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学宫祭祀仪式

 河湖闲人 2021-07-07

历代学宫的祭祀仪式,是非常隆重而且讲究的,其中蕴含着尊师重教、倡扬教化文明的儒家思想。学宫先师庙(大成殿)、崇圣祠(启圣祠),每年的祭祀,当政者都非常重视,其所需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其所需资金,按雍正年间祭祀规制,先师庙需要帛九、豕六、羊二、鹿一、兔一、黍、稷、稻、粱、藁鱼、枣、栗、榛、菱、芡、笋、芹、酒、香烛等物,总支出均平银二十五两,每年两次共需五十两;崇圣祠需要豕二、羊二、帛三、黍、稷、兔、鱼、枣、栗、葱、芹、酒、香烛等物,总支出均平银四两四钱一分,每年两次共需八两八钱二分。所崇祀、从祀的人物以及祭祀仪式,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文到成文,期间经历过很大的变化。

一、祭祀器品(按乾隆六年颁)

(一)乐器 大麾一面、琴六面、瑟四面、应鼓二面、鼍鼓一面、门鼓一面、鼗鼓一面、佥名鼓一面、铜编钟十六口、石编磬十六面、铜佥名钟一口、特磬一面、搏拊鼓二面、笙六攒、洞箫六枝、龙笛六枝、凤箫二面、埙二个、箎二枝、木兄 一座、敔一座、歌诗板八块。

每项用乐舞生一名,每人着红色补服,系绿绸带,戴铜顶裹金凉帽或暖帽。

注:

应鼓:以木为身,高三尺五寸,面阔二尺二寸,两旁四铜环,中以柱穿顶,方盖缭以黄罗销金云花,四角为龙首衔九流苏,每奏乐一句,以槌击者三,但节奏有缓急。

搏拊鼓:面阔四寸四分,高一尺三寸,面绘云彩身绘花,上有二环,系以红绒绦,以朱漆架,架之,司此者挂于顶上,两手拊之,以节登鼓之声。

 木兄  :方如漆桶,中有槌柄连底,撞之击以起乐。

敔:如伏虎,背刻二十七鉏铻,竹戛成声。虎,西方阴兽,伏形,所以止乐。

埙:埙之为音,以土为质,中虚上锐,火之形也;平底,水之形也;圆体,土之形也。《大成乐书》云:“埙、篪皆六孔,以五取声,其声相应。”

篪:以竹为之,以合众乐。长一尺四寸,圆三寸,一孔上出,五孔向外,一孔向内,一孔在末节,其八孔,横而左吹。

   明洪武二十六年钦定《大成乐谱》(小字为乐谱):

1、迎神乐——《咸和之曲》 大太四哉南工至黄合圣仲上,道太四德仲上尊林尺崇仲上。维南工持林尺王仲上化太四,斯林尺民仲上是黄合宗太四。典黄合祀太四有仲上常林尺,精南工纯林尺并太四隆仲上。神黄六其南工来林尺格仲上,于林尺昭仲上圣黄合容太四。

2、初献乐——《宁和之曲》(乐舞俱全)  自太四生仲上民林尺来仲上,谁太四底黄合其仲上盛太四。惟南工师林尺神仲上明太四,度黄合越太四前仲上圣太四。粢仲上帛太四俱仲上成林尺,礼黄合容太四斯林尺称仲上。粟太四稷南工非黄六馨林尺,惟南工神林尺之仲上听太四。

3、亚献乐——《安和之曲》(乐舞俱全)  大太四哉仲上圣黄合师太四,实南工天林尺生仲上德太四。作仲上乐太四以仲上崇林尺,时仲上祀太四无林尺斁仲上。清黄六酤南工惟黄合馨仲上,嘉林尺牲仲上孔黄合硕太四。荐太四羞南工神黄六明林尺,庶南工几林尺昭仲上格太四。

4、三献乐——《景和之曲》(乐舞俱全)  百仲上王南工宗林尺师仲上,生林尺民仲上物太四轨黄合。瞻黄合之南工洋林尺洋仲上,神林尺其仲上宁太四止黄合。酌太四彼黄合金林尺罍仲上,惟南工清林尺且太四旨仲上。登仲上献太四惟林尺三仲上,于黄六嘻南工成林尺礼仲上。

5、徹馔乐——《宣和之曲》  牺仲上象太四在仲上前林尺,豆太四笾仲上在黄合列太四。以太四享南工以林尺荐仲上,既仲上氛林尺既太四洁仲上。礼黄合成太四乐仲上备太四,人南工和林尺神仲上悦太四。祭黄合则太四受仲上福林尺,率黄合遵南工无林尺越仲上。

