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镜365】儿子不愿和父母沟通,怎么办?

 明镜365 2021-07-06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儿子现在不愿跟父母沟通,在家从来不叫爸妈。我在家里,吃完饭就呆在房间,并反锁门。我曾试着跟儿子沟通,问他心理有什么想法,可以讲出来,有困难就提出来,学习不好,只要尽力就可以,妈妈不会怪他。你对他说,他一直不出声,没办法沟通。问了下老师,跟同学相处一般。我该咋办?

明镜解析……

当孩子出现不愿和父母沟通的情况时,一般有常见的两种原因:一是自己觉得说了没用,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一是自己有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可以处理好。

第一种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形成,需要从孩子六七岁的时候分析和了解,因为从那个时候开始孩子已经有了情感反馈的反应,也就是对于外界的态度有自己的理解,比如能明白大人生气发怒的原因,也能察言观色之类的,所以,随着时间的增加,渐渐地就形成了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到了青春期几乎就是定式了,因此,我们会经常听到青春期的孩子说:说了你们也不懂。这句话足够说明父母平时很少关注孩子心理活动,也容易忽略孩子情感模式的发展,这也只是在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平常事儿而已。那么,第二种就简单了,孩子现在的状态就是在建立自己的认知系统,包括理解,思维,逻辑,观念,规条等,这些是完善他们的人格体系,为独立性人格养成做铺垫的,所以,是一个过程,尊重孩子的现状就好,他想说就说,不想说就不说,父母只需要提升觉察力,不去破坏这个过程就可以了,尽量做到尊重和提醒,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允许自己的,同时,也是关注自己的成长,而父母在这个基础上不去控制就好,谨记关系大于一切。

案主描述的另一个情况也需要深入探索一下:有困难就提出来,学习不好,只要尽力就可以,妈妈不会怪他。这句话的背后动机是无法“欺骗”孩子的,因为,孩子根本不相信妈妈会不责怪自己,如果是理解和允许的态度,也不至于发生自己反锁的行为,所以,可以推测之前妈妈可能做了“出尔反尔”的事儿,比如孩子告诉妈妈这次考试成绩没考好,原因是题目太难。妈妈的反应可能是指责、埋怨、嘲讽、隐喻、暗示、威胁等,如果是习惯性养成,孩子就不会相信妈妈的话,更不会去理解妈妈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和做法,只有把自己“隔离”才能不被妈妈干扰,这和第一种情况很接近了。所以,想要纠正这个情况,父母需要从点点滴滴开始学习“说到做到”,真正地成为讲诚信、守承诺的人,有的人觉得自己是家长就不用和孩子太重视这个,恰恰相反的是,这才是亲子关系的根基,因为这是信任的建立,如果父母不能给孩子信任感,可想而知,最亲近的人都不能给到信任感的感觉是什么?孩子还能相信谁?一个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将会是什么样呢?

总结,这个案子不严重,但是,这样的现象却不能被忽略,需要父母自省探索,真的想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真的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需要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并允许孩子犯错,也接受孩子自我反思的状态,而父母这个时期能做的也只是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支持和陪伴,永不抛弃,绝不放弃的决心,即使孩子现在有些异常行为,也只是过程,父母需要看到这一点,也更需要领悟这一点,只有这样,父母才是父母,孩子才是孩子,各自归位,各行其是,这才是家庭关系的规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