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中国制造》读书笔记 ![]()
![]()
《中国制造》,周梅森著。这部作品除了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之外,还入选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丛书。虽然名头不及其它一些书,但是,这本书还是很名气的。 作者周梅森,1956年3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制造》《国家公诉》《绝对权力》《我本英雄》《至高利益》《人民的名义》等都是出自他手,是一位写官-场的高手。 我没有看过《中国制造》,但是看过根据它改编的电视剧《忠诚》,《人民的名义》小说和电视剧都看过,写的读书笔记私有了,且是被的。 借了一本《中国制造》,也下载了一篇《中国制造》,也幸亏借了一本,不然的话,看了下载的《中国制造》,等于没有看,因为,下载错了。名字是《中国制造》,作者也是周梅森,但内容却完全不同。网络下载的开篇是第一章 迷茫的一代,第一句是“大海,好男要当兵!听我们的,去当兵吧!”和书上的根本不搭边,且篇幅也远远比《中国制造》长得多。从哪个网络上下载的也记不清楚了。从这也证明出来,看书还是要有纸质书为基础更好一些,别到最后了,看了某书,却是连某书的边也没有挨着。 为了更好的看这本书,又把根据这本书改编的电视剧《忠诚》看了一遍。 书取名中国制造,或许意思是这样的事情也只有在我们这里才能发生,这是版权或专利。其实书中的情节是不能完全相信的,如果相信,那就是个案当成了众案了,或者说把矛盾的特殊性当成了普遍性了。书里面有很多耐人寻味却又几乎到处可验证的话,记下几段,全当笔记。 谁都知道,一个地方换班子的时候,往往是矛盾最突出的时候,也是问题暴露得最多的时候。 一把手不是圣人,工作中难免得罪人,也难免会用错人、做错事。在台上,手里有权,谁也不敢说什么;下了台,后遗症就来了,一些潜在的矛盾就公开化了,各种版本的传言也就出来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你哭笑不得。 怎么一有监督就不团结,一团结了就出事? 人民交给我们的权力,我们既不能零售,也不能批-发! 我们有些干部很会钻空子,你就是好经,他都能根据自己的利益给你念歪,你的经再是歪的,那就会把事情搞得不可收拾。 现在我倒有个新感受了,权力使人堕-落,也能使人奋发。 我这人缺点、毛病都很多,也有私心,可有一条还站得住,就是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也敬佩那些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好领导。 请你冷静下来后好好想想,怎么为官,怎么做人?别官越当越大,人越做越小! 公道在任何时候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公道,公道也决不意味着职位的提升! 每一段历史都得有人为它负责,他摊上了那段历史呀,有什么办法呢? 谁又不受到别人的牵制?说到底,我们人人都在牵制别人,同时又受到别人的牵制嘛。 《中国制造》全书十四章,31.3万字,出场人物84个。 【人物表】 第1个人物:高长河【原省委副秘书长,】 第2个人物:梁丽【高长河夫人。】 第3个人物:刘华波【省-委书-记】 第4个人物:陈省长【陈红河,女。】 第5个人物:程秘书长【后文交待他叫程义之。】 第6个人物:吴副省长【后文交待他叫吴柱国。】 第7个人物:孙亚东【平阳市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第8个人物:文春明【平阳市长】 第9个人物:姜超林【平阳市委书-记,后任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10个人物:马万-里【省委副书-记】 第11个人物:田立业【平阳市委副秘书长,后任烈山县委书-记。】 第12个人物:王市长【平阳市副市长】 第13个人物:沈部长【平阳市委宣传部部长沈纯】 第14个人物:赵成全【烈山县县长】 第15个人物:刘意如【平阳市委办公室主任】 第16个人物:金华【烈山县委常-委兼常务副县长,刘意如的女儿,后任烈山县县长。】 第17个人物:耿子敬【烈山县委书-记,后被依法处理。】 第18个人物:何卓孝【平阳轧钢厂长兼党委书-记】 第19个人物:牛千里【平阳轧钢厂副厂长】 第20个人物:梁兵【 梁丽的哥哥】 第21个人物:王局长【平阳市轻工局,后文交待,他叫王德合】 第22个人物:梁清平【梁丽的父亲,退下来的省委副书-记。】 第23个人物:白玲【田立业的大学同学,记者。】 第24个人物:李馨香【白玲的朋友,记者。】 第25个人物:龙飞【省纪委副书-记】 第26个人物:凃厅长【省冶金厅】 第27个人物:小刘【平阳市委小车司机】 第28个人物:陈局长【平阳市公-安局】 第29个人物:齐部长【省委组织部】 第30个人物:王玉珍【姜超林的夫人】 第31个人物:王少波【平阳市辖滨海市委书-记】 第32个人物:李三立【滨海市李圩子镇党委书-记】 第33个人物:江昆华【滨海市市长】 第34个人物:龙部长【烈山县委宣传部】 第35个人物:候少俊【烈山县大屯乡副乡长】 第36个人物:秦部长【烈山县组织部】 第37个人物:陈副书-记【烈山县委】 第38个人物:老管【滨海市大泉乡党委书-记】 第39个人物:胡早秋【平阳市辖镜湖市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市长,后任市长】 第40个人物:钱一伟【平阳市辖昌江市委书-记】 第41个人物:田立婷【田立业的妹妹。】 