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停药以后,我变成了一个废物

 昭德心理官方 2021-07-06

“不吃药后,我来到了森罗地狱”

在影视剧当中,经常会出现反派使用药物控制角色的场面,这样的设定往往会伴随着剧情当中的小高潮出现,坚持与堕落、束缚与自由常常是此类情节的母命题。

角色在痛苦当中咬牙坚持,往往是编剧和导演重点表现的部分。

(动图来源于网络)

每当角色凭借意志力战胜了药物,总是能够赢得观众们的称赞与欢呼。

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早年间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真,但只是摘取了更有戏剧冲突的那一部分。“只要你够坚强,就能断药”的理论的确只存在于艺术作品当中。

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用药情景下,无论是治疗精神类的药物,还是治疗高血压等身体疾病的药物,都是不能想断就断的。如果想要模仿影视或文学作品靠意志力强行断药,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药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下是一位抑郁患者的亲身经历,她说,“我停药后,被投入了比服药前更可怕的地狱。”

在我们的描述中,暂且将她称为Z。

小编混迹精神科多年,也见到了许多轻重程度不一的精神类疾病患者。

他们或许自己忐忑不安地推开诊室的门,或许是在家人的陪伴下浑浑噩噩地前来看诊,但他们都在按医嘱服药之后有了明显的好转。

Z也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当22岁的她坐在我的对面,时值盛夏,她却穿着厚实的卫衣和棉裤。

(自残是精神病患者的常见情况,图片来源于网络)

布料的掩盖下,是利器造成的伤疤,层层叠叠,触目惊心。

她就那么低着头坐在凳子上,身旁是不停诉说病情的父母,而她满脸写着无所谓了,这是抑郁症症状中无望的表现,彼时她对任何事情都不抱期待了。

最后,她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状态,附带中度焦虑,给予盐酸帕罗西汀联合抗焦虑药物,足剂量用药。

(盐酸帕罗西汀的一种包装,图片来源于网络)

像许多病人一样,她表达了对于吃药的强烈不满,被我强硬叮嘱必须按时服药。

但是复诊时,她满面笑容地趴在桌子上,说:“医生,我觉得我全好了,吃药太有用了。”

我表面波澜不惊,心中无比得意。

看吧,精神类药物就是这么神奇!

但她的下一句话却是,“我既然已经好了,能不能停药啊?这个药要一直藏着掖着,而且吃过之后又晕又困,学习很困难。”

这当然不行,就算她已经好了,也是需要巩固治疗的。我再次严肃地跟她强调了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的重要性……

可是并没有什么用!她还是擅自停药了!

Z在停药的一个月之后,再次因症状复燃被家属强行送到诊室,她看着满脸写着“生气”的我,慢慢讲述了停药一个月的感受。

停药第一天,鼻涕和眼泪停不下来,总是打呵欠,但心情还是不错的……

停药第三天,强烈的恶心占据了她的全部感受,吃什么吐什么,一点清水也要吐出来,带着新鲜的血丝……

停药第五天,Z无法集中注意力,静止时手指止不住颤动,总是忽冷忽热,时不时出一身冷汗。无论是睡着还是醒着,心悸心慌频繁来袭,醒来比睡前还累……

停药第二周,Z的情绪开始不稳定,心情持续压抑,常常没有理由地流泪,一旦大声哭泣便停不下来……

停药第四周,她情绪崩溃,突然用头撞向家里的墙,造成轻度脑震荡后前来就诊,治疗进度全部作废,从头开始服药……

在她作出停药的决定到抑郁症爆发,亲人和朋友都在劝她继续吃药,Z说忍一忍就好了……把自己忍进了精神科封闭病房。

有时候小编真的想把“及时就医,药不擅停!”八个大字贴在诊室的墙上。

精神类药物直接作用于大脑,无论是服药还是停药,都需要缓慢进行,让身体适应这种变化,这真的很重要!

许多病人明明通过服药已经恢复许多,却因为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我们这些精神科医生为此很是痛心。

明明再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彻底临床痊愈了。

“不是想停,而是不得不停”

上文中的Z,是那些擅自停用精神类药物的患者们的一个缩影。

为什么总有精神类疾病患者不听医生的嘱咐偷偷停药呢?

