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婚指南101:怎么告诉你的孩子

 昭德心理官方 2021-07-06


前段,来访者小林跟我说,她想做变性手术,同时又有很多担心。

为什么要做变性手术呢?她从心底认为,自己就应该是个男孩儿。

原来,小林刚出生的时候,爸爸就抛弃了她和妈妈,跟别的女人走了,而那个女人,当时刚生下一名男孩儿。

她妈妈情绪不稳定,经常把气撒在她身上:都因为你是没用的丫头,你爹才跟我离婚!

姥姥告诉她,在她没出生之前,大家都以为她是个男孩,结果却令大家失望。

咨询一段时间后,她决定再好好问问妈妈:爸爸到底为什么要离开?

提起往事,她妈妈流着泪说:我也不知道……

小林辗转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爸爸。到爸爸的新家时,发现他正抱着五岁女儿开心地玩游戏,满脸都是疼爱和宠溺。

那一刻,她终于推翻自己相信20多年的谎言:爸爸不是因为自己的性别才离开的。



父母如何跟孩子谈离婚,影响孩子的一生


前几天,民政局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结婚、离婚大数据:分别是387.8万对,和159.4万对。

表格中可以看到,最近几年,全国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离婚人数不断飙升(今年的数据受到疫情影响,均有下降)。


159万破碎家庭背后,同时有百万计的孩子被贴上了“单亲家庭”的标签。

离婚对夫妻双方都是一个巨大的创伤,对孩子而言,更是如此。

面对孩子单纯美好的笑脸,面对孩子对另一方父母的期待和留恋,怎么忍心对他说出那句话“孩子,爸爸妈妈要离婚了”。

父母决定离婚,怎么对孩子说,成了很多父母最头疼的事儿。

很多父母会像小林的妈妈一样,因为想不通另一半离婚的原因,在面对孩子或者别人的时候,要么隐瞒敷衍,要么随口污蔑对方,让孩子对另一方父母的“理想化”遭到破坏,影响孩子的身份认同。甚至可能甩锅给孩子,让孩子终其一生都以为自己是父母离婚的“罪魁祸首”。

小林如果没有见到自己的爸爸,也许她会继续生活在对自己性别的厌恶里,生活在痛苦和自责里。

以孩子的智力,是很难自己去理解父母分开这件事儿,也很难分辨父母说话的真假,所以,他们会坚定不移地相信大人给出的那个理由。

如果父母在跟孩子谈离婚这件事儿上不负责任,不做真正的沟通,很容易让孩子一生都把谎言认定为事实。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和伤害。



父母离婚时,孩子在想什么?


电影《克莱默夫妇》讲了一个离婚的故事。

妻子因为丈夫的忙碌和忽视,抛夫弃子,离开了家庭。

之后,爸爸只好开始“事业儿子兼顾”的生活,这并不容易。

有一天,比利突然问:“妈咪是因为我不乖才离开的吗?”

克莱默马上肯定地说:“不,不是,你妈妈离开是因为我,而不是因为你。”

然后,他开始努力地跟比利解释,自己跟妻子之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这时候,比利担心地问:“你也会离开吗?”

克莱默明确地回答:“不会的,你没那么容易甩开我。”

最后,父子相拥,互道晚安后,比利说了一句“I love you”,令人动容。

像克莱默这样能够敏锐捕捉到孩子情绪,并进行安抚的爸爸很少,但像比利这样,在父母离婚后,产生自我怀疑的孩子太多太多了。

因为,刚出生的时候,婴儿是没有自我的。他们跟妈妈连接在一起,经历一段“母婴一体”的时期。

这时候,婴儿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感受,只能通过抚养者(妈妈)的行为来确认自己。

当妈妈开心照顾自己时,婴儿就觉得自己是好的;当妈妈不开心不照顾自己时,婴儿就觉得自己是糟糕的。

慢慢地,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对自我越来越有确认感,跟妈妈的分化越来越清晰,他们就能分清楚,哪些是别人的责任,哪些是自己的责任。


