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镜365】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异常行为”?

 明镜365 2021-07-06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孩子今年11岁,原来是公办学校走读生,去年转去私立学校住校生,一周回家一次,刚开始去的时候很开心的,第二学期开始就不愿去了。原因是班上有对双胞胎和她关系不好,而且还叫其他的同学都不和她玩,孤立她,孩子就很不开心,这件事她跟我们说过,我们也和老师说了,并且双方家长也沟通了,但情况还是不好,这个同学仍然对我家孩子不好,于是孩子用红笔在笔记本写了这个同学的名字,还有其他的她不喜欢的人名字,其中也有一个英语老师的名字,这件事无意间被老师发现了,说孩子心理有问题,不健康,我和孩子沟通过,她说这是被她们逼的,又不敢和老师说,只能把不开心,气愤用这个发泄一下,解解气,而且她说这个同学也用红笔写过她,并拿到面前给她看,她才这样做的,孩子这种行为是不是不正常,需要怎么做帮助她?

明镜解析……

情绪宣泄的方式一般是三种:隐忍,爆发,逃避。无论哪种宣泄方式都对自身和人际关系会造成负面的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而其中,爆发的方式是最直接、最简单、最感性的,因为方式单一化,所以容易使用,但是结果比其他两种都要严重得多,毕竟是对外的,而对面的那个人也不一定就会隐忍和逃避,一般都会反抗,这和人的天性有关,人的天性就是搏斗模式,很早以前是为了让你自己活下来而不得不对外界做出的反应,也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习性,可是,当今时代相对以前来说平和与安全许多,不用如此敏感,但是这个搏斗的基因还存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所以,就会在自己被压迫的时候反应出来。因此,这是正常的反应,只不过结果是否如己所愿就很难说了。这样看来,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有冲突,而方式也难免选择直接爆发出来,这一切都是正常规律而已,无需大惊小怪,只不过,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那个结果,如果问题解决了,方式可以忽略,反之呢?就需要我们再次探索是否有新的有效可能性,比如沟通和谈判。

爆发的方式是对外的,而隐忍和逃避却是对内的,总体来看都不是合理的,要不两败俱伤,要不就是自己重伤,这个结果也都不是我们想要的。人类之所以高级于其他生命体,是因为我们有思维,可以去思考如何让自己和周围的人事物更好地相处,所以,人类才得以繁衍几千年,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沟通和谈判,当然,这个基础也是建立在彼此平等的状态下,否则就是激发二次矛盾和冲突的,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激化问题,使得矛盾和冲突升级,这也是规律,所以,和谁沟通?为什么沟通?沟通什么?什么时候沟通?用哪种方式沟通以及怎么沟通?这些考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也是运用思考力的部分。彼此本着解决问题并且双赢或三赢的目标去沟通,效果一定是皆大欢喜的,而且在获得了彼此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有些敏感的部分也会被弱化,自行消化了,这就是格局的原理,舍小我,成大家。

总结,父母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人际关系问题,无需过于谨慎,但也不可以大大咧咧地忽视,首先是和孩子坐下来平稳地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做决定,再给出建议,同时,最好不要有评判,能够保持中正的态度是最佳的状态,这样也会给孩子更多稳定的因素,能够冷静的看待情况。如果孩子无法自己解决,就需要父母几次三番的出面协调,这也是给孩子做榜样,因为,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积极面对,找出更有效的方法,所以,假如结果不尽人意,至少孩子也学到了在问题出现时应该怎样去处理,尤其是心态和方式要怎样的,而这个过程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到非常积极正向的作用,也会合理的接受失败的结果,这就是挫折感引导的根本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