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出门浪”和“在家宅”的孩子,不用十年就发现,差距非常大

 菁妈育儿 2021-07-07

编辑|张心怡

定稿|菁妈

宋梅是一个十足的家庭主妇。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就没再出门工作了。但是你说她有了孩子又不用工作,那么出去玩的时间可就多了啊。但是宋梅自己并不喜欢经常出门游玩,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除了出门买菜和送娃上学,基本上就是窝在家里看电视,每次节假日朋友约着一起带孩子出门玩时,总是软磨硬泡才能拉着她出门。

平时亲戚朋友的邀请她总是拒绝,每次都说懒。可是宋梅的女儿欣欣却非常的渴望出门,只要有亲戚一邀请她就特别的开心,但每次又被宋梅给拦下来,赶回房间给她布置一堆的写字任务。

现在大家带孩子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了,对于教育孩子,有些家长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另一些家长却觉得出门玩那是浪费时间和生命,不如让娃在家看书。

而这两种教育的不同对孩子的性格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曾经有一位育儿专家说过,常常出门带娃和宅家带娃对孩子的影响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这些差距会在孩子不用十年就会慢慢凸现出来。

经常出门和不常常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1:经常出门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身体更加的强壮。

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孩子来说,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只要一出门,孩子就算参与运动,他们的行走也算是其中的身体锻炼之一。

而且在外面的环境不同于家里,外界有各种各样的“考验”去等待着孩子的迎接,这可以考验孩子的体质,增强他们的免疫力。

经常被带出门的孩子其实体质是比经常待在家里的孩子好很多的。

如果是宅家的孩子的话,因为长期处于“温室”的保护,体质会相对于脆弱很多。

2:学习到的东西更多。

出门在外,接触到的就不只是书上那些冷冰冰的知识,而是能够浮现在眼前的,可以让孩子触摸到的认知感受。

很多家长以为带着孩子出门玩耍肯定就是会破坏他们的学习,扰乱了他们的正常作息。

但是家长却忘记了其实孩子很多需要学的东西都在生活上,都在我们周围看到的一些东西里。

出门在外能够增加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孩子的行动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的增加。

3:性格的培养

宅家的孩子因为接触到的往往都是一些熟悉的人,周围的环境也总是安静的,那么性格也会变得比较安静沉默一些。如果长期处于幽闭环境的话,可能还会让孩子产生自闭的心理情况。

带出门的孩子见到的人多了,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还能够让孩子性格变得开朗和热情,随着与不同人的人际交往,还可以让孩子的各项应变能力都得到广泛的提高。

但这并不是说提醒家长一定要天天带着孩子出去玩。有的时候出门不仅仅是带着孩子玩耍,而出门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学习。

如何让孩子在“玩闹”中学习?

(1)给孩子提问题

不是家长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主动问孩子问题。之前陪着舅娘带着侄女去海洋馆,一路上很多问题其实都是舅娘给侄女提出来的。

有的问题我发现我自己其实都搞不懂,为什么舅娘要问小侄女这么难的题呢?舅娘告诉我,其实她并不是要小侄女一定答得上来,而是让她学会去寻找答案,即使找不到,她也能够存疑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寻找,这是一个循环学习的过程。

因为孩子总会觉得父母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但其实父母不是万能的,有些题是需要孩子们自己去找答案的,这样既让孩子逐渐放下对父母的依赖,也让她们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2)不要限制孩子的思维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实思维都是天马行空的,有时候说出来的想法其实和正确答案十有八九的偏差,但是这也正代表孩子正在发挥想象力的表现。

可能有的时候在出门玩耍的时候家长总能够发现孩子在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下雨了给蜗牛挡伞,帮助蚂蚁“搬家”等等等等。

而家长总会在这种时候去打扰孩子并取笑他们的行为。这样做是非常不好的,不能用自己成人的思想去教育孩子,也不要限制孩子那些看似让人不解的举动。

孔子都说教育是要“因材施教”的,那么对待孩子的生活也是需要“动静相结合”的,所以适当的带着孩子出去看看,也并不总是一件坏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