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彝尊

 若水70 2021-07-07

朱彝尊(1629年10月7日明思宗崇祯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709年11月14日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学者、藏书家。清圣祖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授翰林院检讨。康熙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南朱北王)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纳兰容若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著有《曝书亭集日下旧闻经义考,编选《明诗综》,《词综(汪森增补)。所辑成的《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朱彝尊不但是文学的集大成者,还是饮馔方面的专家,著有《食宪鸿秘》

鸳鸯湖棹歌》(一)

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

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

王若水点评:

《鸳鸯湖棹歌》诗人朱彝尊组诗作品,共一百首,作于清圣祖康熙十三年(1674)。诗人仿民歌,描写嘉兴地区的风情风物之美熔地名、人物、出产、典故于一体,提供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信息,特别是反映了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杭嘉湖平原的现实

1674年冬,诗人客居潞河(今北京市通州区)龚佳育幕府,创作这百首诗歌,自序言甲寅岁暮,旅食潞河,言归未遂,爰忆土风,成绝句百首。语无诠次,以其多言舟楫之事,题曰'鸳鸯湖棹歌',聊比竹枝、浪淘沙之调。冀同里诸君子见而和之云尔。”“鸳鸯湖”即嘉兴南湖;“棹歌”是一边划船一边唱的歌。

我们所选的这首诗是描绘穆湖一带美丽风光穆湖也叫穆溪,在嘉兴东北卧柳”指枝干斜卧于水上的柳树。盛春时节穆湖新莲初生,荷叶比铜钱还要小,岸边的垂柳茂盛,枝干伸展于湖上,却不妨碍来往的船只。雨后两岸的新苗被滋润着夕阳映照下,伴随着潺潺生机无限。诗精妙摹写出春的乡村风情,富含浓郁的生活气息,景象生动而跳动美感。一幅绝美的穆湖风景图透示出诗人对乡村美景的由衷喜爱。

嘉兴古代诗人以风土人情作为诗歌创作题材的,最早是宋代张尧同的《嘉禾百咏》,之后又有明代许恂如的《秀州百咏》等,到了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开始出现繁荣的局面。受唐代刘禹锡把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成文人的诗体——“竹枝词”的影响朱彝尊借鉴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民间歌谣——“棹歌”,创作棹歌体诗歌”。他在创作上注意汲取、采纳形象生动的民间口语,并运用了双关”、“谐音等民歌手法,使得诗歌琅琅上口,易于记诵,雅俗共赏受其影响,运用民歌创作手法的棹歌体诗歌大量出现,流风遗韵绵延数百年不绝,嘉兴、秀水、嘉善、平湖、海盐、桐乡、海宁等杭嘉湖平原上的诗人创作了大量“棹歌”、“竹枝词”,在嘉兴诗坛上形成一个特殊的流派。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7月31日这最后一天,会议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红船”上继续举行并闭幕,大会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毛泽东主席)。从此,嘉兴南湖,更加蜚声寰宇了。郭沫若有诗:鸳湖四百棹歌外,国际歌声入九陔

解佩令·自题词集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

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

几曾围燕钗蝉鬓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

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

料封侯白头无分

注释

五陵:指西汉五个皇帝陵墓,后因以五陵代指豪门大族。

燕钗蝉鬓:代指女子。燕钗:一种燕形的钗;蝉鬓:古代妇女发式的一种。

秦七:北宋词人秦观,排行第七。

黄九:北宋词人黄庭坚,排行第九。

倚新声:按新谱填词。

玉田差近:谓词人所填词接近张玉田。玉田:南宋词人张炎的号。

李都蔚点评:

朱彝尊少壮时曾与爱国志士结交,从事抗清复明斗争,后来事败出亡,飘零四方,壮志难酬。这首词以自述式的描写,画出一个失意丈夫形象,他因大志难酬而调怅唏嘘,只好舞弄文墨,借填词来写其怅恨,以声色来消其心中块垒。词人意兴颓丧,且又笔致冷隽,使全词笼罩着一片灰暗凄切的消极情调。然柔中有骨,字行间仍使人感受到作为一个词人的主人公不懈努力的精神。壮志既不成,干脆愤而填词,以遣情怀,这正是词中所着力表现的题旨。这首词尽管用典良多,却给读者以自然浑成感,毫无琐屑堆砌之病。

片抒发壮志难酬,抛却浮名、填词传恨的苦衷。词的开端:“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这是说,词人的性格,本来是豪爽刚毅的,与豪侠结友,佩剑自随,想建立一番事业,但事与愿违,处处碰壁,洒尽涕泪而已。接着写“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在其词集中,虽有一些艳词,不过是空中传恨而已,并不曾在青楼歌馆,留连声色。但强调其空中恨的词只有“一半”,而另“一半”也许并非空中传恨,所以用词甚妙。

下片揭示其词学宗旨和落拓失意的情怀。开头“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词人认为秦少游之词,偏于柔婉;黄庭坚之词,偏于奇崛。他对张玉田崇尚清空,乃奉为圭臬,认为己词之风格,与玉田接近。接着写“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这几句是照应开头,壮志未酬,垂暮之年,封侯无分,只好“老去填词”,落拓江湖而已。这与辛弃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之句,用意相同。英雄失志的悲哀与无可奈何的愁绪,跃然纸上。这种结语,又与开端互相映照,显得结构谨严。

综观全词悲凉激愤,潜气内转,沉郁之情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