但大多数人,尤其是还没有完全发展好的孩子,这部分的分化没有做得很好,别人的行为仍然会动摇他们内心的评价。

所以,当父母一方提出离婚后,孩子也会体验到深深的被抛弃感,进而产生深深的自我否定和怀疑:一定是我不够好、不够漂亮、不够乖、不够聪明,不够……所以,爸爸妈妈才要离婚。这些想法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状态,很多孩子因此学业下降,甚至辍学,患上抑郁症等等。

父母离婚,孩子的痛不比父母少,如果处理不当,孩子可能持续一生都会沉浸在没有安全感当中,无法自拔。

这一生,做不成好的夫妻,还请做好的父母。


父母留给孩子的创伤不是离婚,而是处理婚姻的方式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这件事儿本身不会造成多大的创伤。

真正的创伤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和态度。

关于离婚怎么跟孩子谈这件事儿,之前的新媒体大V咪蒙的做法值得很多父母借鉴。

咪蒙说,当时她跟唯唐(咪蒙儿子)毫无保留的聊了这件事。
 
因为她觉得,小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要成熟、知道得更多。
 
在大事上,相比隐瞒,更应该对孩子坦诚。
 
并且,她不希望孩子是从别人那里知道父母离婚的事。
 
她对唯唐说,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变淡了,但对他的爱,一点也没有变,以后也不会变;爸爸妈妈会一直守护他。
 
唯唐说:“我有点难过,但我能理解。就像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特别喜欢一个女生,但从某天开始,莫名其妙的,我对她就没感觉了。所以我懂你们。你们开心最重要。我没问题,别担心!”
 
对孩子“毫无保留”,给孩子知情权,告诉孩子,离婚是大人感情变淡了,跟孩子无关,不会因为离婚而减少对孩子的爱。

这些,都是减少离婚对孩子伤害的正确举措。


划重点,总结一下:

第一、对孩子坦诚相待。

对孩子坦诚相待,说明实情,不黑化对方,不隐瞒、不敷衍,这是一种对孩子深深的信任。

家里的大事儿给孩子一个知情权,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尊重,这对亲子关系和安全感本身就是一个促进。

要知道,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有智慧,他们的理解和共情能力也很强。

这样还可以避免孩子胡思乱想,以及从其他不一定靠谱的渠道获得这些信息。

第二、做好承诺,重建安全感。

离婚后,很多孩子最担心的问题是:

爸爸/妈妈还爱我吗?
爸爸/妈妈以后再婚了还爱我吗?
以后有了弟弟妹妹还爱我吗?

问出这些问题,意味着孩子处于分离的不安和动荡当中,这些都激活了孩子的分离焦虑和依恋创伤,当孩子的信任感、安全感崩塌的时候,温柔而坚定的承诺是最好的修复方式。

你可以跟孩子说:“爸爸/妈妈对你的爱永远都不会变。”

当然,这些承诺也要细化到具体的规划当中。比如,两个人会怎么抚养他,怎么照顾他。这些都会帮助孩子建立新的安全感和信任,清楚你们之间的连接不会受到威胁。


第三、帮助孩子面对负面情绪和未来的处境。

咪蒙儿子的话像个小大人一样,让人欣慰又心疼。

可能大多数孩子不一定能做到唯唐那样,马上理解和接纳父母的行为,他们会焦虑、会伤心、会抑郁、会反对,甚至会崩溃。

这些都是孩子面对家庭破裂的应激反应而产生的一系列负面情绪,这就需要父母多多陪伴,学会引导孩子释放负面情绪,帮助孩子重拾良好的感觉,并最终接纳父母分开的现实。

如果孩子的情绪比较严重,建议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离婚不管对谁都是一件大事儿,孩子的创伤来自于这件事儿的体验。作为父母,需要尽可能降低这件事对孩子引起的糟糕体验。

当然,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能够平常心对待离婚,教会孩子一个正确处理分离的方式,这也会成为孩子将来解决问题的好榜样。


作者:MT&高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