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镜365】请打碎孩子的枷锁!

 明镜365 2021-07-06

图画:焯焯

案例——

女儿初三,成绩不好,没有自信心,固执,不听家长的意见。上课期间老师反映听话但学习不主动,中午和晚自习回家主要以玩手机游戏为主,不睡午觉,晚上睡觉时间很晚。想咨询一下怎样能使娃娃改变,很快就要中考了,怎么能使娃娃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解析……

一到中考和高考就成了父母的难关,这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啊!是国情,也是社会现象,更是家庭文化。殊不知这样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是更刺激的事儿,毕竟很多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压力,只知道这是他们人生的必经之路。就像喝了迷魂汤一样,接踵前行。

考试前,孩子自己能找到放松的方法是最好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不停不休的学着,做着,扛着,熬着,总要有个缓冲吧。就像一根皮筋儿一直拉扯着,时间长了会崩断一样的,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父母都不能接受,还美其名曰:没办法啊,大家都这样!好像考试前这几天继续伏案苦读就能考上似得,又好像这几天睡觉放松就一定考试失利似得,这是什么逻辑?后面还有大大小小很多关键性的考试,都这样对待的话,精神崩溃(患上精神病)的时刻即将到来!把属于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父母的手伸的太长,你的孩子不会走太远,也不会走太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首先要知道只有不努力才会有伤悲,可不是单指学习,也不是单指学校的学习哦。我觉得这是对于努力的一种狭隘的认识和理解。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就说明,只要努力就一定有结果,除非那个方向一开始就不是自己的,被安排了。

给孩子随意评价是父母和老师经常无心而为的事情,但是,这可能就成了孩子自我认知的定式了,因为在孩子还没有足够自信来认清自己的时候,他们只能从别人的眼里看自己,自然而然的也就活成了别人眼中的人。所以,父母希望孩子朝那个方向发展,就去定义,你定义好的多,孩子发展的就顺畅;你定义差的多,孩子也就发展的磕磕绊绊。都在你决定喽,当有一天你发现他没有按照你期望的那样发展时,先反思一下自己是怎么一路定义的。

总结,对孩子的期望高是父母的心愿,也要考虑是不是孩子的意愿。也有的父母很会引导孩子,最后孩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比如孟子。父母懒一点,孩子进步点;父母多伸手,孩子退着走。这里重要的是你要了解你家孩子到底是什么性格?什么天赋?什么特点?而不是把他按照你想象的发展塑造出来,成功率几乎为零,最后不但没培养出来人才,很可能连这个人都没了,现在很多孩子脆弱而敏感的反应,已经给了父母太多太多的警示,千万不要把别人家的故事变成自己的事故了。是时候让父母们去思考孩子到底怎么教育的问题了,这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你培养的也不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一个国家的栋梁,一个领域的标杆,孩子如果未来是这样的人,你还愿意捆绑控制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