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芯原微电子冲刺科创板,独家还原融资之路全景:从IDG到小米

 昵称76113278 2021-07-07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为其第三大股东”


作者:施挽袈
编辑:tuya
出品: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

据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消息,本周五,上交所科创板已受理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

根据招股书与此前的上市辅导工作总结报告,《财经涂鸦》对其融资之路进行了全景还原。

其中包括上个月的小米基金战略投资芯原微电子一事(《小米旗下长江产业基金投资科创板潜力公司,成芯原第四大股东》)。

“根据德勤审计的结果,2019年6月,发行人分别与小米基金、隆玺壹号、国开科创签署增资协议,分别以3亿、2亿、3千万元认购发行人相应新增股份。并且截止6月30号以上单位都已足额缴纳上述增项资金。”(具体更新股本机构附图如下)

总结报告还提到了一点值得注意,截至本工作总结签署日,该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这说的其实是芯原法定代表人也是创始人戴伟民与其配偶直接及间接持有的、以及其受托管理的子女信托基金持有的公司股份数合计为5.64%,不及第一大股东VeriSiliconLimited 17.91%的三分之一。

因此股权相对分散造成了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芯原微电子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此前三年(2016年至2018年),公司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连续亏损状态,累计亏损超3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6.98%,而公司去年末的资产负债率则达到85.42%v。想必各中有无奈也和芯片行业长周期重投入的发展规律有关。

报告最后提到:总体看来芯原微电子基本符合科创板IPO所要求的的条件。C叔却在这份报告背后还发现了一些关于这家公司的历史背景(比如更名前的业务状况)、融资的路径、估值成长等蛛丝马迹,再加上《财经涂鸦》调查的产业现状、行业人士对该公司的看法,试图整理出在数字背后潜藏的这家芯片独角兽从0到1的完整拼图。

 

前身为美国思略科技的中国分公司

根据上海证监局官网披露了芯原微电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辅导工作总结以及启信宝的相关工商登记信息比对:芯原微电子的前身为芯原有限,但芯原有限也不是公司成立初期的名字。

芯原有限设立时的名称为思略,系由美国思略于 2001 年 8 月出资设立,美国思略微是一家芯片领域的高科技公司,它的共同董事长兼首席技术长正是芯原微电子的创始人戴伟民——他也是一位学者转型商业人士的典型案例,最早是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计算机工程学教授。

该公司于2002年8月扩资并将美国思略的股权进行转移,更名为“芯原”,是国内第一家提供芯片标准单元库的公司。

2004年11月,香港众华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上海众华电子有限公司并入芯原。2006年7月,芯原从LSI Logic公司成功购并ZSP数字信号处理器部门。2015年,芯原还收购了美国嵌入式图形处理器设计商图芯技术(Vivante)。

2017年5月,芯原推出一款面向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处理器VIP8000。

再来看这几个历史重要时间点贯穿的公司发展脉络:

  • 2002年7月,思略微更名为“芯原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同年10月,有限公司第一次股权转让,股东美国思略将其持有的芯原有限100%般权转让予芯原开曼,注册资本为300万美元。

  • 2005年3月,芯原微电子有限公司第二次増资,注册资本增至350万美元,投资总额增至500万美元。

  • 2005年9月,第三次増资注册资本增至万美元,投资总额增至1000美元

  • 2009年2月,第四次四次增资,注册资本增至万美元,投资总额增至1285万美元

  • 2016年8月,发生第二次股权转让,芯原开曼将其持有的芯原有限100%股权转让予veiSlicon Limited(外商独资)

  • 2018年9月、10、12月,公司发生第五、六、七次增资投资总额规模增加到11,800万美元。2019年3月,公司变更为股份制公司,另据媒体报道芯原集团于2018年11月完成拆红筹重组2019年3-6月,芯原股份陆续完成3次增资,现注册资本为4.34亿。(数据比对:设立时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均为 50 万美元)

