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廊坊博物馆:长明灯楼背后的鼎盛唐朝

 历史探奇 2021-07-06

现存于廊坊博物馆的“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是国家一级文物,修建于大唐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长明灯楼原位于廊坊市安次区古县村,是唐代隆福寺的附属文物,1961年被正在进行文物调查的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孙培基先生发现。安次古县村长明灯楼的发现,再一次揭开了盛唐时期皇权政治与宗教结合、皇权推动宗教发展、宗教为统治者政权服务的神秘面纱。

聚焦|廊坊博物馆:长明灯楼背后的鼎盛唐朝

隆福寺长明灯楼

武则天用佛教巩固政权

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后,努力恢复社会安定及生产生活,为唐代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佛教文化在魏晋南北朝蓬勃发展,至隋唐到鼎盛时期。在此历史阶段,寺院经像遍及各地,佛教艺术的民族化、世俗化达到新高度。

武则天统治时期,为达到“皇权神授”和巩固政权的目的,她极力推崇佛教。公元690年,僧人法明和尚曾编撰《大云经》四卷献给朝廷,经文说“太后(武则天)乃是西天弥勒佛下世,应取代唐朝做天下主”。随后,各级地方官吏百般奉迎,形成了唐朝的第一个崇佛高潮,各地纷纷建寺刻石,并出现了以武则天为弥勒佛的世俗造像,推动了唐代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

古县村隆福寺长明灯楼便出自武则天时期,因其雕立年代和特殊的社会政治及宗教背景,使其成为研究唐代中期佛教石刻及造像艺术、佛教与封建皇权关系的重要实物资料。

为什么武则天如此推崇佛教?相传,武则天的父母十分尊重佛教,长期的耳濡目染,让她与佛教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武则天在位期间,多次施舍大量财物修建佛寺、开凿佛像。此外,她对佛教的尊崇不仅仅体现在这些外在表现上,她自己对佛教的研究也是造诣深厚的,她学习佛教知识,甚至超过一些史书。在没有当上皇帝之前,武则天平日里读的最多的书籍也是关于佛教的。在武则天的生活当中,种种作风都表明她对佛教的信仰,并且希望将她的统治融入到佛教当中。

聚焦|廊坊博物馆:长明灯楼背后的鼎盛唐朝

隆福寺长明灯楼

长明灯楼雕刻精细灵动

踏进廊坊博物馆,一眼便能看到大厅矗立着一通精美的石刻文物——唐代隆福寺长明灯楼。走近细看,长明灯楼造型庄重雅致,雕刻精细灵动,虽已历经1300余年的风尘,但其风采非但未被岁月磨蚀湮灭,反而增添了几分庄严肃穆的神韵,让人观之即能感受到它的凛凛尊严。

灯楼为汉白玉石质,由壸门方形基座、覆莲圆座、等边八角形石柱、仰莲托盘组成,通高3.4米。托盘顶面錾平,并刻有卯槽两周,中心錾圆形浅洞,原应放置有灯室,早年失轶。

石柱雕饰分为三部分:下部各面刻尖拱龛,龛内浅浮雕伎乐天。石柱中部正面为篆书题额“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颂序、颂词皆为楷书体,间以行草书,由安次县尉张愃撰文,安次县员外主簿、通直郎、护军张去泰书,另镌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燃灯偈》《知灯偈》以及功德主姓名、官衔。石柱上部每面雕双层尖拱龛,龛内雕佛像一尊,共计十六尊。佛像发式有高肉髻、螺髻两种,均有莲瓣形头光。服饰可分通肩袈裟、覆搭双肩袈裟、右袒袈裟等数种。佛座为八角形须弥座或圆形须弥座,坐姿多为结跏趺坐,也有善跏趺坐、足踏莲花者。佛像手印各异,有说法、无畏、禅定印等。

聚焦|廊坊博物馆:长明灯楼背后的鼎盛唐朝

隆福寺长明灯楼

长明灯楼雕刻内容丰富

唐代是石经幢的初始阶段,幢体一般雕刻佛龛、佛像,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而石灯石柱只有简单装饰,上设灯室。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是山西太原童子寺北齐石灯,陕西乾县、山西长子县、河北曲阳县等地发现少量唐代石灯,其结构均由灯座、灯柱、承托、灯室组成。隆福寺长明灯楼仰莲承托顶面的卯槽表明原应有灯室,与前几座唐代石灯结构相同,不同的是前者灯柱仅雕刻了简单的装饰或纪年文字。

古县村隆福寺长明灯楼与黑龙江宁安隆兴寺渤海国时期石灯相近似,著名考古学家阎文儒先生称这类石刻为经幢的另一种形式—灯幢。古县村隆福寺长明灯楼增刻了《燃灯偈》《知灯偈》和伎乐等内容,是灯与幢在形制、功能、雕刻内容等方面的巧妙结合,而作为佛教供具石灯的功能是首要的,且题额“长明灯楼”,表明作为佛教供具的石灯在初创阶段的唐中期同时具备经幢的寓意。与同时期的石灯相比,隆福寺长明灯楼体量大,雕刻内容丰富,艺术水准高超,是唐代石刻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长明灯是佛前照明用的供器,又名续明灯、无尽灯,是在佛前昼夜长明的灯具。古县村隆福寺的建造是用以祈福,盼平安兴旺,因此得名“隆福”。因长明与长命谐音,所以长明灯楼不仅是佛前照明的供器,也可被誉为健康长寿之楼。

隆福寺长明灯楼价值深远

石灯主要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达到鼎盛。石灯多是用锋利的刀具手工刻制而成,雕刻技法多种多样,有浮雕、透雕、阳刻、阴刻等,因是手工雕凿,所以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件石灯。唐中期以后,佛教影响日益扩大,经幢建筑逐渐在寺院和民间流行,其种类、形式多样,幢上多刻《尊胜陀罗尼经》等。

古县村隆福寺长明灯楼是目前已知纪年最早、雕刻内容最丰实、保存状况较好的石灯幢,无论在整体形态,还是佛像、伎乐的神态和动感及肥硕的莲瓣等方面,无不体现着盛唐时期佛教雕造艺术的成就。

长明灯楼不仅是研究我国唐代政治、宗教、生活、社会等的珍贵资料,也为考证唐代幽州地区地理和安次县建制沿革提供了有力依据。诗圣杜甫有诗云:“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记唐玄奘西行取经途中所见,“万籁声宁,千山鸟绝,溪边渔火熄,塔上佛灯昏。”此类诗赋和小说家言,虽不是信史,但也间接反映出唐代寺院佛灯普遍设置的情况,延及今日,不少建筑学家视石灯为唐代建筑符号,广泛运用于各类仿唐或复原性建筑之中,以彰显古风唐韵。

(感谢廊坊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馆员陈卓然先生提供材料)

通讯员 张甜歌 燕都融媒体记者 庞永力 文/图

来源:燕赵都市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