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镜365】如何帮助姐姐过得更好?

 明镜365 2021-07-06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从小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是很好的环境,导致她一直不怎么爱说话,很难信任别人。例如你给她推荐东西她都不信任,不去尝试,不能勇于尝试,而且很固执。现在年龄22,高考的时候就是没有勇气尝试,觉得自己考不上就辍学了。而且现在在工厂里打工,我们想让她转厂,但是她就是觉得自己没有经历过,不信任,不去尝试,无法沟通,而且特别固执。我觉得和她生长的环境有关,小时候我爸爸管的特别严,家里条件特别困难,我爸爸有严重的家暴,无论对家里的谁都有家暴,曾多次当着我和姐姐的面打母亲,母亲也有先天心性的病,而且经常被打,智力也有严重的问题,残疾且生活不能自理,在我姐姐19岁的时候病逝,希望老师能帮我姐姐。

明镜解析……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的,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其中包括相同的逻辑习惯、认知体系和行为模式,所以,一个人去评断另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是用自己的一套认知标准来衡量,并以此为参考和依据的一种行为。这是主观的,也是大众化的表现,正常且经常。

当事人对自己的信心把握是有自己特殊的理解和认知来推动的,依据这套系统来指导自己做什么决定,进行怎样的选择,如何行为,所以,旁观者的反应也只是一种反馈罢了,并不能做更多的事情,否则就是操控,所谓的“为你好”。

当我们发现周围的人有“异常行为”的时候,作为身旁人的我们,能做的除了尊重和接受他这个状态以外,再多做一点就是提醒,比如提醒他是否需要帮助?提醒他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需要?提醒他可以有另一种生活的方式要不要试试?……只做提醒,把你所知道的、了解的、验证的、有效的信息提供给他,而这份提醒就是告诉他“有可能”会不同于现状。剩下的就只是对方的权利了,选择与不选择,做与不做,都与我们无关。如果一定要让对方做决定,听从我们的建议,那就是上面说的“操控”行为了,对对方和自己都不尊重,更是一种亵渎生命的做法。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过往的经验行走在自己的生命之路上,自己也在不断地更新着有效信息为自己所用。同时,每个人的身体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心理同样有自愈的能力。无论他生活的质量是怎样的,都是他愿意留存的,否则一定会改变,所以,每个人都具备让自己轻松快乐的能力,只是他想不想,要不要的问题。改善的动力不足也只能说明他还有需要成长和修复的部分,当完结之后,一定会有不同的变化,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谁也不能摆脱。

总结,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包括改变我们看待对方行为的角度,改变我们认知的层面,改变我们理解的维度,改变我们对自我意识的解读,改变我们看待生命的态度。每一天我们都有不同的改变,任何一句话,一个行为,一个想法,一个讯息,一个感觉,只是我们没有更多的关注这些细微的改变罢了。因此,让自己的内心节奏慢下来,会让整个生命的节奏也会慢下来,慢下来就关注到了,慢下来也是为了更有节律地动起来,节律就是规律,就是每个个独立的生命体的特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