1.太麻烦,不愿长期服用

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治疗期间,由于药物的血液浓度周期的不同,导致了不同药物有着不同的服用频率。

而精神科大夫一开始开药时往往会开不止一种药,有一天一次,有一天两次,还有睡前吃的,每天都要记住这些顺序来吃药,并且需要长期坚持,还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确实会给生活带来一些限制。

一来二去,症状已经缓和甚至消失的患者便会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已经好了就不用吃药了。于是复查也不去了,药也不吃了。

2.病耻感

很多情况下,病耻感都充斥着精神类疾病患者内心。当下的大环境里,对精神类疾病不理解甚至歧视的声音依然存在。

一些精神类疾病患者也无法正确认识到“生病不是一种过错”,而是对病情三缄其口,对周围的人百般隐瞒,吃药也是偷偷摸摸害怕被别人发现。

病耻感严重的患者往往会一旦症状有些缓解便急于停药,来更快地摆脱“精神病患者”这一身份。

有研究证明,病耻感严重的患者们比其他患者更容易停药,也更容易复发。

其实,精神类疾病跟其他疾病没什么不同,都是病人,都需要得到正确的治疗。

没有人会因为感冒、高血压或者骨折而感到羞耻,我们也不该为精神类疾病感到羞耻。

生病和治疗,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副作用对于生活的影响

患者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时,会遇到一些副作用,这是无法避免的。

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副作用也不一样,常常会给患者带来困扰。

我们拿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来举例。

根据治疗方向的不同和药物机制本身的更新换代,抑郁症药物的作用机制有10种之多。

比如近些年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第二代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 (5-HT) 再摄取抑制药(SSRIs)—— “抗抑郁姐妹团”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有着良好的治疗抑郁障碍、强迫症、焦虑症的效果。

(氟西汀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百忧解,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它们所带来的副作用像疗效一样不可忽略,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疼、头晕、焦虑、紧张、失眠、乏力、困倦、口干、多汗、震颤、痉挛发作、兴奋转为狂躁发作, 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便秘, 阳痿、射精延缓、性感缺失等。

当这些副作用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而患者的症状又有所缓解时,他们往往选择偷偷停药。

少数情况下,患者直接被精神类药物超长的说明书和详尽的副作用吓退,放弃服药治疗。

 “得了精神病,就要吃一辈子药吗?”

当然不是。

但……

什么时候停药很重要。

怎么停药也很重要。

除了少部分需要终身服药的重度精神类疾病患者,大部分患者都能够在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阶段完成之后成功停药。

请注意,这个节点是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大夫来判断的,而不是患者的“我已经好了”。

当患者被精神科大夫判定为临床治愈,可以停药之后,便可以慢慢地将药量减下来。

拿抑郁症来举例:急性期推荐用药 6~8周, 尽量达到临床痊愈;恢复期 (巩固期) 用药至少4~6个月;维持期, 首次抑郁发作维持用药6~8个月。

比如患者原本的药量为一天40mg,那么可以每周减10mg的用量,逐渐减为每天10mg,再减为两天10mg,慢慢让身体适应药物浓度逐渐减少的过程,以减轻减药时的副作用。

只有科学地服药和停药,才能保护我们免于精神类疾病的痛苦。

今日小测试:

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

(1)您是否有时忘记服药?     

  A、是       B、否 

(2)在过去的2周内,是否有一天或几天您忘记服药?      

A、是       B、否 

(3)治疗期间,当您觉得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时,您是否未告知医生而自行减少药量或停止服药?              

 A、是       B、否 

(4)当您外出旅行或长时间离家时,您是否有时忘记随身携带药物? 

 A、是       B、否  

(5)昨天您服药了吗?

A、是       B、否

(6)当您觉得自己的血压已经得到控制时,您是否停止过服药? 

 A、是       B、否 

(7)您是否觉得要坚持治疗计划有困难?

A、是       B、否  

(8)您觉得要记住按时按量服药很困难吗?   

A、从不     

B、 偶尔      

C、有时        

D、经常      

E、 所有时间 

计分:

第1.2.3.4.6.7题选择否记1分,选择是记0分,第五题选择否记1分,选择是记0分。

第8题目选择A、B、C、D、E分别记分别记1分、0.75分、0.50分、0.25分和0分。

结果解释:

得分0-6分:服药依从性差,任何的药物应用到患者的身上时,均需有科学的剂量、恰当的用药时间次数和规定的疗程等信息,尤其是精神类药物,不能因为症状暂时消退就擅自改变服药状况一定要遵循医嘱,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病情反复。

得分6-8分:服药依从性中等,药物的效果和药效会随着时间和病情的变化而变化,细微的服药变化也会对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当我们想要改变服药习惯的时候,一定要与医生沟通,不要自己做决定。

得分  8 分:服药依从性好,您对待药物的态度,正确而坚定,请继续保持。

参考文献:

[1]马兆峰.(2016).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与社会功能、服药依从性的相关研究.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6),421-424. doi:.

[2]贡联兵 & 王国权.(2009).抗抑郁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人民军医(03),185-186. doi:CNKI:SUN:RMJZ.0.2009-03-052.

[3]陆晓星.(2010).抑郁症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 中国医药导报(22),220-221. doi:CNKI:SUN:YYCY.0.2010-22-12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