6、送神乐——《祥和之曲》(望燎乐同) 有太四严南工学林尺宫仲上,四黄合方太四来仲上崇太四。恪黄六恭南工祀林尺事仲上,威南工仪林尺雝仲上雝太四。歆仲上兹林尺惟南工馨林尺,神仲上驭太四还林尺复仲上。明黄合禋南工斯林尺毕仲上,咸南工膺林尺百仲上福太四。

(二)舞器 旌节一对、三眼龠三十六枝、龙头笛三十六枝、孔雀尾六十枝、绫雉尾一百零八枝、干二面、戚二面。

舞谱 (乐舞生定额四十名,用生员襕衫帽顶):

1、奠帛舞(曲同初献)  自稍前向外开龠舞生蹈向里开龠舞民合手蹲朝上来起辞身向外高举龠而朝,谁两两相对蹲,东西相向底正揖稍舞其正揖盛起平身出左手立。惟两两相对,自下而上,东西相向师稍前舞,举龠垂翟神中班转身,东西相向立,惟两中班十二人转身,俱东西相向明举翟三合龠,度稍前向外垂手舞越蹈向里垂手舞前向前合手兼进步,双手合龠圣回身再兼退步,侧身向外高手,回面向上。粢正蹲朝上帛稍舞躬身挽手,侧身向外,呈龠耳边,面朝上俱正揖成起辞身挽手,复举龠正立,礼两两相对交龠,两班俱东西平执龠容正揖斯向外退挽手,举龠向外面朝上称回身正立。粟稍前舞稷正蹲朝上非左右垂手,两班上下俱双垂手东西相向馨起合手相向立,惟左右侧身垂手,向外开龠,垂手舞神右侧身垂手,向里垂手舞之正揖朝上听躬而受之,躬身朝上,拱龠而受之,三鼓毕起。

2、初献舞(曲同亚献)  大左右进步,向外垂手舞哉右向里垂手舞圣向外落龠面朝上师退回正身立,实正蹲天起身向前,转身外舞生向里舞德合手兼进步,向前双手合龠存兼。作两两相对,自下而上,两班相对,举龠东西乐上下俱垂手,惟两中班上下十二人俱垂手转身,东西相向以转身东西相向立崇相向立,两班上下以翟相龠,时稍前舞蹈,两班上下俱垂手向外祀向里垂手舞无合手兼进步,向前垂手合龠斁回身再兼两班上下东西相向合龠立。清稍前舞,向外开龠舞酤向里舞惟双手平执龠翟,开龠翟馨合龠翟,朝上正立,嘉侧生垂左手,两班俱垂手向外舞牲躬身,正揖孔双手舞龠翟,躬身硕躬而受之,躬身朝上,拱龠受之,一鼓而起。荐一叩头,举右手叩头羞举左手叩头神复举右手叩头明拜,一鼓毕即起,躬身,三鼓平身,庶三舞蹈,举龠向左躬身舞几举龠向右躬身舞昭举龠复向左躬身舞格拱龠躬身而受之。

   3、亚献舞(曲同三献)  百向外开龠舞王向里开龠舞宗侧身向外面朝上师朝上正立,生两班上下,两班相对交龠民合手朝上正蹲物侧身向里落龠轨合龠朝上正立。瞻向外开龠舞之向里开龠舞洋开龠朝上正立洋合龠,神向外开龠舞其向里开龠舞宁进步向前,双手合龠止回身东西相向手兼。酌向外开龠舞彼向里开龠舞金开龠朝上正立罍合龠朝上正立,惟向外垂手舞清向里垂手舞且朝上正揖旨躬身而受之。登躬身向左合龠舞献躬身向右合龠舞惟躬身复向左右龠舞三合龠朝上拜,一鼓便起身,于侧身向外垂手舞嘻侧身向里垂手舞成朝上正揖礼躬身朝南受之,三鼓毕起身。

(三)祭器 爵、云雷尊、铜象尊、铜牺尊、罍、白瓷爵四十二座、龙勺一把、龙幕六条、登、铏、簠、簋、豆、祝文牌二座、献帛盘二十四个。

注:

爵:形似雀禽小者,名雀,其义取小为贵。通柱八寸三分,深三寸三分,口径长六寸二分,阔二寸九分,两柱三足,以铜为之。

云雷尊:范金为之,纽以螭首,两旁有耳,画云雷于腹。雷,取其奋豫;云,取其需泽。用貯初献酒。

铜象尊:范金为之,画象于尊腹,用貯亚献酒。或日尊作象形,穴其背以受酒也。

铜牺尊:范金为之,画牛于尊腹,用貯终献酒。或日尊作牛形,穴其背以受酒也。

罍:用以佐尊。

登:范金为之,瓦豆谓之登,用盛太羹。

铏:范金为之,三足,口有两耳,覆以盖,用盛和羹。

簠:右用陶器,后世范金为之,其制外圆内方,上覆以盖,高七寸,深二寸,阔八寸一分,腹径长一尺一寸,用盛黍稷。

簋:右用陶器,后世范金为之,其制外圆内方,上覆以盖,高六寸七分,深二寸八分,阔五寸,腹径长七寸九分,用盛稻粱。

笾:竹制,口径四寸九分,深一寸四分,通足高五寸九分,足径阔五寸一分,以荐果核。

豆:豆制不同,或以玉,或以木,或以瓦,或以铜,明清时多用木,以荐菹、醢。

(四)祭品(括号里是特定祭器所盛放的祭品)  帛、俎(羊、豕、鹿、兔)、登(太羹)、铏(和羹)、簠(黍、稷)、簋(稻、粱)、笾(形盐、鹿脯、藁鱼、枣、栗、榛、菱、芡)、豆(韮菹、菁菹、芹菹、笋菹、醓醢、鹿醢、兔醢、鱼醢)。

注:

太羹:淡煮肉汁不和。

和羹:猪脊肉薄切片,滚汤捞过捞起,然后用盐、酱、醋调和。

黍、稷:黍,用黍米捡过,完潔入汤,捞起如捞饭法。稷,用稷米如前法。

稻、粱:稻用白粳米,粱用糯米,制作皆如前法。

形盐:周礼所谓制为虎形之类。

藁鱼:干鱼。

芡:即鸡头莲,可用土果代之。

韮菹:韮菜切去本末,淡用。

菁菹:菁菜切长片,沸汤淡用。

芹菹:芹菜切作长片。

笋菹:干笋煮过,切长片,淡用。

醓醢:猪脊卤细切,用油盐香料作鲊。

鹿醢:鹿卤细切,用油盐等料作鲊。

兔醢、鱼醢:用兔、鱼,作法如上。

二、祭祀乐章

   (一)明洪武二十六年钦定乐章

1、迎神——《咸和之曲》 大哉至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纯并隆。神其来格,于昭圣容。

2、初献——《宁和之曲》  自生民来,谁底其盛。惟师神明,度越前圣。粢帛俱成,礼容斯称。粟稷非馨,惟神之听。

3、亚献——《安和之曲》  大哉圣师,实天生德。作乐以崇,时祀无斁。清酤惟馨,嘉牲孔硕。荐羞神明,庶几昭格。

4、三献——《景和之曲》  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宁止。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献惟三,于嘻成礼。

5、徹馔——《宣和之曲》  牺象在前,豆笾在列。以享以荐,既氛既洁。礼成乐备,人和神悦。祭则受福,率遵无越。

6、送神——《祥和之曲》(望燎乐同) 有严学宫,四方来崇。恪恭祀事,威仪雝雝。歆兹惟馨,神驭还复。明禋斯毕,咸膺百福。

(二)乾隆八年新颁乐章

 迎神——《昭平之章》 大哉孔子,先觉先知。与天地参,万世之师。祥征麟绂,韵答金丝。日月既揭,乾坤清夷。

 初献——《宣平之章》 予怀明德,玉振金声。生民未有,展也大成。俎豆千古,春秋上丁。清酒既载,其香始升。

 亚献——《秩平之章》 式礼莫愆,升堂再献。响协鼖镛,诚孚罍甗。肃肃雍雍,誉髦斯彦。礼陶乐淑,相观而善。

 终献——《叙平之章》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皮弁祭菜,于论思乐。惟天牖民,惟圣时若。彝伦攸叙,至今木铎。

 谢神——《懿平之章》 先师有言,祭则受福。四海黉宫,畴敢不肃。礼成告彻,毋疏毋渎。乐所自生,中原有菽。

 送神——《德平之章》 凫绎峩峩,洙泗洋洋。景行行止,流泽无疆。聿昭祀事,祀事孔明。化我蒸民,育我胶庠。

三、祭品陈设

(一)先师庙祭品

正位陈设  帛一(白色)、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铏一、簠二、簋二、笾、豆十、酒罇一、白瓷爵三。

四配陈设  帛四(白色)、羊一、豕一、铏一、簠二、簋二、笾八、豆八、酒罇一、白瓷爵三。

东哲、西哲陈设  帛一(白色)、豕一、铏各一、簠各一、簋各一、笾各四、豆各四、豕首一、白瓷爵三。

东庑、西庑陈设  帛一(白色)、豕三、簠各一、簋各一、笾四、豆四、铜爵各一。

 (二)崇圣祭品

   羊一、豕一、铏二、笾八、豆八、簠二、簋二、帛一、爵三。

东西配位从祀位祭品:豕肉二、鱼二、铏一、笾四、豆四、簠一、簋一、帛一、爵三。

四、祭祀祝文

先师庙祝文 维乾隆X年,岁次X月X朔,越X日,广东省潮州府惠来县知县XXX,致祭于至圣先师孔子曰:维先师德隆千圣,道冠百王,揭日月以常行,自生民所未有,属文教昌明之会,正乐和礼节之时,辟雍钟鼓,咸恪荐于馨香,泮水膠庠,益致严于笾豆。兹当仲春(秋),祗率彜章,肃展微忱,聿将祀典,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配尚饗。

