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镜365】

 明镜365 2021-07-06

图画:焯焯

案例——

早上我妈让我喝咖啡,我说我喝不下去,她逼着我喝,就因为这个,用东西砸我,我说她更年期,她就直接传遍了所有亲戚,这只是其中一个。我妈因为一件小事骂我能骂一节课,例如我有一次上英语课没记笔记骂我,主题直接升华到我不想学,直接把我课全取消了。然后还随便摔我的东西,用吉他打我,吉他已经打坏了,就用皮带,皮带也已经折了一根了,而且我吃饭的时候不喜欢吃的东西非要让我尝一口,我真不想当妈宝,对此我很反感,他们就觉得我不懂事。另外就是手机问题,我现在高一,我没有自己的手机,手机都在我妈手里,我现在在家不能和我同学沟通,我就觉得孤独,而我妈也限制我用手机,她觉得只要不是学习就是玩,用QQ除了不问学习就不能用,我妈在别人面前就说我爱玩手机,管也管不了,我现在真的快疯了,我不知道怎么解决这种事情,我想和我妈说,我妈就会喊,家里我爸也倾向于她.....(崩溃)

解析……

从案主的表述中可以大概了解到本人及父母的性格,所以这种案例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思考:

1、高一的孩子还要被妈妈“控制”着,说明夫妻关系出现缺失,这里爸爸的缺席在TA结尾的时候也证实了。当夫妻中有任何一方把精力过度的放在孩子身上时,就是家庭关系出现失衡的时候,痛苦的是三方。所以,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能够各归各位,夫妻把重心放在夫妻关系上,尤其是孩子14岁以后,这一点现在一部分父母已经认识到了,并积极的回归本位,所以他们的孩子就是自信、自主、自立、自尊、自爱。

2、没有人愿意被另一个人操控,尤其是具备独立思维以后,当作为父母的不明白这一点,就是案主所表述的情况,这是众多青少年的心声。因为近二十年中国家庭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对于孩子的考学更加重视,所以,作为“女主内,男主外”的家庭结构来讲,孩子的学习任务自然的落在了妈妈的身上,但是,妈妈是否具备青少年心智辅导的能力就不得而知了,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直觉)和别人告诉的经验去做,这就忽略了去看待亲子关系中自己和孩子的真实需求,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却忽略了精神食粮,这样的结果就会让亲子关系更加的恶化,很多悲剧也是这样产生的。所以,作为成年人的父母来说,对于自家孩子,是否真的了解TA是怎样的人?爱好什么?讨厌什么?天赋什么?特点什么?等等,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如果你尊重孩子的生命轨迹,请你从现在开始“读孩子”而不是“毒孩子”。

3、一个孩子的教育一定是两个人的事儿(一个人能生孩子吗?为什么教养孩子就成了一个人的事了呢?)有些教育的观念认为教育孩子需要父母统一战线,请问,一个每天慢慢的给孩子喝毒药的家长,你看见也要统一战线吗?不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长,就是给孩子喝毒药而不是补营养,我不相信正常成人看不到这一点,那么,是什么导致父母在这上面“统一战线”了呢?当孩子发出“独立宣言”的时候,又是谁第一时间“镇压”了呢?所以,孩子在后面出现任何异常行为的话,父母难辞其咎。

至于打骂孩子,从因果论也可以作为参考,因为有的家长越大越上瘾,最后肯定是以悲剧收场,虽然我们的法律已经很健全,但对于家庭这个特殊的单元来讲,无论是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个家都已经名存实亡了,而那个接受惩罚的人,惭愧内疚的心里路程才刚刚开始,所以,请父母站到父母的位置上,给孩子属于孩子的成长空间,家才是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