,是刷新闻、看视频。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察觉到自己沉迷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然后问自己:如果玩手机会让我牺牲自己的梦想,我愿意吗?

还可以设想玩手机会让自己成为最不想成为的那种人,来刺激自己放下它。

任何问题的改善,都是从觉醒开始的,所以了解原理之后,一定要时刻保持对问题的觉察。

了解心理,并不是为了批判自己是为了运用心理。

事实上,每一种心理的存在都不是错误和缺点。与其让别人利用这些心理为我们设圈套,不如自己想想,可以怎么运用这些心理来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

真正的强者,不是改变环境的人,而是能运用环境的人。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身的心理环境下,练就更强大的自己。


作者:筱 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