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门麻榨集市-雨中即景

 东江 2021-07-06

这段时间投圩比较多,有朋友问“你是不是投圩上瘾了?”事实上周边圩市上卖的东西都是大同小异的,我去投圩也并不是因为缺什么东西要去买,其实我喜欢的,还是乡镇圩市里的那种烟火味和乡土味。

龙门是离惠州市区比较远的一个县,那边的圩市比较少去。记忆中9年前去龙门麻榨镇的香溪河边徒步(香溪河即龙门河,增江的上游),偶遇麻榨圩日,觉得挺有乡土气息的,特别是那位在地摊上卖竹笠的大爷,用手背在竹笠上刮了几下,说“我做的竹笠不会割手的”,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几个人每人买了一顶戴着去徒步。

当时记得麻榨的圩日是逢农历二五八。看看日历,这个周六是农历闰四月初八,于是呼朋唤友,一同前往麻榨投圩,然后再去美丽的香溪河边走一走。谁知去到麻榨一问,说当天并不是圩日,麻榨的圩日是逢公历的二五八。原来是我摆了乌龙,当时问了人说他们圩日是逢二五八,就想当然地以为是农历的。因此,在此奉劝喜欢投圩赶集的朋友,如果泥对当地的圩日不大了解,一定要先问清楚是农历还是公历,圩市现在是否还有开市,等等,以免大老远过去白跑一趟。

幸好尽管没有圩日那么热闹,麻榨的街上还是有不少摆卖的摊档。近日雨水多,我们去到麻榨也在下雨。雨天给扫街拍照也带来一些不便。但既来之则安之,扫一下雨中的集市也挺好的。只是,因为不是圩日,就不能再叫“投圩”了。

麻榨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小镇,位于龙门县的西部,与增城正果镇接壤。正因为比较偏远,这里的民风更加纯朴。我们在集市上拍照,基本上没受到什么抗拒,顶多发现有人拍他(她),会有些不好意思,还会投上善意的一笑。有时他们还会主动地问我们从哪里过来的,我们也会开心地跟他们聊几句家常,遇到有喜欢的东西,也会买一点。不像近郊有些人那么敏感,甚至还会气汹汹去上前来责怪。我喜欢这种宽松的拍照氛围。

雨中,卖菜的老农带着竹笠,买菜的人撑着雨伞

卖各种螺,还帮忙剪螺尾巴,因为有电动剪螺机

这位卖青菜的老伯,旁边还卖几条塘虱、生鱼,看上去是野生的,可惜我们没那么快走,带不上

卖菜的大妈在吃早餐。原来麻榨早餐也有吃钵仔饭的

黄烟丝,在乡下还是有市场的

野生的杨梅,5元一斤

推着小车来上街

这边也有杨梅卖

卖糕点的,看上去不错

把糕点切成小块

三华李5元一斤

偷拍给阿姨发现了

番石榴3元一斤

胭脂红番石榴好漂亮,买了几斤

正宗龙门米粉,箩筐上都印上招牌,广告意识挺强的

土茯苓也叫“硬饭头”,煲汤不错

在街上走过的小姐妹,还戴着口罩,防患意识不错。现在街上已经很少人戴口罩了

卖菜的大叔好像准备卷烟,我本来想拍个他抽“喇叭筒”的镜头,可是我等了好一会他还不卷,只好走开了

早餐中

紫苏,湿漉漉的

猪肉档

野生河鱼干,30元一斤,我买了一斤

看看这猪肉靓不靓

这位大姐卖的豆腐是她后面的档口自己做的

看到我拍照,她有点不好意思

街边摊档

凉粉一盒5元

尖顶的竹笠,9年前我们买的就是这种

甜玉米、糯玉米2元一斤

新鲜黄豆有交易

艾草一斤5元

这位卖粥的姐姐蒙得好密实

这位大妈买了一扎新鲜的五指毛桃,还有像竹叶的不知什么药材

这种像竹叶的药材,问了名字,但又不记得了。现在的记性好差

买一扎豆角叶

数一数今天卖了多少钱

吃个面包就是一餐

还剩下一点青菜,不卖了,回家去

杆秤的绳子好像断了

把茄子摆整齐点

小果说:我要宝葫芦

带着小宝宝来逛街

荔枝上市了,不过都是茂名那边过来的,本地荔枝还青着呢

尝一尝甜不甜

妃子笑估计是本地产的

原来这种胖墩墩的蕉还有名字,叫做过山香

卖药材的兼卖玉米

旁边这种一扎扎的我以为也是药材,一问原来是扫把

旁边这位卖药材的兄弟,又兼卖小竹筐

麻榨桥头,用车拉着鸡来卖,100元4只

老街上还有一家老字号饼家

河边一棵秋枫古树,树上长满了附生植物

麻榨桥边,一树凤凰花开正艳

河边的麻榨小镇。由于连日下雨,河水比较黄浊。若在平日,是很清澈的

东埔村的田地上,种了很多粉葛。麻榨粉葛清爽无渣,一般粉葛是用来煲汤的,麻榨粉葛用来炒或蒸着吃

在粉葛地上劳作的农民大叔。大叔说,这些粉葛刚开年就开始种了,要到11月左右才收。这样要种将近一年才有得收成

在菜地深处的小河边,居然还种着一片荷花。

据说主人是种了来摘莲子的。这些寂寞开放的荷花,一定想不到还会有人来欣赏它们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