崇圣祠祝文 维乾隆X年,岁次X月X朔,越X日,广东省潮州府惠来县知县XXX,致祭于肇圣王、裕圣王、诒圣王、昌圣王曰:维启圣王,王奕叶钟,祥光开圣,绪盛德之后,积久弥昌,凡声教所覃敷,率循源而溯本,宜肃明禋之典,用申守土之忱。兹届仲春(秋),聿修祀事,以先贤颜氏、先贤曾氏、先贤孔氏、先贤孟孙氏配尚饗。

五、祭祀过程

(一)先师庙

康熙《惠来县志·秩祀》记载文庙祭期:“岁春、秋仲月上丁日。用仲者,以四时之正也;用丁者,取阴火文明之象也。”

正祭前三日,参加祭祀的所有人员不饮酒,不茹荤,散斋。前二日,沐浴更衣,宿于别室,致斋。祭前一日,承祭官率各官送祭品到学宫,引赞献官,齐赴先师庙阶下拜台,执事者设香案,行一跪三叩首礼。随后,常服诣省牲所(即宰牲所)赞牲、省牲,然后开始宰牲,教官洗涤器,以毛血少许盛于盘,其余毛血以净器盛贮,待祭毕埋之。盖取毛以告纯,取血以告杀也。

至期,鸡初鸣,各官齐集学宫。

承祭、分献、陪祭各官,入两房门序立。赞引生引承祭官至盥洗所,盥手毕,引至阶下拜台。

典仪唱:“各官就位序立。”各官序立毕,典仪唱:“举迎神,乐作《咸和之曲》。”乐作,典仪唱:“迎神。”赞引生唱:“跪,叩,兴,行三跪九叩首礼。”

乐止,典仪唱:“举初献,乐奏《宁和之曲》。”乐作,典仪唱:“行初献礼。”执事官出班,各司其事。承祭官、分祭官升坛。赞引生引承祭官、分献官,由东阶上进殿左门。

典仪唱:“诣至圣先师孔子位前。”赞引生引承祭官诣案前,唱:“跪,奠帛。”捧帛官以帛跪进,承祭官接帛,拱举,授捧帛官,捧帛官捧帛陈案上。赞引生唱:“献爵。”执爵官以爵跪进,承祭官接爵,拱举,授执爵官,执爵官执爵陈案上。赞引生唱:“叩,兴,行一跪一叩首礼。”

典仪唱:“诣读祝位。”赞引生引承祭官诣读祝位,唱:“跪。”读祝官捧祝跪于左,分献官跪于后,陪祭官跪于拜台。乐止,典仪唱:“读祝。”读祝毕,读祝官捧祝陈案上。乐作,赞引生唱:“叩,兴,行一跪三叩首礼。”

典仪唱:“诣复圣颜子位前。”赞引生引承祭官诣案前,唱:“跪,奠帛。”捧帛官以帛跪进,承祭官接帛,拱举,授捧帛官,捧帛官捧帛陈案上。赞引生唱:“献爵。”执爵官以爵跪进,承祭官接爵,拱举,授执爵官,执爵官执爵陈案上。赞引生唱:“叩,兴,行一跪一叩首礼。”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皆如前仪。十二哲、两庑,由分献官俱照前仪行礼。

毕,典仪唱:“初献礼毕,复位。”赞引生引承祭官、分献官各至阶下拜台立。乐止,典仪唱:“举亚献,乐奏《安和之曲》。”乐作,典仪唱:“行亚献礼。”承祭官、分献官升坛、献爵,仪式如初献礼。典仪唱:“亚献礼毕,复位。”

赞引生引承祭官、分献官至阶下拜台立。乐止,典仪唱:“举三献,乐奏《景和之曲》。”乐作,典仪唱:“行三献礼。”承祭官、分献官升坛、献爵,执行如亚献礼。

典仪唱:“诣受福胙位。”赞引生引承祭官诣受福胙位,唱:“跪。”捧福酒官捧福酒跪进,典仪唱:“饮福酒。”承祭官受爵,拱举,授捧福酒官。捧福胙官捧福胙跪进,典仪唱:“受福胙。”承祭官受福胙,拱举,授捧福胙官。典仪唱:“谢受福胙。”赞引生唱:“叩,兴,行一跪三叩首礼。”典仪唱:“三献礼毕,复位。”

