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新基建怎么投,我找了几位投资人聊了聊 | 投融资见闻⑥

 昵称76113278 2021-07-07


“要说总结什么要点,这些产业贯穿着两个关键词:'电’和'信息’。”


四月第一天,一边有“第一代网红”罗永浩直播首秀圈粉数百万,成交过亿;一边有带货主播薇娅4000万卖火箭,并顺利成交。薇娅销售的是火箭发射运载服务器和相关品牌服务,***市场部曹梦部长对此解读说,“想推动快舟火箭复工复产,也是为4月下旬的发射制造噱头。”可见,为了复工,大家都是拼了。

在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三月,一方面,政府积极出台政策推进产业复苏,把“新基建”提上日程;年初被投资人反复划重点的硬科技领域,也达到了一个小投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仅仅三月份宣布的AI、先进制造、汽车上下游创业企业的融资就有五十多起。

以数字经济为驱动的“新基建”包含了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板块。很大程度上,和投资策略向硬科技倾斜的投资机构不谋而合。

一个投资人朋友评价说,新基建并不“新”——一部分是正在做的热点——5G、IDC、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另一部分是已经做过的——特高压和轨道交通。要说总结什么要点,这些产业贯穿着两个关键词:“电”和“信息”。

作为投资人,涉及“电”和“信息”的转化效率、安全性、便携性、可靠性的产业值得布局。而如果问哪个领域的应用落地最快,他认为是特高压和轨道交通——国家自上而下的推动快于应用场景的培养。

另一个投资人朋友最近加入了某运营商公司,他看到5G的建设给运营商带来的压力是不小的:4G的建设成本还没收回来,从4G升级5G,无论独立组网还是非独立组网,两种投资额都巨大。

不过,在国家推动下,5G的商用发展也是迅速的,他最看好交通、金融、政府、体育赛事、新闻直播等场景的落地

如果说5G在前两年尚停留在一头是国家战略的整体部署,一头是部分企业当作宣传噱头,而在此次疫情中,5G的确在应用端发挥了不小作用。

有消息称,全国多省疫情防护重点区域都完成了5G网络覆盖,并应用到了智慧医疗、新闻媒体、智慧教育、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具体来说,5G+热成像技术在交通枢纽、人群密集区域可以进行快速测温及监控,5G+智慧教育为网上教学提供大力支持;5G+智慧医疗进行远程看护、测量体温、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值得一提的还有,作为5G需求方,腾讯为联合国成立75周年提供了全面技术方案,包括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

另一个最近被反复提及的是充电桩。我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比如唱衰者认为,充电桩的困境在早在两三年前已经显现: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且竞争激烈,普遍难盈利。今年雪上加霜的是,电动汽车销量低迷、疫情影响下网约车运营数据下滑。那么,属于下游末端配套的充电行业,没有车辆销售和运行,市场从哪而来?

但亦有投资人看到机会。利好者认为,电动汽车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国家战略,长期来看依然势在必行,而当下正是布局的好机会。

虽然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事情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也有投资人朋友从电动汽车的需求看问题,他说,站在消费者角度,作出消费决策依然与基础设施建设和驾乘体验紧密相关,比如续航里程的提升,而与之相关的电池容量、电子元器件、碳化硅等产业链技术的发展,整个行业不是单点就能突破,从上层到消费者都需要培养,过程是漫长的。

过了三月,虽然从国内看,各行各业都在复苏,但是我们也看到全球严峻的疫情形势,让过去二十年建立起的全球产业链岌岌可危并在重构——没有谁能够从其中独善其身。以5G为例,从芯片到由美国主导的生产设备,都对全球产生影响。

幸好人们总是能够在悲观中找到希望。最近在B站有个很火的视频,UP主何同学在关于“今年是否是5G商业元年”的技术测试中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把它作为今天的结尾。

他说:人对未来的预测都跳脱不出当下技术和思维的限制,最典型的例子是如果你问一个50年前的人未来是什么样子?他可能会告诉你汽车会在天上跑。五十年过去了,汽车没有上天,但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诞生,对社会的改变绝对不会比会飞的汽车更小,五十年是如此,五年说不定也是如此。(作者为凝视咨询创始人王丹,若需与她沟通请联系涂鸦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