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观感

 王笃年 2021-07-07

   最近,一部印度电影比较火,经不住朋友们再三再四地劝诱,加之周末学校新建成的影院免费(一直免费)放映,于是去看了一下。产生好些感想,记录如下,与看过的朋友交流、碰撞。也算对劝诱我看此电影朋友的交代。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一,天分(遗传基因),是成才的重要基础。

那爸爸如果不是看到他的俩闺女把邻居家好几个男孩子(跟她俩差不多大)打得稀里哗啦,也不敢想起让俩闺女学习摔跤。

所以,励志片归励志片,并不能简单地用“有志者、事定成”公式去套,教育孩子对自己的基础不了解地情况下蛮干某类事情。

二,体制不当,则权力必定造就腐败。

一是那地方体育官员,当爸爸去找他希望得到练习垫子的资助时,他一幅官腔,收了礼,最终却没有提供任何帮助;

二是那国家体育学院的教练,自以为是、机械呆板地训练不说,还为好面子行使阴谋诡计,赛前采取诱骗的方法把爸爸关起来,连人格都不顾了。

三,教练与父亲是不同的角色

    做父亲可以非常仁慈,做教练则必须按照科学训练规律行事。否则,运动员很难练出来。

反观我们的基础教育,家长(总管孩子的课业)、教师(自己主动或者被家长期望地去承担本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的事务)错位比较严重。

四,专注,才能成功;专注,有可能成功

爸爸本身的事例说明,专注有可能获得成功;

而大女儿吉塔在体育学院初期的表现及后来的转变,则说明专注才可能成功。

五,你期待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那国家队教练并非一点也不专业,只是他囿于过去成绩的天花板,对队员期待过低。加之他不善于观察队员特点,缺少针对性训练,才屡屡失利

当老师的,绝对不可以说“你们的学生当然好教啦!我们的那些则不行。”

尤其是化学教师。试想,就目前的化学课程而言,如果这些学生学不了,那么物理、数学课程孩子们还不都得不及格吗

六,精神力量,也许能起一定作用

为让印度国旗在国际赛场升起,是本片里摔跤训练的主要精神力量。这如同我们的女排精神一样

七,突破世俗虽然需要勇气,但论证世俗存在的不必要性后,不是不可突破

在印度乡村,让女孩子剪掉长发、让女孩子学习摔跤、让女孩子跟男孩子一起摔跤、在佛教徒的厨房里做肉食(鸡肉),看样子都是比较忌讳的事情。

但绝对不能让这些世俗成为女儿摔跤路上的桎梏。

我们的教育也是一样,多少年来,我们把很多不该管的事情管了多少?难怪孩子们不听我们的话,因为我们没有管在正道上。比如,不允许女学生留长发;甚至管到男生寸头的头发具体长短,管学生上学带不带手机。……

八,人家正道是沧桑

“肉食者鄙”。真正的智慧蕴含在民间。

尽管吉塔跟妹妹剪了短发不太合乎世俗,但是朋友并没有拒绝她俩参加自己的婚礼;尽管爸爸要求以四分之一的价格购买鸡贩子的鸡为女儿补充营养鸡贩子不太乐意,但还是卖给了(其实就是赞助、支持);尽管那摔跤比赛组织者最初是为了吸引观众购票才允许吉塔上场跟男孩子比赛,但最后竟然给了失败的吉塔10倍于获胜者的资金奖励(这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吉塔继续下去)。

九,与其等待别人来选择自己,不如让自己强大起来,去选择别人

这其实是电影中爸爸的一句台词。

当妈妈以女孩摔跤,将来找不到婆家为由劝阻爸爸时,他说:我的女儿不要等别人来选择,而要通过摔跤强大起来,将来主动去选择别人!

孩子考个大学,很多家长处于短视、功力心态,本着统计学的规律,总想“学这专业就业前景如何啊?”而不去考虑孩子的特长、志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学得好,就自然会有工作主动来找你的。

十,民间有高手。想起神医喜来乐和那帮庸医、太医的故事

国际比赛现场,国家队教练跟爸爸同在现场、都在指挥吉塔比赛,指挥的方向每次都截然相反,结果孩子按照爸爸说的去做,赢了。

于是,才有最后一场赛前教练利用诡计把爸爸关进小黑屋里的闹剧。

十一,家长未竟事业,要求子女去做,且无端利用家长权威,是否合适?

此剧励志,的确是励志了。然而,从教育的视野看,家长没有实现的意志,通过各种手段,逼迫孩子去实现,是否真正符合人性,值得商榷。

想起了“下个蛋,让他笨鸟先飞”的笑话。

    当然,片中的爸爸却不是自己不行才逼迫女儿们练摔跤的。

一家之言,非常粗陋。权当2017年高考前为大家增加一个轻松一点的话题罢。

请读者诸君尊重原创,勿抄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