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最近在微博热搜上突然火起来,已经有1.7亿的阅读。最开始是蔡明阿姨在一档综艺节目上提到的,跟尼格买提和撒贝宁一起讨论了这件事,然后在微博上面还发了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然后就引起了群众们的热烈讨论,其中以年轻人的吐槽为主,因为长辈们可能很少上微博。撒贝宁说的原话是:怎么做一个让年轻人待见的长辈。考虑到“待见”这个词有点让人不太舒服,所以改成了“愿意亲近”,不过我觉得这个词用的可以说是十分的准确了……能提出这个问题的长辈还是挺少的,或者说能问出来这种问题的长辈,基本可以归为让年轻人喜欢的那一类了。就像心理学咨询师在做咨询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工作是让来访者觉知自己的某一种想法是有偏差的一样,能够意识到问题本身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但遗憾的是,大多数长辈没有意识到,或者他们觉得不必有这个担忧。我也跟很多年轻人一样,对于家庭聚会,看望长辈有着又爱又恨的情感,爱的是小时候的情感还在,而恨的是他们有些话真的让人上头。今年十一去姥姥家,我再一次收到了来自姥姥的轰炸式催婚。整个过程是这样的:姥姥先“平静”地带有试探性的问我有没有对象了,当得知我还没有对象的时候,空气瞬间静止了一般,姥姥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不一会,姥姥突然问起我今年多大了(可能真的年纪大,忘了),当得知我今年30的时候,整个世界瞬间就不好了。语音语调也开始提高了,表情也开始丰富了,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富有感染力,让人随着她的情绪也渐渐的焦虑了起来,当看到我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时,就开始联合我妈一起攻击我,大概的话术被催过婚的朋友们应该也都明白,都全国统一的,什么岁数大了不好找了,早点结婚早点生孩子之类的。最后,使出了杀手锏,“你要再不结婚,我可能就要等不到了……”这段催婚的过程可能足足持续了两三个小时,贯穿了做饭,吃饭,洗碗,休息的时间,所以真的不是我不想来看姥姥,我是真的害怕来。问过身边的朋友后,发现他们的长辈还有更过分的时候,我突然轻松了许多:有催婚催到痛哭流涕的,有问完工作破口大骂的,还有一来了就开始从头到脚数落一遍直到离开的。还有一个同事跟我说跟他爷爷吃饭时的聊天,简直就是灾难:问了一遍茄子吃不吃,他说不想吃,爷爷说茄子有营养多吃点,他说不想吃,过了两分钟爷爷说多吃点茄子有营养,他说爷爷我真不想吃,然后爷爷急了说你怎么不听话呢,茄子多好吃啊,多吃点把碗拿过来,然后就给他kuangkuang夹菜,甚至还打算把菜直接塞进他嘴里……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中国传统观念,从古至今,大家都认为人岁数越大,懂得就越多,所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种话,就是长辈们反驳一切的万能金句,总能在你最烦最懊恼的时候,再补上这么一刀。(我妈口头禅就是“早跟你说了,你不听啊。”)在古代的时候很多技术和知识都是靠口口相传,所以经验要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得多,那么大多数人活得越久就懂得越多这没毛病(当然不包括那种从小到老都混日子的),但是现代已经有这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百度搜索随便一搜就能瞬间得到知识,全靠长辈的经验可能也不太准确。就比如考大学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凭着自己的经验逼孩子学理科这件事,就完全不是经验主义可以判断准确的。而且很多长辈的经验都带有很浓重的“习得性无助”色彩。这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一下塞利格曼电击狗的那个实验,主要表现就是遇到一次失败或者挫折后,在发生类似问题会产生无能为力感。再比如,女生被男生渣了之后,就觉得全世界男生都是渣男,或者年轻的时候被人骗过,就告诉晚辈对谁都要有防备之心。还有一部分长辈,在年轻的时候挺好的,但是发现越老越不招人待见,处处都要他说了算,总想控制身边的子女,不听他的就有小情绪。这可能是由于身体逐渐老龄化不受自己控制,所以会在心理上寻找控制感的一种表现。婴儿时期,孩子没有自己和他人的概念,觉得自己和爸爸妈妈是融为一体的。随着人慢慢成熟,心理边界会越来越清晰,知道我是我你是你,拥有完整的心理边界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在恋爱的时候可能会有短暂的心理边界融合的情况,(心理学管热恋的过程叫“心理边界的短暂崩溃”,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但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如果心理边界一直混乱不清的话,会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很大的困惑甚至痛苦。但其实在很多家庭中,长辈和晚辈的心理边界都是模糊不清的。比如之前我问一个朋友为啥这么痛苦还不离婚的时候,朋友说因为她爸爸会难过。原本结婚离婚是夫妻两人之间的问题,但却掺杂了长辈们的情感在里面的时候,就变得复杂起来。催孩子找对象其实是因为自己心理焦虑,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也是自己觉得不好,但是很少问问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把自己的情感强行与孩子的心理边界融合,就会给他们很大的压力以及痛苦,然后自己还觉得不被理解。所以能够建立一个成熟完善的心理边界是作为长辈,能够让年轻人亲近的基本要素。那么说的轻松怎么才能做到呢?只有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好的,可能会让晚辈不舒服,才能有改变的可能。而觉知的重中之重是平等,很多长辈和年轻人沟通的时候完全没有平等的概念,觉得我说的你就得听着。如果能够平等对待年轻人,整个世界都会变得晴朗。想想如果有个你的朋友非得让你吃你不想吃的东西,不吃还生气,你烦不烦。问问年轻人到底想要什么,想聊什么,自己这样说,他们是什么感受。很多长辈招人不待见的原因是不愿意倾听,一股脑儿输出自己的想法,也不管对方接不接受,如果能够听一听年轻人的想法,会让人更愿意接近。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世界,不要做一个强势的长辈,想试图干预他们事情。心理学家经过长期跟踪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做出了服从或者妥协,那么这个孩子在以后大概率会不幸福,即使他有幸福的机会,也会选择不幸福的道路,以此来向父母报复式的证明当初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