赞引生引承祭官、分献官至阶下拜台立。乐止,典仪唱:“举徹馔,乐奏《宣和之曲》。”乐作,典仪唱:“举徹馔礼。”承祭官、分献官升坛,赞引生引承祭官、分献官各诣案前视徹馔。毕,典仪唱:“徹馔礼毕,复位。”

赞引生引承祭官、分献官至阶下拜台立。乐止,典仪唱:“举送神,乐奏《祥和之曲》。”乐作,典仪唱:“送神。”赞引生唱:“跪,叩,兴,行三跪九叩首礼。”

乐止,典仪唱:“诣望燎所。”读祝官捧祝、捧帛官捧帛、执爵官执爵,各诣望燎所。赞引生引承祭、分献、陪祭各官俱诣望燎所。典仪唱:“举望燎,乐奏《祥和之曲》。”乐作,焚祝帛,奠爵,毕,乐止。

典仪唱:“礼毕,各官退。”

(二)崇圣祠

      崇圣祠的祭祀时间,于“春秋仲月上丁子夜致祭,取子不先父食之义也,遣教职先祭毕,始祭文庙。”崇圣祠祭祀仪式同先师庙正殿,惟不用乐。

   六、崇祀、从祀人物

       追溯历代褒崇孔子之礼,见诸记载的,最早应该是从汉高祖刘邦十二年(公元前195),于太牢祭祀孔子开始的。汉孝武帝表章六经,后世开始尊崇孔子。汉元帝诏大师“褒成君”,霸以所食邑八百户,祀孔子,赐霸爵,关内俟孔子裔封侯之始也。汉平帝刘衎于元始元年(1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尼父”。汉光武帝于太牢并祀孔子七十二门生,是后代祭祀孔子门生之始。汉章帝元和二年(85),皇帝亲赴鲁地,祭祀孔子及七十二门生,作六代乐,御讲堂,命太子、诸王说经,大会孔氏男子,赐男女钱币,拜孔禧郎中,诏从还京,列七十二子从祀,此从祀弟子、优礼圣裔、用乐讲学之始也。汉灵帝时(168~184),于鸿都门置孔子及其弟子像,此为立像之始也。

三国时,大概于魏文帝曹丕(220~226年在位)、魏明帝太和(227~232)中,改谥孔子为“文宣尼父”,封其后代为“崇圣侯”,拜孔氏四人、颜氏二人为官。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定春秋二仲释奠,于每月初一,由祭酒领博士、诸生皆下拜,这是后世初一拜孔之始。

隋文帝开皇中(581~600),追赠孔子“先师尼父”。以周公(姬旦,周文王第四子,被尊为儒学的奠基人)为“先圣”,南面;孔子东面。命国子学于岁四仲月上丁日释奠,州县学于春秋仲月释奠,此为后世州、县学于春秋仲月释奠之始。

唐高祖李渊武德二年(619),下诏国学立周公庙和孔子庙各一所。这段时期,孔子在中国教育界的地位并不是最高的,还没有达到“唯我独尊”的地位。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李世民采纳左仆射房玄龄的提议,开始设立专祠供奉孔子,确立孔子为“先圣”,颜子为“先师”配享。这就是此后万世相传的“师道定分”,由此确立了孔子独尊的地位。贞观四年(630),诏州县皆立庙,四时致祭,以左丘明等二十二人为配享,确定孔子为“先圣”,正南面,遍祀于天下郡邑学校,并以先儒配享。后又尊孔子为“先圣尼父”。贞观二十二年(648),确定“释奠仪”,以祭酒、司业、博士备三献,后世国学遣官释奠,州、县以太守、县令主祭,盖始于此。

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666),赠孔子“太师”称号。总章元年(668),赠颜子“少师”、曾子“少保”称号,这是后世追赠孔门弟子之始。武则天在位时封孔子为“隆道公”。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八年(720),诏颜子、曾子、十哲皆坐像。开元十三年(725),封孔子为“文宣王”,舞八佾,用宫悬,定祭期春秋二仲上丁日,赠诸弟子各公、侯、伯,又赠曾参以下六十七人皆伯爵。

北宋时,宋真宗赵恒于咸平(998~1003)中,加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追封孔子父亲叔梁纥为齐国公,孔子母亲颜氏为鲁国太夫人,妻子开官氏为郓国夫人。又进升闵子为公,与颜子并列,进升曾子为侯,左丘明以下至范寗二十一人皆为伯,升王肃为司空、杜预为司徒。宋神宗元丰七年(1077),封孟子为“邹公”,开始把孟子列为配享,仅次于颜子。宋哲宗封孔鲤为“泗水侯”,子思伋为“沂水侯”。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赠公夏首至廉洁十人皆侯爵,从祀。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王雱为“临川伯”,从祀。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斥去王安石。

