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宁文学 2021-07-07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作者:盛 雷


小时候电影里看到的佛的样子:秃头,袈裟,斋钵,挂珠。虽处乱世慈悲为怀,心如止水,波澜不惊,只是不明白头顶的那些点儿。

大了才明白些事理。佛意蕴藏在佛字里:佛,从“人”从“弗”。在“人”间,超凡脱俗,又“非”人。离不开“人”,又“不”是神,只在中间以身作则,做了使者。倒更好,方便普渡众生。但不论怎样,对佛的认识还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认为它只是一种宗教。

一次偶然的机会,与佛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似有佛缘,茅塞顿开。济宁嘉祥西南青山的东坡掩映在青松翠柏里的法云寺,是这一带有名的佛家圣地。现在每年还举行盛大的法事。门口大殿内是一尊神圣庄严的法云汉白玉雕像:面南打坐,硕大的念珠垂落在胸前,掀动的嘴唇似乎还在沉吟着功课,看似平静的目光,怜悯地望着远方。雕像前跪拜的人络绎不绝。拜啥?祈福消灾,盍家平安,问儿女前程。身前的人流和储钱柜里厚厚的钱币,昭示着佛的灵验。跪拜后的人们,把美好的祝愿虔诚地交给了佛,似乎被神保佑着,心满意足,连脚步似乎都轻快了。

据上了年纪的人说,解放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佛家圣地,十里八乡的信男善女来这里祭拜,还捐了缅甸玉的卧佛,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衰败了,只剩下了法云和尚守着这孤寺寒山,素餐青灯,晨钟暮鼓,直到解放前圆寂在这相守了不知多久的地方。傍山而建寺庙的后院高处是高耸素净的舍利塔,舍利就摆放在白塔中心的水晶匣里。小,不规则,润泽骨感,隐隐有光芒。我顿觉醍醐灌顶:法云寺,法云法师,祭拜的人群,神秘的舍利,这里大有深意。有法云法师有法云寺,有法云寺有法云有佛徒,有法云法师有舍利。信男善女匍匐在大师脚下,只知道它能消避祸灾,却不知道佛法无边来自何处!舍利昭示着一切,佛家珍视它把其束之高阁,佛寺器重它把其隐藏在寺庙身后待有缘之人照见开悟。似漫不经心,却意味深长!他隐在山后高位被佛家供着藏着秘而不宣,只待佛缘。身有八戒, 心有法度,虽淡饭粗茶却持规守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柔气至刚,舍利玉成。舍利是忍,是戒,是本,是原,是笃定,是坚守,是始终如一,是痴心不改。舍利是佛家的精华!昭示的是途经也见证着始终。

曾瞻仰、礼敬四川的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才让人真正理解了佛之大。100多年前,乐山灵山山下三江汇聚,汛期来临,水患不断,当地百姓深受其害。云游和尚海云得知了这一切,决心竭其一生在河水最显要的地方建大佛来镇住河妖,以消水患。他四处化缘,人们也群体响应,短时间筹集了一大笔善款。当地的官吏觊觎这一笔巨款。“可以拿走我的眼,但不能带走佛财!”“要真给你的眼,我们就不要佛财!” 海云,在佛财和双眼之间,决绝地放弃了双眼。当盘中鲜血淋漓的双眼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官吏吓得魂飞魄散。官吏逃走了,工程开始了。遗憾的是,工程浩大,海云没有等到建成的那一天就圆寂了。但没有海云的工程并没有停工,依旧按部就班,九十年,终于建成。

是大善成就了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也成了大善的化身。它兴利除害,扶正袪邪。乐山大佛也成就了海云和尚。他用大爱践行了佛在人间,积德行善,爱满人间,虽历经劫难仍痴心如一。

乐山大佛让人思接古今,看到大佛,就想到了海云和尚这人间的佛,看到大佛就想那慈悲为怀彼岸的佛。登临乐山,面对壁立的大佛能不肃然?佛,安临险滩,无惧山险流激,云拢雾散,脸上没半点的慌乱,似乎时光也不改其慈悲的面容,直到地老天荒。

佛曰:普渡众生。既然普渡也包括了渡人,渡己。


作者简介:

盛雷,男,高中英语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