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广州市回民小学劳动教育,同学们快乐劳动 “杂草要连根拔起,不能只拔叶子。小心别踩到瓜藤了!”“快看,这里有蜈蚣!”除草、施肥、剪枝、浇水…… 广州市回民小学(以下简称“回小”)的学生们因疫情停课四个星期,复课时已是期末,他们回到学校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上天台看看自己种的菜。6月28日早晨8点半,晨曦下三年五班孩子们的汗珠里闪着晶莹的光芒。 ▲6月28日早晨,在班主任黄飞燕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在天台菜园里灌溉、施肥、剪枯枝、拔草。由于疫情停课的缘故,不少果蔬还没来得及采摘就烂在了地里,菜园里长出了不少杂草。孩子们一边心疼地连叹可惜,一边麻利地干活。 2020年3月,教育部发布文件提出要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而回小的种植劳动在此之前已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我们说的能力,不仅仅是学习的能力,还有生活的能力。”校长吴小兰发现很多学生都五谷不分,不认识基本的农作物:“他们不知道番茄从哪来的,茄子长什么样。” 她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种菜,找回城市生活中缺乏的原始与真实。 回小北校区和南校区的天台上均开垦了一畦菜地,种下西瓜、毛瓜、蓝莓、鱼腥草等蔬果和中草药。在种植导师和班主任的带领下,孩子们亲身参与,见证种子发芽、抽枝、结果的奇妙过程。 ▲孩子们在这片天地感受“汗滴禾下土”,感受种植劳动的快乐。(以上图片摄于2021年5月28日) 这片菜园子是孩子们劳动的天地,也是他们体验“汗滴禾下土”的开端。有的班级种出了20斤以上的大冬瓜,同学们用枕头小心地垫着它,呵护有加,生怕细细的瓜藤承担不了它的重量。 “我之前从来没去过农村,也没见过菜地。”三年级五班的何承治说自己从小在城市长大,第一次接触泥土与植物是在学校的菜地。他非常喜欢种植劳动,尤其爱在浇菜时享受玩水的快乐,即便汗湿了衣衫,他仍然觉得有意思:“不辛苦,一点都不累。” ▲5月26日,何承治和同学们一起给菜园浇水。 ▲5月28日,三年5班的班主任黄飞燕老师在班上分发刚刚从地里采摘的青椒。 ▲5月28日,三年五班的黄老师用衣服兜着一捧孩子们刚刚丰收的小番茄。 ▲▲几位三年级五班学生一起享用刚刚收获的小番茄果实。 不少孩子坦言自己最喜欢的劳动是拔草,因为这是个容易上手的活计。10岁的马敏胜说:“从前我觉得植物的叶子都长得一样,拔草能让我辨别出哪些是野草,哪些是蔬菜水果的藤叶。” 尽管有老师们细心指导,小学生们在种植时仍遇到不少小麻烦:譬如在施肥时不小心弄断了西瓜藤;除草时差点把韭菜叶子当作杂草拔掉;菜地里时而出现蜈蚣、蜜蜂等小虫子,惊得胆小的女孩子一路尖叫……不过孩子们不仅不为此烦恼,反而将其当成了趣味体验。 种植园丰收的时候,孩子们都会获得摘菜的机会,晚上再带回家亲自烹饪后跟父母一起吃,让他们体验劳动收获的喜悦。 回小的烹饪教室在广州的小学里也称得上首屈一指,作为每周一次的校本课程,烹饪课在一个150多平方米的烹饪间里进行,大大的操作台上有十个无明火的电炉灶,抽油烟机,还有烤箱。 每逢上课,大一点的孩子穿戴好小围裙,站在按照他们的身高比例专门打造的迷你灶台前,有模有样地练习洗菜、切菜,炒菜。低年级学生则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习切水果,制作水果沙拉。 ▲▲每逢上课,大一点的孩子穿戴好小围裙,站在按照他们的身高比例专门打造的迷你灶台前,有模有样地练习洗菜、切菜,炒菜。图为5月20日,五年级的孩子们在学习炒蛋炒饭。 ▲▲低年级学生则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习切水果,制作水果沙拉。 如今回小有800多名学生在校吃早餐,1400多名学生在校吃午餐和午休,日常生活管理工作量很大。但是学校每天的午餐都是由孩子们轮流负责拿到班里,一年级孩子入学第一天也不例外。 考虑到不同年龄的孩子力量大小不同,后勤工作人员也很贴心地进行了分年级管理。 低年级的午餐,用小饭箱给学生搬运,每个中队多派几个小朋友,共同将饭箱搬到教室里。到了高年级,可以逐渐递减饭箱数量,六年级仅两到三个学生就能将所有饭盒搬回课室。 ▲▲低年级的午餐, 用小饭箱给学生搬运,每个中队多派几个小朋友,共同将饭箱搬到教室里。到了高年级,可以逐渐递减饭箱数量,六年级学生,两到三个孩子就能将所有饭盒搬回课室。 大扫除活动则每月开展一次,全校上上下下的孩子们齐齐出动,打扫自己的座位、教室乃至学校的各个角落。学校要求孩子们每天带一块小抹布,吃完饭要把桌子清理干净,不给别人添麻烦。 ▲▲5月28号,每月一次的大扫除活动。 校长吴小兰崇尚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她希望学生们从耕种蔬果的经历中,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学会珍惜。 经过几个学期的探索,回小在种植劳动上积攒了一定的经验。今年9月开始,吴小兰计划改革种植劳动,低年级的孩子每人养一盆多肉植物,高年级学生则以班级为单位划分“责任田”,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种菜,“希望孩子们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种子,从播种到成果丰收,从头到尾体验种植。” 四季轮转,朝晖夕阴,回小的菜园里冒出一茬又一茬的生鲜果蔬。“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劳动者。”吴小兰校长说。 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培养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好少年,能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的未来走得更稳、更远。 摄影、视频:陈忧子 实习生 李施颖 编辑:李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