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活两头小,老小孩也要C位出道!?

 昭德心理官方 2021-07-06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昭德心理】

解锁您的专属管家!

最近,大型新青年励志选秀综艺节目《青春有你4》、《创造营3》火热播出;

看到漂亮弟弟歌舞唱跳,嘟嘟囔囔,卖弄可爱,让我不禁想到了老大爷们在公园的各色才艺秀:抖空竹、打太极、做体操、广场舞,个个都是没有三五年下不来的功夫。

这么一对比,难道年龄带来参差也增加了吗?

《创造营4》糖果超甜组合

说到老大爷们,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注意到没有,人越老越是像小孩一样,那所用之方法手段,可比选秀节目还要博人眼球。

78岁 VS 74岁

所谓“人活两头小,小小孩与老小孩”,老少总是相近的,意味着老的、小的都在悄悄地争夺家庭中的中心C位。

随着我们年轻一代的逐渐成长,“上有老,下有小”是常态。那么,祖父母乃至父母,便是在这个年纪不可忽略的家庭一员。

“老小孩”的表现

苏大强,倪大红老师饰演的这个苏家老父亲,是最让我又爱又恨的一个小老头。

他在年轻的时候,是典型的妻管严,在家里说不上话,在单位一直是图书管理员干到退休。老婆突然离世后,苏老父亲的春天似乎又回来了。

他开始作天作地,为所欲为。要大儿子明哲带他去美国住,要二儿子明成给他做手磨咖啡,嫌弃儿媳妇给他点的外卖,女儿明玉更是为她买房雇保姆,尽可能地满足父亲像孩子一般的任性和撒娇。

苏大强表情包

《都挺好》这部电视剧中,有一半的剧情都是三个儿女围着老父亲转,为他的衣食住行、感情生活都操碎了心。

在生活中不乏这样要让人哄着、捧着的“作爹”,但更常见的恐怕是什么都不用你管,但就是要烦你闹你的“母上大人”(其实有些会说的父亲讲起道理来更头疼)。

小孩是因为什么都不懂,所以总有十万个为什么;老人则是因为以为自己什么都懂,所以总有各种家长里短要念叨的。

我母亲总是每天晚上要跟我打电话。

有时候我正忙会挂掉,然后回一个消息问妈妈,有什么事?

妈妈就会说,我没事,你先忙吧,忙完视频。我说,妈妈你睡吧,我要弄到挺晚的。妈妈就会说,没事的,妈妈等你。

有时候我接了电话,一聊总要聊四五十分钟。可能会有人问每天都聊四五十分钟,都能说什么呢。

说真的,我也说不出个一二三四五,但也不是故意不走心,因为事情很碎、太多。有些实在的话题,比如相亲催婚,基于没有落地的可能,所以也成了我妈怎么也说不完的话题之一。

《请回答1988》

每天晚上从十分钟前开始说“再见,晚安”,似乎变成了一首歌的尾声总要循环三五遍。

一个个挂不掉的电话,一句句“妈妈跟你讲......”,像极了小时候我拉着妈妈的衣角,不愿松手去幼儿园的样子。

老小孩,老小孩,要是不懂得玩怎么能行呢!

年过半百,儿女成人,生活稳定,有钱有闲,开启退休美好生活的叔叔阿姨们,来看看他们的兴趣爱好有些啥?(仅限中国老年人)

NO.1广场舞

NO.2 打麻将

NO.3晨练

NO.4钓鱼

NO.5旅游

下棋抱孙子、遛狗养锦鲤、逗鸟练大字、烫头炒股票、喝茶看新闻......

“老小孩”现象的原因

从心理学上来讲,人在成年后还表现出如孩童般的幼稚的行为方式,是一种退行(regression)。这是一种面对生活的变化挫折,为避免焦虑无措所采取的原始的心理防御机制。

老年人“退行”到小孩的状态,像小孩子一样爱玩爱装扮,这种乐在其中的、无伤大雅的退行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极其需要的。

有一则故事,叫“那是一只乌鸦”。

儿子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这时,一只乌鸦飞了过来,并停歇在透明的玻璃窗外。

父亲问儿子:“窗外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 儿子回答说:“是一只乌鸦。” 

过了几分钟,父亲问儿子:“窗外的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儿子连头都没有回就回答:“是一只乌鸦。”

又过了一阵子,老人又问儿子:“你看窗外的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

这时,儿子开始变得不耐烦起来,他用生硬的语气对父亲嚷:“那是一只乌鸦,乌鸦!”老人默默地听着,什么也有没说。

然而没过多久,老人再一次问儿子:“你快看,窗外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这一次,儿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转身大声地质问父亲:“你为什么一直不停地问我同样的一个问题呢?我不是已经告诉你很多遍了吗,那是一只乌鸦!”

