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田唯一V8量产车,是台路虎

 JDM日常 2021-07-06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没错,就是那个RV热潮渐渐露出苗头的年代。在别的领域混得风生水起的本田,并没有可以对应这股热潮的产品。眼看对手一点一点地侵占市场,除了加紧开发(自己不太擅长)的新作以外,利用现有资源作过渡也是他们的策略之一。

在那段特殊的时期,最初本田仅通过售卖Jeep的Cherokee产品进行应对,不要笑,当年的本田可是Jeep的正规经销商。到后来,他们学会“更进一步”:最为JDM粉丝熟知的,大概就是利用五十铃的Bighorn打造出的Horizon以及讴歌SLX了。

一点题外话:不只是本田,五十铃也将Bighorn提供给斯巴鲁,帮助后者熬过在推出Forester前的艰苦日子。

不仅是Bighorn,五十铃MU也被本田拿去改名为Jazz进行销售,嗯,大家熟悉的Fit在有些地区也叫Jazz。

除了五十铃,本田和当时的罗孚集团仍然保持着深厚且良好的合作关系(当时本田占有罗孚集团20%股份),除了一系列轿车以外,当时仍属于罗孚集团的路虎(Land Rover)车型,也出现在本田的产品线中:挂着本田标,被日本人称作Crossroad的初代Discovery,在1993年正式上市。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也是迄今为止,本田唯一一台搭载V8发动机的量产车

要说这两台车有什么不同,除了车标以外,就是销售渠道的差异了。当年的Discovery由罗孚日本引进销售,而Crossroad则在本田的Verno店售卖。因为Crossroad本质上是一台硬派的四驱SUV,所以一些整备工作无法在Verno店进行。另外,配置上也有一定的细节差异,当时的Discovery提供汽油/柴油两种发动机,除了4AT还提供5MT,但Crossroad只有4AT,动力也仅有改款后的3.9L V8机器。

Discovery I的3.9L V8机器

差异化也导致两者的价格不一。Discovery刚进入日本的时候,售价动辄超过400万日元,后来随着英国退出ERM,英镑贬值,罗孚集团开始在各地推行FairPlay政策,使得新车的价格大幅降低,同时,路虎也适时地推出了入门配置的Discovery,仅售299万日元。对于这个打了差不多7折的价格,日本人当然是表示欢迎,毕竟不到300万就能买一台进口硬派SUV欸!

平易近人的价格,也进一步开拓了Discovery的知名度,也是从那时候开始,”Disco”这一爱称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出现的。

至于另一边的本田Crossroad,价格基本维持在400万日元以内(94年停售3门版后,本田新增了一款高配的5门版高配车型ES,价格为429万)

到1994年,宝马抢滩登陆成为罗孚的幕后Boss,出售股份后的本田也斩断了与罗孚之间的情丝。1995年,Discovery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款,并最终售卖至1998年。并未进行改款的Crossroad在1995年便已正式停产,一直到1998年,本田才清完库存。

不过,本田大概也不在意这些高贵的英国车什么时候才能卖完,因为同样是在1995年,本田推出了他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SUV(虽然是城市SUV)初代CR-V,并取得了成功。


到这里,它的故事并没有因此终结,2007年,本田再次启动这一名字。他们以第二代Stream的底盘,研发出了与过去没有任何关系的全新Crossroad。没有V8,也不是一台硬派SUV。

之所以要推出这样一款车,是因为当时刚换代不久的CR-V在定位上有了大幅的向上(车身变大,风格也逐渐往欧式高级感靠拢),本田认为需要一款跟老款CR-V定位类似的新车,来满足过往的CR-V受众群。

这台造型十足个性,还能塞进7个人的第二代Crossroad在上市初期的表现,也颇为符合本田月售3000台的期望。然而仅仅3个月,Crossroad就萎了,相对高昂的价格、过于特立独行的设计以及硬塞7个人的设计等,都是它失败的原因。仅仅3年后,本田干脆停掉了Crossroad…戛然而止,再也没有然后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