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和尚学剃头

 王笃年 2021-07-07

批阅准高三学生的作业,发现一些语言表达随意、书写马虎潦草的问题,不禁想起一个“小和尚学剃头”的故事。

故事都是编的,不一定真有其事。但编故事是为了说道理。

说寺庙里有一老一少俩和尚,老和尚教小和尚学剃头。

剃头,就是现在的理发,或者叫美发。

和尚剃头比较简单,用剃刀(过去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剃须刀、更不存在电动剃须刀、电推刀)把脑袋上的毛发刮干净即可。

但是剃头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首先剃刀得磨得很锋利,否则难以保证很舒服的情况下把毛发刮得干净、整洁;其次需要一定的手法,否则锋利的剃刀有可能刮破头皮。

剃头属于技能型的学习,需要练习、再练习、反复练习。

老和尚深谙此理,他让小和尚拿一个大冬瓜练习——每天用剃刀刮冬瓜表面的白霜。

小和尚很认真、听话,很勤奋、扎实地练习。

只是,小和尚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每次练习完毕,就把那剃刀往冬瓜上随手一插,结束工作。

老和尚看了,提醒他说,孩子,你这个不好的习惯,得改。

小和尚说,师父你就放心吧!真正给人剃头时,我不会这么做的。老和尚觉得也对,真正给人剃头时,他也许就不会这么做了。于是不再提示。

徒弟剃头的技艺学完,出徒了。

一天,给师傅剃头。快要结束时,有人喊小和尚有急事,小和尚也就忘记了自己“真正给人剃头时,不会把剃刀插头上”的许诺,随手把剃刀就插上他师父的脑袋……

说得俗气一点,你的高三,就是学习如何拿分的。360天磨一剑,就是为了明年的6月初那几天来一分一分地去考场上收分。

纵使你有万般激情,却不想改变原来的一些不利于拿分(甚至是考场上“故意拿着分朝外扔”)的不良习惯,又有何用呢?

所以,凡是不利于考场拿分的做法,从现在起就不做,原来有的坏习惯,从现在起就努力杜绝。

比如:

选填序号的“”,不再颠三倒四地写作“”;

序号“”本由2笔写成,我不去一笔写成“”看不清究竟是还是

绝不把“5”写成“ ”,跟“3”很像,难以辨认;

字虽然写得不够漂亮,但是我一定一笔一划认真练习;

一个字写得斗一样大,占据了后边要写的答案的位置,不可;

题目一遍都还没有看完,就开始着手写,觉得错了就大笔一挥划掉,不可。因为后面想再修改已经没有空间可写了。

为追求卷面“好看”,小考用涂改液、覆盖纸,不可。因为高考不让用。

平日考试带着水杯,边喝边答题,不可。因为高考不让带。

小考提前答卷、拖后答卷,不可。因为高考会被记录为作弊。

在考场上,知道珍惜书写空间,不把答案写在非答题区域。因为你知道,阅卷是分题的,每位老师只负责阅一个很小的部分,你用箭头指的部分,他是看不到的。

每次考完一出来就跟同学对答案,也不管后边还有没有考试,不可。这会影响后续考试的心境。

以上只是我临时想到的一些例子。

养成好习惯,靠自我控制。

人生的本质也是自我控制。

人生是修炼,修炼不就是不断增强自我控制的一个过程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