片刻之后,父亲黯然地走回自己的房间,并从房间里拿出一本封面少许破旧了的日记本。

父亲轻轻地翻读着日记本,“今天我可爱的儿子满3岁了。下午时分,他与我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这时有一只乌鸦停落在玻璃窗外,我亲爱的儿子用稚嫩的声音问我:爸爸你看,那边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呀?我回答他说那是一只乌鸦,并在他的额头上深深地吻了一下。

在随后的那段时间里,他又用同样的口吻重复地问了我23遍,而我也以同样的方式回答了他23遍。我为孩子的单纯而感动,这种感动早已远远地胜过了一切。”

老人需要关注与关心的时候,往往比孩子来得更含蓄一些、委婉一些,甚至可能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比如反复地问你什么牌子的秋裤质量好;

上街就可以买到的秋裤非得让你网上买一条给TA;

还要让你穿秋裤拍照片给TA看,因为你不穿TA都睡不着觉......

而老年人各方面生理机能的下降,也让人不得不“服老”。

由于味蕾神经末梢功能退化、肠道消化酶分泌减少,吃饭时需要反复咀嚼,不利于肥甘厚腻的食物渐渐也就不吃了。

由于骨质酥松、肌肉萎缩、心脏衰弱的情况,老年人也被迫变得行动缓慢,来起来只管不慌不忙、对时间听之任之。

由于感知觉、注意力、记忆能力减退,老年人的认知不再能跟上时代的日新月异,渐渐与时代脱节是难免的,而难得拥有的是少愁多乐的心态。

这是老年人的“生活与时间”,看似留给他们玩乐的时间不多了,实则却在以一种极为缓慢的节奏享受生活。

作家霍夫曼在刚移民美国的时候,曾写道:“在美国,时间不仅流逝得更快,而且以一种令人紧张的方式推着人们向前。每个人都承受着种种压力,要么感觉自己做得不够,要么感觉自己可以做得更多。”这是对青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唯独小孩与老年人除外。”

当我们贬低为了娱乐而娱乐的价值,斥其为浪费时间,或许对老年人(以及小孩子)来说无法单纯地玩乐,才是浪费生命。

青年人应该如何理解与对待

看到家里的父母像小孩子一样,我们更多时候是“无语”,即两个意思:无法理解和不想说话。

其实两代人的沟通,前提是要求同存异。

回想一下,小时候父母和我们沟通,一是尽量说得白话一点,打个比喻;二是语速放缓、语气柔和,更多的是在哄。

那么,现在轮到我们要多照顾一点父母了,为什么就不能“哄”呢?若是还不能理解,那就让不能理解的事随它去,而最重要的是多陪伴,不要让父母感到孤独无助。

其实父母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逐渐衰老,他们要真实面对的人生课题就是死亡。

这个话题非必要不会出现在我们日常的谈话中,但确实是人类不断变化的生活中唯一不变的结局。

《沐浴之王》

因此,在开开心心生活的同时,我们对待老人唯一需要严肃的事情就是,不要不把老人的孤独当回事。

有的青年人倒是不烦恼父母无理取闹,而是担心父母玩得太嗨。

比如“年轻人不讲武德”马保国老师,其实他已经69岁了。

开场四秒就被49岁武术教练一拳击倒,新一回合开始18秒,被再次击倒,二次起身直接被KO躺平。

我被看视频的时候,还是觉得马老师真的有点惨,人都被打得鼻青脸肿了,不知道他家里人是否劝阻过。

古语有云: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能够有24小时来安排玩乐的时间,当代年轻的打工人羡慕都羡慕不来。

老年,正是无忧无虑玩游戏的好时候,能选择玩或者不玩本身就很有意义。

这个时代或许是年轻人的狂欢,

老小孩出门参与这场狂欢,

挥舞着特色应援棒,

与好心情为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