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暑节气至,读几首咏小暑的古诗

 品茗客人 2021-07-06

  又是小暑节气了。

  时间是7月7日农历辛丑牛年五月二十八5时05分。那个时候,许多人还在梦乡之中吧。

  按天文历法,在每年的7月7日或是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古人将这个节气名之为“小暑”,自然是从这个时候起开始热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啊。

  江浙这一带,还在梅雨季中。虽然梅姑娘今年私自离岗的时间不少,气象台说,今年梅雨季的降水量是常年的26%,毕竟,梅姑娘还在岗,还会发威的。进入小暑节气的时候,湿且热,是很容易上霉,还真的是蒸煮之热。

  “心静自然凉”,这是我们的老祖宗的心理消暑妙法。

  我们来读几首古诗看老祖宗们是如何避暑纳凉的吧。

  先来读一首唐代诗人的“二十四节气诗”。

小暑六月节
唐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鹰鹯(音yīng zhān)

  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他的一组《二十四节气诗》,总是要将每个节气的物候写进去的。

  突然一阵风吹来,是热流暖风, “上蒸下煮”小暑节气到了。坐在家中,不想出去,外面的动静倒传入耳中,竹枝竹叶喧哗,是大雨降临了;窗外,山色灰暗,只听得隆隆雷声。雾霭沉沉,青苔点缀。为躲避地面的热浪,鹰飞向了高空,那鸣叫的蟋蟀声,一声声催人老啊。岁月催人老,及时当努力。倒还是蛮积极的。

  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全被元稹同学写到诗里去了。

安禅逢小暑
唐 李频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李频,也不是唐代诗人中的知名人物。甚至他的生卒年代都不详了。只知道他生活在唐朝第十七位皇帝懿宗李漼(833年-873年)的时代。

  他说,我在如此安静美好的夜晚静静地打坐。此刻,天上的银河也不知道流转了多少回了。我此番参禅打坐,恰巧赶上小暑节气。在静室中细细聆听大师讲解佛法玄妙深奥的道理,我心静下来了——真的吗?我怀疑——觉得可以隐居在山林一直到白头。小暑时节,心中要是能装有一丝秋意,那么养心这件事想必已经成功一大半了。寺院每日有林间的果实供应,让我也想羡慕猕猴一样自在的生活了。

  他惬意!

  再来看看白居易同学的这首诗。

消暑
唐 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白居易同学的诗真好!通俗易懂。无需多解释。

  他说,就这么坐着,不必用风扇也不必开空调——假如,那个时候就有这些的话,心静自然凉,就能消暑。

  再来读一首宋诗。

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
宋 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天是热的,炎热。诗人笔下的小暑却如此惬意。约上好友,烹上好茶,叙旧海聊,别是一番滋味。安静地泡一壶茶,心也就会沉浸在淡雅的茶里禅意中。心若静了,连时光都会慢下来。心若静了,岁月处处都是美好。

  向来的人们都说“苦夏”。这位金人却反其道而行之,有诗题为“喜夏”。

  喜从何来?

喜夏
金 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

  青奴,又叫竹奴、竹夫人,一种圆柱形的竹制品。中国民间,特别是南方的人夏日凉的用具。黄妳(huáng nǎi),亦作“黄奶”。亦作“黄嬭”,书卷的别称。

  深居,读书以消暑。还是从心理上战胜暑热。

  小暑节气的半个月里,将进入伏天,将迎来“六月六”。如今,住在高楼上的人家,是没办法做酱,也不需要“六月六,晒红绿”了。

 相关文章:

今日小暑!吃什么啊?

小暑节气,开始做酱了

小暑来了,即将入伏

金针菜:是菜,更是文学意蕴丰厚的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