元世祖忽必烈时(1260~1294),祭祀依汉唐制,执事者皆穿公服、执手板。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元至顺初(1332),又封孔父为“启圣王”,孔母为“启圣王夫人”,四配皆为公爵。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开始确定每年仲春、仲秋上丁日,派官到先师庙行“释奠礼”。洪武二十六年(1393),始颁大成乐于天下。明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采纳国子监祭酒周洪谟的建议,将祭祀时表演的乐舞增加为八佾(8纵8横),如同王者之礼乐一般尊崇。到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采纳辅臣张璁的提议,把先师庙祀典的整个过程以及各级祀典活动的规模、形制确定下来,并确定崇祀的谥号、章服,以及配享、从祀者的礼奏规格等,此后基本确定下来。规定自国子监及各级儒学一律题称“至圣先师孔子”,四配题称“复圣、宗圣、述圣、亚圣”,十哲以下称先贤,左丘明以下称先儒。大成殿改称“先师庙”。一切公、侯、伯封号不复称,易塑像制木主,改大祀为中祀,笾豆各捐其四,礼行三献,乐用六奏,舞用六佾。以显示天下尊崇以孔子为宗的读书风气,又区别于一般郊庙的祭礼。并采用宋濂、谢铎、程敏政的建议,认为儿子不能先于父亲吃饭,颜回、曾参、子思伋、孟轲坐享堂上,则他们的父亲不应该列祀于庑下。于是,开始把他们的父亲颜无繇、曾点、孔鲤、孟孙缴公宜供奉于“四配”,遵循天下父子人道天伦之大经。后来还单独设立崇圣祠(启圣祠)崇祀。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皇帝亲笔题写“万世师表”匾额悬挂于先师庙。康熙五十一年(1712),朱熹升于先师庙东哲。雍正四年(1726),御书“生民未有”匾额。乾隆三年(1738),御书“与天地参”匾额。

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崇奉,从康熙二十五年(1686)颁布的《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可见一斑:

“盖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传而圣人代宣其蕴。有行道之圣,得位以绥猷;有明道之圣,立言以垂宪。此正学所以常明,人心所以不泯也。粤稽往绪,仰溯前徽,尧舜禹汤文武,达而在上,兼君师之寄,行道之圣人也。孔子不得位,穷而在下,秉刚述之权,明道之圣人也。行道者,勋业炳于一朝;明道者,教思周于百世。尧舜文武之后,不有孔子,则学术纷淆,仁义湮塞,斯道之失传也久矣。后之人而欲探二帝三王之心法,以为治国平天下之准,其奚所取衷焉。然则孔子之为万古一人也,审矣!

巡省东国,谒祀阙里,景企滋深,敬摛笔而为之赞曰:

清浊有气,刚柔有质。圣人参之,极以立行,著习察舍,道莫由惟皇建极,惟后绥猷,作君作师,垂统万古。

曰惟尧舜禹汤文武,五百余岁,至圣挺生,声金振玉,集结大成,序书删诗,定礼正乐。既穷象系,亦严笔削。上绍往绪,下示来型,道不终晦,秩然大经。百家纷纭,殊途异趣,日月无踰,羹墙可晤。孔子之道,惟中与庸,此心此理,千圣所同。孔子之德,仁义中正,秉彜之好,根本天性。庶几夙夜,勖哉令图,溯源洙泗,景躅唐虞,载历庭除,式观礼器。摛毫仰赞,心焉遐企。百世而上,以圣为归;百世而下,以圣为师。非师夫子,惟师于道。统天御世,惟道为宝。泰山岩岩,东海泱泱,墙高万仞,夫子之堂。孰窥其藩,孰窥其径,道不远人,克念作圣。”

康熙二十八年(1689),朝廷颁布《御制颜曾思孟四贤赞》。

赞颜子:“圣道早闻,天资独粹。约礼博文,不迁不二。一善服膺,万德来萃。心斋坐忘,其乐一致。礼乐四代,治法兼备。用行舍藏,王佐之器。”

赞曾子:“洙泗之传,鲁以得之。一贯曰唯,圣学在兹。明德新民,止善为期。格致诚正,均平以推。至德要道,百行所基。缵承统绪,修明训辞。”

赞子思子:“于穆天命,道之大原。静养动察,庸德庸言。以育万物,以赞乾坤。九经三重,大法是存。笃恭慎独,成德之门。卷之藏密,扩之无垠。”

赞孟子:“哲人既萎,杨墨昌炽。子舆闢之,曰仁曰义。性善独阐,知言养气。道称尧舜,学屏功利。煌煌七篇,并垂六艺。孔学攸传,禹功作配。”