第42个人物:靳师傅【电车售票员】 第43个人物:白艾尼【平阳市委常-委、镜湖市委书-记】 第44个人物:高如歌【镜湖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第45个人物:林萍【烈山县经济开发公司经理】 第46个人物:陈厅长【省冶金厅】 第47个人物:王副司长【国家部委】 第48个人物:金大洪【二十三中副校长,刘意如的丈夫】 第49个人物:焦娇【田立业夫人】 第50个人物:钟处长【平阳市反贪局】 第51个人物:孟局长【烈山县国土局】 第52个人物:王秘书长【平阳市委秘书长】 第53个人物:刘局长【平阳市反贪局】 第54个人物:陈总经理【新天地娱乐城】 第55个人物:毛毛【王少波的女儿】 第56个人物:于国强【宏大集团董事长兼市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 第57个人物:周久义【镜湖市围堰乡乡长兼党委书-记】 第58个人物:龚部长【平阳市组织部】 第59个人物:周局长【平阳市国资局】 第60个人物:江宏【平轧厂三车间车间主任】 第61个人物:赵业成【平轧厂电工】 第62个人物:赵珠珠【赵业成的女儿】 第63个人物:陈副市长【平阳市副市长】 第64个人物:刘厂长【平阳造纸厂】 第65个人物:小齐【烈山县委办公室主任】 第66个人物:蔡总【平阳市烈山县辖昌江宾馆】 第67个人物:秦子平【平阳市反-贪局副局长】 第68个人物:高玲玲【平阳市反-贪局处长】 第69个人物:王主任【平阳市人-大干部】 第70个人物:赵主任【平阳市人-大干部】 第71个人物:黄国华【平阳市人-大常务副主任】 第72个人物:金方中【烈山县H国大明公司老板】,还打伤了 第73个人物:郑先生【大明公司H方经理】 第74个人物:李堡垒【烈山县一个老上-访户】 第75个人物:秦处长【平阳市委秘书二处】 第76个人物:小丁【胡早秋的司机】 第77个人物:秦玉军【烈山县临湖镇党委书-记】 第78个人物:齐平鲁【省水利厅厅长兼省防汛指挥部总指挥】 第79个人物:老宋【平阳市水利局党委书-记】 第80个人物:白局长【平阳市水利局】 第81个人物:宁书-记【平阳市辖旧年县委】 第82个人物:老金【围堰乡党委副书-记】 第83个人物:李-军-长【驻平阳集-团-军】 第84个人物:孙政委【驻平阳集-团-军】 【故事梗概】 高长河出人意料地要出任平阳市委书-记了。 文春明对高长河来平阳很不满意了。 姜超林也觉得省委的决定太突然了。 高长河还没上任已经开始有人跑上门来了。 有私企入股的跨海大桥要通车剪彩了。 剪彩仪式成了姜超林的告别演出了。 高长河在省委书-记刘华波的陪同下上任了。 姜超林和刘华波吃面条时把心里的话全讲了。 洪水在高长河上任的时候来了。 刘华波姜超林高长河一起上了滨海河堤了。 刘华波意味深长地把平轧厂的底子说给高长河了。 李记者要采访文春明市长了。 文春明在记者面前大倒苦水了。 高长河同意把平轧厂的情况公布与众了。 金华的汇报让高长河对烈山县的情况大吃一惊了。 刘意如在新老两个书-记之间走钢丝了。 高长河要对烈山县动纪律了。 在姜超林家把耿子敬双-规了。 姜超林真的去度假村度假去了。 高长河参加跨海大桥营运庆祝酒会了。 高长河建议民营企业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做贡献了。 新旧交替中必然要产生的矛盾已经产生了。 田立业以为高长河要给他小鞋穿跑到度假村诉苦去了。 高长河也来度假村看姜超林了。 没有想到却与田立业相遇了。 田立业出人意料地被任命烈山县委书-记了。 文春明也怀疑高长河与姜超林打成某种默契了。 高长河与文春明视察镜湖防汛大堤了。 姜超林反倒对田立业的任命有反对意见了。 他以为高长河用田立业是给他送人情了。 何家的残败景象着实让高长河大吃一惊了。 平轧厂电工赵业成一家三口自-杀了。 高长河当场撤了王德合的职了。 烈山县大明公司因违犯劳动法而出事了。 田立业依法冷静地处理了。 金华背着田立业向高长河恶人先告状了。 姜超林终于要上班露镜头了。 他错误地以为高长河是在和他斗角了。 田立业向孙亚东倒苦水了。 孙亚东终于得知金华在背后搞的小动作了。 刘意如在姜超林那里给高长河上眼药了。 姜超林要去省里讨个说法了。 从李馨香那里高长河知道了大明公司的真-相了。 胡早秋想连夜抓烈山县临湖镇偷排污水了。 烈山县的人把胡早秋给扣了。 高长河也去省里要个说法了。 省里终于下决心把姜超林调离平阳了。 姜超林不顾影响去医院看赵成全了。 刘华波搞平衡要把田立业调回市里了。 一场大汛来了。 姜超林要求站好最后一班岗上防汛第一线了。 姜超林在紧急关头要求围堰乡全部撤离了。 大坝终于没有守住,围堰乡全淹没了。 周久义因为没有守住大坝而投入洪流了。 田立业为救不会水的胡早秋被洪水冲走了。 孙亚东被车撞成了植物人了。 省里又收到匿名收款了。 留下的这个悬念更大了。 但高长河更加义无反顾了。 他感觉天更蓝云更白阳光更好了。 【二0二一年七月七日看完于北京】 |
|
来自: 史亦香 > 《新中国70年长篇小说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