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兄

 热爱生活的老韩 2021-07-07

大师兄是四川崇州“读书台道观”住持王山仁的大弟子,顾名思义就是师父收的第一个徒弟,道名叫李愈关。

据说大师兄的道名是师爷杨三善道长起的,后来师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徒,师父再次收陈涛为徒时,师爷就给陈涛起道名为陈愈盛,之后师父就收了很多的徒弟。

“读书台道观”位于崇州市王场镇大雨村龙华山(俗名莲花山),大师兄就是当地的人。

大师兄的爷爷为人忠厚,待人真诚,在村上口碑特别好,因为他对人总是实实在在,只要去帮助别人,就尽心尽力,言行一致,属于一言九鼎的人,当然,他要是看不上的人,那是打心里看不上。

大师兄父亲做事情就是另外一种风格,虽然在性格上与他的父亲有些相似,但是考虑问题会周全一些,处理问题会婉转一些,安排事情会缜密一些,所以大家也很喜欢他,对他的信任度特别高。

大师兄的做事风格应该介于父亲和爷爷之间,按照他的性格,那就是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只要爱,要鞋连袜子都会送给你,要烦,就不会给你一个正眼。他的这种风格在进入道门之后,改变了很多,因为修道之人注重修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会更加健康,性格会更加温和,品德会更加优秀,对人会更有耐性。大师兄虽然是年轻的九零后,但是这两年的改变特别大,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修行之人,我命在我不在天。

大师兄喜爱道教,自进入道门后,认真学习道教传统和斋醮科仪,是师父所收的徒弟中科仪知识最全面的。

去年在西武当真武宫参加四川省道教协会举办斋醮科仪高功培训班的时候,他一面认真学习斋醮科仪的方法,一面积极参与真武宫的各种道教法事。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太明白的地方总是向他请教,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会藏着掖着。

由于大师兄就是当地的人,所以常年都在“读书台道观”里,协助师父和卜愈矩(卜岚)道长安排和处理道观的工作。师父对他的评价很高,说他做事认真,坚持不懈,是其他师兄们(注1)的楷模。

“读书台道观”始建于唐朝段文昌时期,经过几次被毁,又几次重建,已经没有了过去的那种辉煌,虽然经过后人的努力重建,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道观传到师父手里,很多的建筑已经被国家定性为“危房”(目前这些危房已经拆除)。

师父近几年在不断努力,准备重新修缮“读书台道观”,作为大师兄自然是要全心协助师父工作。今年的疫情,使道观闭门休庭,不能接待,师父、卜道长和大师兄就在道观里商量未来的发展思路,处理道观的日常事务。

大师兄做事认真,吃苦耐劳,去年3月份在举办“2019年第七届·四川崇州读书台道武文化节”时,他每天和其他师兄要做六场法事,从一大早就开始,最后一场做完已经晚上八、九点,但他从无怨言。

这次我到“读书台道观”,恰巧赶上大师兄与卜愈矩(卜岚)道长去广州出差,得知我到了“读书台道观”,他立即打电话给我,说忙完事情之后立即赶回来,而且要改签机票,提前一天回来,我告诉他,事情要紧,我不急,让他忙完之后再回来,结果他在成都双流机场下飞机后,直接打车就上了读书台。

我们在一起聊了很多,基本上都是关于“读书台道观”未来发展的事情。这次重修读书台,资金需求量大,人力物力都很紧张,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与师父分担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只有这样,“读书台道观”的建设才能加快进度,保质保量的完成重建工作。

重建后的“读书天道观”以生态环境为优先原则,会彰显出鲜明的时代感,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重视历史沿革,保留道观原有元素,努力折射道教文化特色,强化道观建筑物的恢复和保护,重视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合理使用,建立道教文化陈列馆等,集中展示道教文化和旅游品质,力求形式新颖,构思独特,具有独创性,最大限度地体现道观本身的道教文化底蕴。

我们在一起聊到了很晚,对未来充满信心,只盼着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那时,我们一定会会师于全新的“读书台道观”。

注:中国道家的师兄弟之间相互都称“师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