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辑写了湖南安化的风雨桥,回想起我第一次去看廊桥(对了,风雨桥和廊桥其实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名称,一般东部地区如浙江、福建多叫廊桥,西南部如湖南、广西多叫风雨桥),是15年前的2004年9月,和东江沙两个人跑到浙江南部的楠溪江和泰顺去看古村、廊桥。那时楠溪江的古村落旅游开发刚刚起步,泰顺廊桥则还没开发。去泰顺看廊桥,凭借的是三联书店的“乡土中国”系列之《泰顺》一书作为向导。那时候我只有一部小卡片机,所以拍出来的效果很不理想。有些照片由于光线不足,拍出来还是虚化的,将就着看吧。不过话说回来,这正说明这些照片是我原创的,不是吗? 在泰顺呆了两天时间,因为那时还没有租车自驾的概念,我们乘坐的是各乡镇之间的班车,往往要等待很长时间,还需要转来转去,满折腾的,时间也耽误不少。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在路上的这些经历,这不也是一种乐趣吗?在泰顺的两天里,我们看了三魁镇的刘宅桥、薛宅桥,洲岭乡的毓文桥、三条桥,泗溪镇的北涧桥、溪东桥、南洋桥,筱村镇的东垟桥、文兴桥共9条大小不一的廊桥。尽管无法把泰顺的廊桥看遍(据介绍,泰顺现存廊桥46条),但也是大饱眼福了。 三魁镇刘宅桥 刘宅桥在三魁镇郊外的村边,要走几条田埂才能到达。刘宅桥是平底的木桥,规模不是很大,但它靠着山边,环境挺清幽的。它是我们在泰顺看的第一条廊桥。它有两层,有楼梯可上二层,不过被锁上了。 刘宅桥 刘宅桥内部 桥上有供人休息的木板凳 刘宅桥外的石板路 三魁镇薛宅桥 薛宅桥在三魁镇里,弯弯地跨过溪流,是一条真正的拱桥,气势十分雄伟,可惜的是因为它靠着镇的中央,周围都是现代建筑,环境就差多了。 薛宅桥 薛宅桥正面 薛宅桥侧面,很雄伟,可惜旁边的房子煞风景 洲岭乡毓文桥 毓文桥在洲岭乡外的山沟上,也是一座平底桥,上面建有三层木廊。桥边长出两棵大樟树,掩映着古桥,环境相当清幽。桥头有一座庙宇,锁着门,不知供奉什么神仙。由于光线太暗,所以毓文桥拍虚了。 毓文桥 从上面看下来 毓文桥旁边的小庙 洲岭乡遇到的几位小孩,主动叫我帮他们拍照。15年过去了,小女孩现在也是20岁上下的大姑娘了,如果他们有机会再看到这张照片,不知是否还记得有这么一次偶遇呢? 洲岭乡三条桥 三条桥是一条廊桥的名字,不是有三条廊桥。三条桥隐藏在深山里,位于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的小溪上,据说是泰顺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廊桥。这里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看不到人烟,只有桥边几条窄窄的山路,不知通往何方。 通往三条桥的山路 三条桥 下到小溪仰看三条桥 桥头挂着牌匾 泗溪镇北涧桥 北涧桥在泗溪镇边上,在两条溪流(北溪和东溪)的交接处,其实十分雄伟,都说北涧桥是泰顺最漂亮的廊桥。 气势雄伟的北涧桥 桥上还供奉着观音菩萨 桥头的老商业街 北涧桥外的田野 泗溪镇溪东桥 溪东桥离北涧桥不远,横跨东溪,款式与北涧桥很像,据说是建北涧桥工匠的徒弟建造的。 溪东桥 溪东桥的一头刚好被一条路穿过 泗溪镇南洋桥 南洋桥在泗溪镇外,是一条平底的廊桥,红身黑瓦,规模比较小。 南洋桥 另一角度看南洋桥 南洋桥上看风景 南洋桥附近的包氏宗祠 筱村镇东垟桥 东垟桥是一座黑色的平底廊桥,中间有桥墩支撑,一头用石头垒高,要上一排台阶,另一头靠着山边。 东垟桥 桥的一头用石头垒高了 筱村镇文兴桥 文兴桥也是一座雄伟的拱形桥,桥上有三个神像供人拜祀,旁边还放着给人烧的香和自愿捐款的功德箱。为了防止火灾,别的廊桥大豆禁止烧香了。 文兴桥 几位小孩经过文兴桥 桥上的神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