  • 3月29日向上海证监局递交了辅导备案申请。

不难看出,直到2018年8月之前,芯原有限还是外商独资,其股东为VeriSilicon Limited,持有公司100%的股权,而这个VeriSilicon Limited其实就是芯原微电子的英文名字,注册地位于在香港。

后来可能是考虑到方便人民币基金做股权融资,2018年8月23日,VeriSilicon Limited 作出股东决定,同意芯原有限的注册资本变更为2347.7278万美元,投资总额变更为5400万美元。同日,公司还引进了24名投资人。其中,Intel Capital (Cayman) Corporation(英特尔资本(开曼)公司)增资款为491.12万美元、Wayne Wei-Ming Dai(戴伟民)增资款为371.42万美元,另外IDG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也现身其中。

芯原微电子也正式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吸金之路。

在2018年的10月以及12月,芯原有限迎来了其成立后的第六和第七次增资,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的2亿元增资款投向该公司,持股比例跃居为9.4104%,公司大股东VeriSilicon Limited的持股比例被稀释至21.1048%。这里稍微展开一下,产业大基金的意义不容小觑,它能帮助整个产业链建立更加健康、健全的发展平台,以弥补产业链的不足。

也许是为了加速融资的脚步,也许是芯片行业的烧钱程度远超预期,在3月该公司整体变更为了股份制公司在一个月内共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后的三次增资,其中前两次增资为对境内外员工进行股权激励,第三次增资正是引入小米基金的这次。在这次之后,发行人的股本结构出现了现在的结果:大股东VeriSilicon Limited的持股比例被进一步稀释至17.9%,而创始人的个人股份数合计为5.64%。

 

碰撞黄金五年,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众多资本的“拥抱”

回顾公司历程可见,芯原微电子从来不差钱,背后的资本同样也是来着不小、实力雄厚。

C叔查阅公开融资后总结了下:芯原微电子股东包括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共青城时兴投资合伙企业等,和小米一同增资的还包括IDG以及英特尔旗下的基金公司。而最早的A轮投资方同样也是一般初创企业难以攀上的IDG、iGlobal parter等。可见大基金对芯原的青睐,自有其独特的吸引力在里面。

一方面,芯原致力于自身平台的完善,不断扩大IP方面的投入和积累。翻阅这家公司的核心技术不难发现,芯原选择适合公司长期发展的市场领域深耕。主要针对汽车电子、监控,物联网、通讯、智能计算、AR/VR等领域,且都积累了一定的核心IP。

比如在汽车电子领域,芯原的图形处理器GPU IP广泛应用在汽车数字仪表面板(全球第一)、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全球第二)以及后座娱乐系统(全球第三)。

7家位列全球排名前10的汽车OEM厂商已经将芯原的图形IP用于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6家排名前10的奢侈品汽车品牌将芯原的图形IP用于可重构仪表面板,在市场中占有绝对领先的地位。戴伟民在最近的一次公开演讲中称,“我们是第一梯队的,和海思差不多的,IP很重要,以前IP排名中国前十没有的,我们现在第六,但比前五名成长更快,而且比他们种类更全。

另一方面,资本的加持信心来源于对朝阳产业的看好。在最近的一笔2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后,戴伟民表示:大基金将芯原定位为“IP Power House”。他认为:“未来的五年不仅仅是国内半导体企业的黄金五年,更是芯原的黄金五年”。戴伟民还表示,大基金对芯原的是因为专注于深耕IP和设计服务的芯原,对整个半导体产业生态系统的贡献。

 

共同推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戴伟民自然没有夸大公司的价值,众所周知在中兴华为事件后为了摆脱对美国芯片产品的依赖,中国正在耗资上千亿美元培育本土芯片领军企业,寻求获得自主芯片设计和生产制造的能力。麦肯锡发布的报告就显示,过去5年至未来5年的十年间,中国政府在芯片行业的投入预计达到1700亿美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