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什么课啊,带着孩子去搬砖吧

 田园伍斗 2021-07-07


美好的暑假还是来了,开心的是孩子,焦虑的是家长。

终于不用每天上课做卷子啦,不用掐着时间早起晚睡啦,每天吃好喝好睡好,吹着空调吃着西瓜刷着手机,快乐得无以复加。人生最安逸的日子,就是学生时代的假期了,假如每天能够读读书写写字,完成并不算太多的作业,就已经算是很棒了。

家长们却比孩子要想得更多。孩子放假三五天,尽享天伦之乐的开心后,父母们就开始焦虑起来,怎么考的分数那么少,怎么孩子的排名那么低,怎么某一科只能考十几分甚至个位数,啊呀呀,不行不行,暑假并不是用来安逸的,假期就是用来弯道超车的,数学英语理化生,各个补课班,统统安排上。

所以啊,很多学生的假期,并不比在学校里幸福,反而是更加辛苦。

反正我最近是收到了很多的信息,都是让我推荐上补习班的。

我哪里会推荐补习班啊,校外辅导那些和我又不熟,毕竟大家都是补习数学英语理化生的,语文老师在补习这方面,实在是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我想说的是,补什么课啊,带着孩子去搬砖吧

这并不是什么调侃,也绝不是破罐子破摔,而是一条实实在在的建议。而所谓的搬砖,也并不见得非要去砖瓦窑去打工,而是希望让孩子去做一些社会实践工作,体会生活的不易,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学习的机会更加珍惜。

手心向上要钱,轻而易举,手心向下挣钱,每一分都不容易。

当今社会,学习不见得是唯一的道路,但却是最好的一条路。这个道理说来容易听起来简单,但只有自己实践了之后,才会真正懂得。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90年代,每年的暑假,都是用来打工的。当时的父亲,是跟着村里建筑队当一名小工,我也就顺理成章地做了一名小工,搬砖筛沙和水泥就是常态。楼下的人,用铁锹把砖飞上来,我就伸手去接,从来没有失误过,只是几天之后,手就被磨得粗糙不堪。

跟着父亲去雁北,给别人卷窑洞,在粮站里扛玉米,也让我印象深刻。大麻袋装上玉米,将近二百斤,需要两个人来抬,杠子压在肩上,别人都是不动如山,我却是摇摇晃晃。因为肩膀被压得太疼了,就不断地两个肩膀来替换。一天劳作之后,两个肩膀都是火辣辣的疼。而躺在炕上,浑身的每个关节都酥酥麻麻的,连肌肉也毫无节奏无法克制地跳动着。

每天挣十来块钱,辛苦而充实,好像还很不错。

父亲用粗粗的麻绳缝麻袋,那是我见过最粗的一根针。有一天,父亲缝麻袋的时候,左手一滑,针在右手上扎了一下,瞬间血流如注。而父亲嘴上说着没事没事,用嘴吮吸了一下,就接着干活了,但终究血渍还是不断渗透了出来。

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的心也被扎了一下。晚上我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不停地想着,今后我的人生,是不是也要和父亲一样。

那个暑假归来后,我开始在学习上拼命了。相比较缝麻袋扛玉米袋子,毫无疑问,拿起笔来学习做题,要容易一些。

看过一个视频,孩子不好好学习,厨师父亲带着孩子去体验单手端炒锅,现场教学,究竟是拿笔容易还是端炒锅更加容易。

今年高考后,一条新闻刷频了,一名26岁的外卖员,重新参加高考,考出了623分。这当然和他自己的勤奋努力分不开,但这几年他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奔波劳碌送外卖,也是他奋勇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孩子们的假期是什么样的,补课补课补课,总是被动安排着。孩子心里的原动力应该被激发出来,才可以更好地学习。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学科个别学生只能考二十几分十几分甚至是个位数,有时候就会想,把家长拉过来,一份一百五十分的题,做一做选择题写一写ABCD,说不定也能蒙十来分,那你学习的努力究竟体现在哪里?

时代不同了,出路更多了,很多学生吊儿郎当,觉得就算自己不考大学,将来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我们不否认这些成功的案例,但更多的是遭受社会的毒打混迹于底层。与其将来被社会吊打,不妨现在就让孩子吃点苦头长点教训。

就像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学生就像参加F1方程式的赛车,法拉利之所以跑得快,那是因为强大的发动机。如果发动机熄灭了,十几个人推着走,老牛拉车都会比它快。

学生也是如此啊,如果他自己内心不愿学不肯学,就算是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九个老师围着他,大概率也就和老牛拉车一样吧。

所以啊,别让娃娃歇着了,假期里做做家务,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会自我成长。也希望每个孩子返校时,都能多一些自主学习的饥渴感。

END

我在洋葱平台上开了一个网店

国内外品牌,应有尽有

新店初开,恳请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