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舆评丨林生斌舆论反噬的深刻教训

 墩墩舆情课 2021-07-06

讲完滴滴事件,再来讲讲林生斌,我知道你们都在等。

我认为,这是一起十分典型的、因虚伪“人设崩塌而引发的舆论反噬事件再次警告着那些还在试图通过伪造虚假人设,为下步谋求超出合理范围利益营造情煽舆论氛围的人员或团队舆论或许会一时受信息蒙蔽而群情激愤,但后续随着信息逐步沉淀、真相逐渐浮现,故意挑起的情绪振幅便会出现反噬,借助虚假手段挑起论事端的始作俑者必将自食其果。

林生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此前因保姆莫焕晶故意纵火案而丧妻丧儿丧女,本应成为社会同情、舆论支持的对象,毕竟面对像突遭纵火而失去妻子儿女这样的人间惨剧,任谁都会心生怜悯,这是人性使然。

但林生斌却在走另一条路,或许最初他只是想借舆论的力量为妻子儿女讨回公道,但很显然,慢慢地、渐渐地,他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走上了另一条看似一马平川的“不归路”,并且越走越偏、越偏越远,即以创设深爱亡妻这类“绝世好男人”的虚伪道德人设做起了直播卖货的生意,直到前不久宣布再婚育女喜讯,上出现了疑似妻哥哥控诉揭批其长期以来恶意消费亡妻牟利、赔偿款丝毫未给其岳父岳母等颠覆公众道德三观帖文之后,舆论便开始全网发酵,连续数日占据互动热点,并且随着舆论愤怒情绪的叠加和累积,出现了八卦镇魂井、串通保姆谋杀等大量阴谋论猜想,已经陷入了事实上的“社会性死亡”旋涡。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网络教训,特别是对于那些很容易被一时情煽信息冲昏头脑的感性网民来讲,无论如何都要记住林生斌这个活生生的反面案例,因为后续这种假借虚伪人设欺骗舆论感情的情况还会不断发生。

要避免今后被类似事件蒙蔽,最关键的还是要时刻保持一颗怀疑的求证心态。分析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受其虚假人设蒙骗的网民,都是因单方面轻信林生斌此前发布的情煽信源,特别是在其大量渲染“丧妻丧女丧子等悲惨舆论人设后,形成了十分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主角认同,无形之中忽视了从政府通报、消防救援、企业回应等不同角度获取信息的渠道,成为了林生斌故意情煽舆论谋求额外高额赔偿及后续消费亡妻进行直播卖货生意的棋子。

这起事件也在再次警示我们,今后在面对类似扎心热点时,一定要保持一颗怀疑之心,多方求证、谨慎附和。另外,要对突然出现的情煽营销网文保持高度警惕,还记得当初舆论全网沸腾、热度居高不下之时,就曾出现大量恶意情煽营销账号,通过“预设结论成立——寻找一切可以证明结论成立的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形成因果证据链关联假象——误导公众将预设的可能性变为必然性”等由果推因方式,将保姆纵火案的脏水全部泼给辛苦出警的消防官兵,完成舆论误导。这里面存在很强的隐匿性,需要我们深度辨别。

当然,每一个人在通过舆论途径表达意见诉求时,都难免会出现“利己”倾向,会不自觉地淡化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信息,而去针对性强化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这是正常的社会心态,但我们一定要注意要把握好其中的尺度和分寸,不能过度和过分,更不能以虚假方式刻意挑起本来不成立的舆论事端,否则也会像林生斌一样遭到舆论反噬。

一壶清茶   一堂舆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