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尤袤

 若水70 2021-07-07

尤袤(1127年4月2日北宋钦宗靖康二年二月十四日-1194年南宋光宗绍熙五年),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常州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尤袤登进士第。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累迁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光宗朝为焕章阁侍制、给事中,后授礼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谥号“文简”。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原有《梁溪集》五十卷,早佚,清人尤侗辑有《梁溪遗稿》两卷刊行。

《落梅》

清溪西畔小桥东,落月纷纷水映红。

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

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王若水点评:

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但他却少有传世名作,这与他的大量诗稿和其他著作以及三万多卷藏书,在一次火灾中全被焚毁有关。现存的他的五十九首诗是由他的后裔清朝的尤侗从一些方志、类书中搜集到的。从这些残留诗篇的思想内容上看,尤袤对当时南宋朝廷一意偏安、不思进取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对山河破碎、人民遭受异族压迫十分忧愤。这首《落梅》就可见一斑。

首联“清溪西畔小桥东,落月纷纷水映红。”诗人描绘了一幅清雅冷寂的月夜落梅映水图:在清溪西边小桥东面的水中,凄冷的月色照耀下,红梅花瓣纷纷扬扬飘落。诗人渲染出悲凉的氛围,为后文抒发愁情做出铺垫。

颔联“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诗人写出夜深愁情,“五夜”即五更,在这幽寂凄清的寒夜,看到片片红梅坠落,这本是冬尽春回,一年万物复苏、春耕大地的季节,诗人却听到军营号角凄厉,想到战乱动荡频繁,农事在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不得不展开,春播不一定有秋的收获,怎不愁情萦怀。

颈联“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指出社会矛盾在于苟安的南宋朝廷。“玉树”即南陈后主所创的《玉树后庭花》;“山香”是羯鼓曲名,羯鼓是一种出自于外夷羯族的乐器,唐玄宗喜爱且擅长羯鼓。陈叔宝、李隆基都曾淫侈女色,荒废朝政,虽然他们都对音乐艺术颇有造诣,但一个国丧,一个变乱。诗人以此喻指南宋君臣只知沉湎享乐的痛心现实。

尾联“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诗人表达出自己只能沉醉于诗酒的无奈。既然朝廷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不思恢复中原大好河山,诗人也自感无力扭转危局,自己无奈于醉乡之中。

诗歌平易自然,含义隽永,哀而无痛,怨而无怒。

《雪》

睡觉不知雪,但惊窗户明。

飞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

草木浅深白,丘塍高下平。

饥民莫咨怨,第一念边兵。

李都蔚点评:

这首诗是尤袤冬夜梦醒,看到窗外飞雪,即景写的一首诗。

诗人说自己睡觉的时候并不知道天空中飘舞起鹅毛大雪,梦中惊醒,看见窗户外的世界被月光下的积雪映衬得明亮起来。白雪如花,积了尺厚,从诗人睡前还没有下雪,到夜半三更雪霁月明,积雪已经有一尺厚了,足以说明落雪之大。下面以对窗外景物的描写直接写出雪势浑大,草木沟壑,深深浅浅,高高低低,都笼罩在银雪素装中。诗人或明或暗的描述雪的仓促迅猛,就是为了尾联“饥民莫咨怨,第一念边兵”的主旨。因为雪势迅猛浩大,迎接寒冬的人们的准备一定不是全部充足了。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中受冲击最深最直接的一定是社会的底层人们,忍饥挨饿的百姓在遭受到寒雪的折磨,一定会抱怨上天,抱怨朝廷。可是当时的南宋当权者,只图自己的肆意贪腐享乐,在财政拮据的时候,唯有将有限的财力用于边防将士,自然没有能力在恶劣的天灾前考虑下层饥民的生存状况。诗人在这种捉襟见肘的社会现实环境中,也只有感叹无可奈何,空空的劝慰百姓:“别抱怨了,国防为重吧!”

元朝诗论家方回(1227年-1305年,徽州歙县人)将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有的学者不以为然。但是从尤袤现存的诗作来细读,尤其这首《雪》,就能感觉到方回评价“尤延之诗语不警人,细咀有味”;“遂初诗不见有着气力处,而平淡中自有拗斡”是深得尤诗真谛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