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不能让孩子穿别人的旧衣服?心理学家的解释,让人很服气

 菁妈育儿 2021-07-07

导语:我们小时候大多数家庭都不止一个孩子,而家里的衣服都是姐姐和哥哥穿不下的衣服,有些家庭可能只能在过年时给每个孩子扯一套新衣服。

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们要勤俭节约,所以从小家里都是小的孩子捡大孩子已经穿不合适的旧衣服来穿。不仅这样,我们小时候可能也是穿着各式各样从亲戚那边送过来的堂兄妹们不要的旧衣服。

老人也常说:“旧衣新穿,穿谁身上都不一样,只要有衣服穿就算好的了。而且孩子穿旧衣服更健康”可是现在时代在不断地改变,这个时候如果还让孩子们穿别人的旧衣服好吗?

有心理学家就提出,永远别让孩子穿别人的旧衣服,原因有三个

人需要自我控制,我们经常发现孩子到了两岁左右就开始臭美,这时候的孩子希望可以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不穿什么,而家长如果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可能孩子会在大冬天的选择一条夏天的裙子,或者在大夏天的选择冬天的一件外套。但是孩子会非常热衷自己选择衣服。因为这是孩子自我控制感的掌握。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认为,控制感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拥有“控制感”的人会觉得自己的命运、人生轨迹是可控、可变化的,同时也会比那些缺乏控制感的人有更强的安全感。

老是穿别人的旧衣服,孩子就很容易失去对自己的控制感。引起以下这些问题

1、自卑

穿什么衣服都是别人不要的,那么孩子就会容易表现出顺从的特点,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自卑,不自信。

过年的时候,讲究新年新气象,很多家庭都会备好新衣服给孩子。但是可能有一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所以往往孩子身上的新衣服,其实是别人穿不下的旧衣服。

久而久之,孩子总会以为,自己只能穿别人的衣服,是不是自己不够好,家里条件跟不上,所以自己不配拥有新衣服。在别人面前总是感觉到很自卑,低人一等。

如果实在孩子多的家庭,总是让比较小的孩子穿哥哥姐姐剩下的旧衣服,那么孩子会认为这是一种“偏心”的表现,也会增加孩子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不是做得没有哥哥姐姐好。这样的消极情绪在不断长时间的影响之中会导致孩子性格扭曲。

2、审美观念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是在孩子还没有审美意识的时候就给孩子穿上旧衣服穿成习惯。那么这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审美观。一般旧衣服不仅是过时的,而且极可能是有缺陷的,比如哪里破了一个洞或者是哪里掉了一颗扣子又或者是哪里褪色了。

在这样的穿衣条件的“熏陶”之下,孩子的审美观往往得不到发展,审美在将来的发展中很大一部分会成为孩子存在社会竞争的一种实力所在。毕竟现在很多行业都讲究穿着的得体和眼界搭配。

3、价值观歪曲

因为从小就是穿着别人的旧衣服,在小时候没有能力反抗,但是长大了后孩子就会想着要自我补偿。

价值观就在这个时候容易歪曲,这样童年环境的影响下孩子会在长大后疯狂追求名牌,追求奢侈,仿佛想要用这样的方式才能安慰小时候的自己。这样的歪曲会让孩子逐渐走向追求名利,攀炎附势的道路。

菁妈以前认识一个朋友就是每个月发工资,都要先买一次衣服,而这次衣服极可能就去了自己半个月的工资,之后自己开始省吃俭用,直到下个月开始。

这些人常常是月光族,特别是这次疫情来临时,很多人上不了班,而公司也极有可能发不了工资,日子就过得更难了。

“人靠衣装马靠鞍”。衣服的作用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外貌形象的。

父母也一定要给孩子准备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新衣服

1、拥有幸福感

一件新衣服可能就是一种仪式感,仪式感带来的就是浓浓的幸福感。逢年过节,拥有一件新衣服去迎接节日,孩子会非常的开心。

这是我自己的,新,衣服,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这衣服一开始就属于我自己的。

3、抱有期待

送新衣服,有时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份很令人开心的礼物。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期待,每年对这份礼物的期待,对生活的期待。有了期待就会有目标,抱着这样的期待,孩子们就会努力去奋斗去为自己以后的生活目标不断的努力。

有时候并不是说一定要年年送新衣服或者是送多贵重的衣服,对于孩子来说,要的是一种肯定和归属。总是穿剩下的,孩子难免会伤心。

妈育儿:父母们不要总给孩子穿别人的旧衣服,等到孩子自卑产生的时候,可就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