先师庙、崇圣祠从祀人物的演变更加复杂,其更替增删大致源于统治者对儒家学说不同流派的推崇,但主流是不变的。

自东汉安帝刘祜延光三年(124)开始,将孔子及他的七十二位门生供奉于阙里祭祀。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一年(647),下诏将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寗、贾逵等二十二人从祀。宋神宗赵顼于元丰七年(1074),把荀况、杨雄、韩愈列为从祀。南宋时理宗赵昀于淳祐二年(1242),封爵给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与朱熹从祀。理宗景定二年(1261),将张栻、吕祖谦列为从祀。南宋度宗赵禥于咸淳三年(1267),将邵雍、司马光列为从祀。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列许衡从祀。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采纳行人司副杨砥的奏议,罢杨雄从祀,进祀董仲舒。明英宗朱祁镇于正统二年(1437),进宋儒胡安国、蔡沈、真德秀从祀。正统八年(1443),采纳辅臣杨士奇的提议,列元人吴澄从祀。明孝宗朱祐樘于弘治九年(1496),列宋人杨时从祀。到了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从祀去申党存,申棖、公伯寮、泰冉、颜何、荀况、戴圣、刘向、贾逵、马融、何休、王肃、王弼、杜预、吴澄等一十四人具罢祀,林放、蘧瑗、郑众、卢植、郑玄、服虔、范寗等七人俱祀于乡。而把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陆九渊等五人都增入从祀。明穆宗于隆庆五年(1571),列薛瑄从祀。明神宗于万历十三年(1585),列陈献章、胡居仁、王守仁从祀。万历二十三年(1595),采纳巡抚郭惟贤的奏议,将周敦颐的父亲周辅成,按照程珦、朱松先例从祀于启圣祠。

康熙五十五年(1716),列范仲淹从祀。雍正元年(1723),把“启圣祠”改为“崇圣祠”,褒封先师五代:木金父公为肇圣王、祈父公为裕圣王、防叔公为诒圣王、伯夏公为昌圣王、叔梁公为启圣王。雍正三年(1725),进先儒张迪从祀崇圣祠西庑。东庑进先贤蘧瑗、秦冉、牧皮、公都子、公孙丑和先儒郑康成、诸葛亮、尹焞、陈淳、魏了翁、王栢、许谦、罗钦顺、陆陇其从祀。西庑进先贤林放、颜何、县亶、乐正克、万章和先儒范寗、罗从彦、李侗、黄干、何基、赵复、金履祥、陈浩、蔡清从祀。迁原祀东庑先贤秦非、颜哙、程颢、邵雍和先儒谷梁赤、后苍、杜子春、韩愈、杨时、张栻入祀西庑;迁原祀西庑先贤左丘明、张载、程颐和先儒公羊高、孔安国、王通、欧阳修、吕祖谦、蔡沈、王守仁、薛瑄入祀东庑。按照年代的先后,排列位次。 

七、人物排列

雍正三年(1725),学宫先师庙崇祀、从祀人物排列顺序如下:

正殿  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正中南向。

四配  复圣颜回(曲阜人,封兖国复圣公)、述圣子思伋(封沂国述圣公),在殿内东旁西向;宗圣曾参(武城人,封郕国宗圣公)、亚圣孟轲(邹县人,封邹国亚圣公),在殿内西旁东向。

“十哲” 闵损(鲁人,封费公)、冉雍(鲁人,封薛公)、端木赐(卫人,封黎公)、仲由(卞邑人,封齐公)、卜商(卫人,封魏公)立于殿内次东旁西向;冉耕(郓城人,封郓公)、宰予(曲阜人,封卫公)、冉求(鲁人,封徐公)、言偃(吴人,封吴公)、颛孙师(陈人,封陈公)立于殿内次西旁东向;另有朱熹(婺源人,封徽国公)立于殿内次东旁西向。

