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镜365】什么才算是好朋友?

 明镜365 2021-07-06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我感觉我和朋友的相处模式有问题。比如三四个人一起玩,总是超级在乎其中一个,并且需要她给我同样的“你是我这一群人里最重要朋友”的感觉,否则就很难过,生对方的气。我对有些人总有莫名的期盼,觉得我们应该是相似的,相同的,发现对方想的和我相去甚远就会很失落。理智上我知道自己在无理取闹,但当发生什么事的时候,我的情绪就是这样。我也有意识转移重心,希望自己不要太关注这些,可是这种对朋友不满的情绪总是时不时冒出来,真的很不喜欢自己这个毛病。我该怎么办?

明镜解析……

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人际关系,有人际关系一定也有亲密和疏离的情况。谁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自己,自己也不可能喜欢所有人,反之,也是一样的。每个人看对方的角度都不同,而每个人的自我表现在不同环境、不同人群、不同时机表现出来的形式又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人就是多面性的,至少是两面性的,那么,符合自己品味的人就是喜欢,不符合的也就喜欢的少一点,至于对立的肯定就是讨厌了。因此,两个人的亲密程度与两个人的共同认知有关,相同的部分多过相差的部分,相处起来就是舒服的,反过来的话就相处困难。对于这种现象也是正常的一种表现情况,无需大惊小怪,上纲上线,俗语:合则聚,不合则散。志同道合才能共处,道不同则不相为谋,都只是个人的选择而已,较真不来的。

其实,对待他人的态度就是对待自己的态度。比如打招呼这么简单的事儿,你带着称谓和不带着称谓与对方打招呼,结果就是不同的,这不仅仅是社交礼仪,还是对自己的一份尊重。因此,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特点,也说明自己身上具备,只不过是在对方的身上显现出来了,这就是“照镜子原则”。当我们能发现对方身上越来越多的闪光点,也就发现自己也越来越变的优秀了。但是,我们看到对方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就会越来越讨厌对方,而此时自己的情绪也是不好的,而且自己的状态也会越来越差,你们的关系也会出问题。还有的人甚至通过改变对方(控制对方)来实现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这就会出现冲突和矛盾了,因为,没有人喜欢被另一个人控制!这样的人也是自私的,因为自己不愿改变的却让别人去改变,无论怎么变,结果一定不是自己最理想的结果。而此时,就会对对方和自己产生更多不满的情绪,直到关系破裂。

而从另外方面看自己不喜欢的态度,却是有自我意识的表现。简单理解就是有自己的主见,知道自己要什么?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的部分,只是根据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形成的信念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了为人处世的方式也就不同。有人个性鲜明,自然就有人随波逐流,都只是选择而已,没有对错是非,只要尊重。当自己出现排斥对方的情况时,也是对自我意识缺失的排斥,上面也说过了,自己不想改变,但是世界上能改变别人的人不多,而改变自己的人却是数不胜数。因此要学会先从喜爱自己开始,排斥现象也是不接受的态度,是不接受自己的某些缺失的态度,只要转念变成喜爱自己的态度,换个角度接受自己,心境变了,环境才会变,相由心生的寓意也是这样的意思。

自我认知体系的完善与否,通过自己能够包容外部人事物的多少而呈现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底线(原则性),老子曾说过:老死不相往来。这个思想套在自我认知上面也是实用的。两个人有共性,也一定存在个性,这是无需质疑的。当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体系足够大的时候,共性的部分也会越来越多,个性的部分也会越来越明显且让人舒服。这种状态在实际生活中就是两人一起时相互融合,一人独处时怡然自得,求同存异、大同小异都是这个状态,没有违和的感觉。所以,当自己还有很多看不顺眼的时候,除了不接受自我缺失的状态,还要完善自我认知的部分,否则就会出现偏差,伤人伤己。

这里还需要特别说的是,要问问自己:你想要怎样的人际关系?想与什么样的人为伍?你理解的志同道合是什么呢?……自己的需要可以不清晰,但一定要明确。你可以不知道两个人在一起为什么,但需要知道你俩在一起能做什么,相处的是否舒服,这就是明确知道自己的感受,而自己的需要也可以慢慢清晰了,既然知道不喜欢、不舒服,那么,反过来不就是喜欢和舒服了吗?而很多时候我们却绕在了事情的对错和人的是非当中,无法走出来觉察这一切,这就需要见仁见智喽。

总结,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这个比喻是很合适人际关系的。你看不惯的恰恰是你需要提升的,与对方这个人无关,而对方要求我们改变的也恰恰是他需要改变的,也无需苦恼。前提是你们是否要做出改变来改善关系的亲密程度,这是一个人单方面可以决定的,同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目的只有一个:我舒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