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十月份的自考还有不到4个月!!! 我们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依旧还在自考的门边迷茫着, 还有不知道方向如何去查阅一系列的资料。 时间真的不多了! 由于自学考试科目较多,备考时间跨度较长, 导致许多同学并非考试挂科“阵亡”, 而是因备考周期过长拖延着没考完。 还不赶紧备考就可能明年还要再见了! 那么,如何才能争取短时间内快速取证? 自考除了需要认真备考外,还有很多技巧性的东西需要掌握,如果只是一味的埋头苦干,不仅会使整个备考过程很痛苦,最终出来的效果也不好。 对于自考生来说,首先要掌握的就是考试科目搭配技巧,科目搭配的好,复习起来事半功倍,备考周期大大缩短,省时又省力;科目搭配不好,考完上门没下门,备考起来一头雾水,拿证遥遥无期。 那对于比较希望早点拿证的小伙伴们,该怎么合理搭配考试科目呢?我们今天给大家支招! 首先要了解各地区的考试频次: 全国大部分省份:每年可以考 2 次 (4月、10月),每次最多可以报考 4 门课程。 北京市、上海市:每年可以考 2 次 (4月、10月),每次最多可以报考 8 门课程。 广东省:每年可以考 3 次 (1月、4月、10月),每次最多可以报考 4 门课程。 江苏省:每年可以考 4 次 (1月、4月、7月、10月),每次最多可以报考 4 门课程。 目前,除北京、湖南、江西、吉林、河北5省外,其他省份自考均不设户籍限制,所以,想快点拿到毕业证就可以选择考试次数多的省份报考哦! 一般情况下,自学考试每个专业大概需要考十几门课程,这些课程根据不同的类型又被分成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学位课等等,课程难度也各不相同。 第一次自考科目搭配: 先报理论课,熟悉学习和考试套路 参考搭配模式: 一、全报考公共课
二、公共课+专业课 1~2门专业课+任意公共课 1~2门专业课+2门公共课 好处:公告课比专业课难度小,难易搭配备考不会很吃力。 Tips:通常每个考期都会安排公共课考试,没有学习基础也可以晚点报或者少报几科;英语二要考高点,因为成绩跟学位证挂钩。 第二次自考科目搭配: 有了第一次的学习经验和考试经验,第二次考试我们可以多报点,可以4门都报满。学位课程也可以试试;如果第一次有挂科的课程,现在也可以穿插进行重新报考。 参考搭配模式: 1门学位课+3门专业课 2门学位课+2门专业课 2门学位课+1门专业课+1门选修课 第三次自考科目搭配: 第三次考试同样可以4门都报满,专业课、学位课和需要补考的课程都可以。 参考搭配模式: 2门学位课+1门专业课+1门选修课 1~2门学位课+1~2门专业课 到第三次顺利考完的话,我们自学考试科目就已经考完大半了。 第四次自考考试搭配: 到这里如果剩余的科目多,那就继续参考上面的模式进行科目搭配去报考。如果剩余没几科了,那就剩什么报什么。 对于自考生来说,首先要掌握的就是考试科目搭配技巧,科目搭配的好,复习起来事半功倍,备考周期大大缩短,省时又省力;科目搭配不好,考完上门没下门,备考起来一头雾水,拿证遥遥无期。 总结: 选报考试课程首先要根据课程之间的必然联系,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再次,考生应优先选考几门较易过关的课程,一则增强信心,二则集中时间攻克难点。 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一些考试科目搭配建议 希望大家都能早日通过自学考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