东庑  蘧瑗(卫人,封内黄侯)、澹台灭明(武城人,封金乡侯)、原宪(宋人,封单父侯)、南宫适(鲁人,封海阳侯)、商瞿(曲阜人,封须昌侯)、漆雕开(蔡人,封平兴侯)、司马耕(商丘人,封睢阳侯)、有若(曲阜人,封平阴侯)、巫马施(陈州人,封东河侯)、颜辛(曲阜人,封阳谷侯)、曹衈(海宁人,封上蔡侯)、公孙龙(楚人,封枝江侯)、秦商(鲁人,封冯翊侯)、颜高(鲁人,封需泽侯)、壤驷赤(西安人,封上邽侯)、石作蜀(巩昌人,封成纪侯)、公夏首(鲁人,封巨平侯)、后处(青州人,封胶东侯)、奚容蒧(鲁人,封济阳侯)、颜祖(曲阜人,封富阳侯)、句井疆(卫辉人,封滏阳侯)、秦祖(西安人,封禋城侯)、县成(鲁人,封武城侯)、公祖句兹(鲁人,封即墨侯)、燕伋(秦人,封汧源侯)、乐 欬 (鲁人,封建城侯)、狄黑(卫辉人,封林虑侯)、孔忠(孔子从子,封郓城侯)、公西蒧(鲁人)、颜之僕(鲁人,封苑句侯)、施之常(鲁人)、申棖(鲁人,封文登侯)、左丘明(中都人,封中都伯)、秦冉(蔡人,封新息侯)、牧皮(力牧之后)、公都子(鲁人)、公孙丑(齐人)、张载(宋大梁人,封郿伯)、程颐(宋洛阳人,封洛国公)、公羊高(周临淄人,封临淄伯)、孔安国(孔子十一世孙,汉人,封曲阜伯)、毛苌(汉河间人,封乐寿伯)、高堂生(汉时鲁人,封莱芜伯)、郑康成(东汉高密人,封高密伯)、诸葛亮(汉人,封武乡侯)、王通(隋河津人)、司马光(宋夏县人,封温国公)、欧阳修(宋庐陵人)、胡安国(宋崇安人,封建宁伯)、尹焞(宋河南人)、吕祖谦(宋东莱州人,封开封伯)、蔡沈(宋建阳人,封崇安伯)、陆九渊(宋金谿人)、陈淳(宋龙溪人)、魏了翁(宋苏州人)、王栢(宋人,何基弟子)、许衡(元河内人,封魏国公)、许谦(元人,金覆祥弟子)、王守仁(明余姚人,封新建伯)、薛瑄(明河津人)、罗钦顺(明泰和人)、陆陇其(清平湖人)。

西庑  林放(鲁人,封长山侯)、宓不齐(曲阜人,封单父侯)、公冶长(诸城人,封高密侯)、公皙哀(济南人,封北海侯)、高柴(卫辉人,封共城侯)、樊须(鲁人,封益都侯)、商泽(鲁人,封邹平侯)、梁鳣(齐人,封千乘侯)、冉孺(鲁人,封临沂侯)、伯虔(鲁人,封沐阳侯)、冉季(鲁人,封请城侯)、漆雕徒父(鲁人,封高苑侯)、漆雕哆(鲁人,封濮阳侯)、公西赤(西阜人,封巨野侯)、任不齐(楚人,封尚阳侯)、公良孺(陈州人,封中平侯)、公肩定(鲁人,封梁父侯)、邬单(聊城人,封聊城侯)、罕父黑(鲁人,封祈乡侯)、荥旂(鲁人,封厌次侯)、左人郢(鲁人,封南华侯)、郑国(鲁人,封朐山侯)、原亢(鲁人,封芣平侯)、廉洁(卫人,封胙城侯)、叔仲哙(鲁人,封博平侯)、公西舆如(鲁人,封临朐侯)、邽巽(鲁人,封高唐侯)、陈亢(陈人,封南顿侯)、琴张(卫人,封阳平侯)、步叔乘(青州人,封博昌侯)、秦非(鲁人,封华亭侯)、颜哙(曲阜人,封济阴侯)、颜何(鲁人,明罢祀,雍正二年复祀)、县亶(鲁人)、乐正克(邹人)、万章(邹人)、周敦颐(宋道州人,封道国公)、程颢(宋洛阳人,封豫国公)、邵雍(宋涿州人,封新安伯)、谷梁赤(周末鲁人,封睢阳侯)、伏胜(秦邹平人,封乘氏伯)、后苍(汉东海人)、董仲舒(汉河间人,封广川伯)、杜子春(东汉偃师人,封缑氏伯)、范寗(晋鄢陵人,封新野伯)、韩愈(唐修武人,封昌黎伯)、范仲淹(宋苏州人)、胡瑗(宋秦州人)、杨时(宋将芣人)、罗从彦(宋沙县人)、李侗(宋剑浦人)、张栻(宋绵竹人,封华阳伯)、黄干(宋闽县人)、真德秀(宋浦城人,封旧城伯)、何基(宋人,黄干弟子)、赵复(元人)、金履祥(何基弟子)、陈浩(元人)、陈献章(明新会人)、胡居仁(明余干人)、蔡清(明晋江人)。

雍正三年(1725),学宫崇圣祠崇祀、从祀人物排列顺序如下:

正位  肇圣王木金父公正中南向,裕圣王祈父公东一室南向,诒圣王防叔公西一室南向、昌圣王伯夏公东二室南向,启圣王叔梁公西二室南向。

配位  颜无繇(封曲阜侯)、孔鲤(封泗水侯)在殿内东旁西向,曾点、孟孙缴公宜在殿内西旁东向。

东庑  周辅成、程珦、蔡元定,俱东向。

西庑  张迪、朱松,俱西向。

                  (本文参考雍正《惠来县志》、雍正《揭阳县志》、乾隆《海丰县志》)

                                    来源:垃圾桶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33690469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