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乐导游词

 流星雨刘鑫 2021-07-07

长乐导游词

欢迎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叫ххх,是长乐福地景区的导游,非常高兴能带领大家游览参观我国第一个以整体村落为保护单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乐村。长乐村隶属浙江兰溪诸葛镇,是兰溪市的西大门,与龙游县、建德市交界,古代就有“一脚跨三地”、“一家饭熟三县香”之说。这里是南宋理学名家金履祥后裔的聚居地,处处闪烁着宋元理学的光辉;这里留存着一百余座美仑美奂的元明清建筑,是早于安徽西递、宏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朱元璋得到了以刘伯温、宋濂为代表的一大批贤才的辅助,迈出了构建大明王朝的关键一步;在这里,朱元璋受到了以金履祥为代表的浙东学派的深刻影响,进而为他以后的治国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长乐村堪称“元明古村、风水秘境、理学渊薮、养生福地”。我们的长乐村有着“四多”:古建多、名人多、寿星多、药膳多。“十怪”:“南倚砚山门北开、祠中套祠尊太太、井似北斗七星排、塘成日月迷难猜、元桥中空少石块、男女合体奇山脉、楼上厅堂迎客来、歪材建房栋梁材、家中地砖呈碎态、长寿长乐药当菜。”可以说,我们长乐之旅是灿烂的古民居文化之旅,是传统国学文化的探秘之旅,也是一次祈福集乐之旅,游福地、探奥秘、沾福气、行福运。

景点解说词

(一)金大宗祠 金大宗祠是长乐村金氏家族的总祠,是村中地位最高的建筑,是金氏家族尊崇祖先、教化子孙、商议大事的地方。宗祠是宗族组织的象征,《朱子家礼》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是祠堂:“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宋代以前,民间对先祖祭拜一般采用墓前祭祀的方式。王室才有祭祀祖先的建筑物,称为太庙或宗庙。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家礼》立祠堂之制后,臣民才开始有了被称为祠堂的建筑物。

1.抱鼓石:  正门口设置了一对龙吐珠的抱鼓石,整体高2米多,鼓直径1.3米,是江南最大的抱鼓石,抱鼓石是中国宅门“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越大显示出其地位越高,寓意家族声名远播。

2.建筑特征:金大宗祠总体面积1500平方米,整体平面布局呈“回”字形结构,中轴线上分布有门厅、中厅、享堂,两侧厢房连接门厅和享堂,中厅独立。金大宗祠现在保留的建筑精华中厅,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为单檐歇山顶,明间四根金柱分别用柏木、梓木、桐木、椿木制成,谐音“百子同春”。明间前檐建重檐歇山顶门楼,各楼面均有二跳五踩拱承托。

3.长乐金氏族谱:长乐是宋末元初理学名家金履祥的后裔聚居地,以金姓为主,现在姓金的占了96%以上。这里详细地记载了20世纪前金氏的谱系。不知道我们当中有没有姓金的朋友,长乐的这一支金姓发源于项伯。长乐金氏原姓项,据《吴越备史》、《元史儒学传》等记载,因鸿门宴上项伯救刘邦有功,西汉时项伯受赐刘姓,其后裔在唐末五代时,由于吴越国开国之王钱鏐的“鏐”与“刘”为同音字,为了避嫌,便将吴越国中的刘氏改为金氏。

4.金履祥:我们来看,中间这位的画像就是我们长乐的老祖宗,宋末元初的大理学家金履祥,字吉甫,号次农,婺州之兰溪人。18岁考中待补太学生,天文、地理、礼乐、田乘、兵谋、阴阳、律历无不精研。其后转向理学。23岁受业于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宋末,诏授迪功郎、史馆编校,坚辞不就。入元不仕。曾执教严陵钓台书院、丽泽书院等,并创办仁山书院,以讲学著述终其生。

金履祥画像的两旁有四幅画,它描述了金履祥的主要生平事迹:

第一幅画是梦虎降生:传说金履祥的父亲在兰溪城里宿夜时,梦见家中堂前的中堂画上的老虎飞上了天空,第二天回家时得知在自己做梦时,夫人产下了一子,就是后来的金履祥。

第二幅画是尊老友孝:金履祥是个友孝之人。他对自己的父母非常孝敬,家谱里至今还有一首诗是他题在自己扇子上的祝母长寿安康诗《篆老母扇》:“奕奕桐阳,穆穆北堂。清风其长,既寿且昌。”据元史载“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赀营购,卒赎以完;其子后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

第三幅画是进献奇策:就是向朝廷进“牵制捣虚”之策。金履祥是一个有强烈爱国思想的抗元义士。当年元军攻襄樊,南宋最高统治集团束手无策。金履祥目睹国难将至,于咸淳七年(1271)亲赴临安,以布衣向朝廷进“牵制捣虚”之策(如当年围魏救赵的道理一样),请求派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现在的北京一带),以解襄樊之危。可惜腐败的南宋王朝未能采纳。后来《元史》记载他的“牵制捣虚”之策说:“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远洋别隖,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后人为海运之利,曾照此路线图复核,与实际情形咫尺不误,无不折服。这说明金履祥是一个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之人。

第四幅画是列祀孔庙:在雍正年间,被列祀孔庙,成为天下读书人景仰膜拜的思想家和先贤,这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中国列祀孔庙的历代先贤仅有73人。

宋、元、明时期,是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由于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形态是理学,理学亦称道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兼纳道家、释家思想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理学思想是独树一帜的中华哲学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尤其是宋明以来的官方哲学。特别是明代以来,朱元璋在长乐屯兵的时候才真正开始重视和学习理学,为夺取天下打下了理论基础,宋濂、刘基都是理学大家。(我们在后面的景点还要仔细介绍)

这边是一幅理学渊源图,它体现了中国理学到明代时的基本渊源和发展脉络。理学真正兴于周敦颐,朱熹是集大成者。在理学发展史上,金华、兰溪和长乐的地位非常特殊,很多理学大家都是金华兰溪人,因此,金华历史上被称为“小邹鲁(山东——孔子老家)”。所以我们说金华、兰溪,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是有着光辉一页的。朱熹传给自己的女婿黄干,何基是黄干的学生。何基、王柏是金履祥的老师,许谦是他的学生,金履祥与何基、王柏、许谦并称为金华四先生。“在金华四先生”中,他对于经学和史学的研究成绩最著,人称“紫阳正脉”。紫阳是指朱熹。等一下我们还会具体介绍。刚才在游客中心我们说朱元璋与金履祥有不解的渊源,为什么呢?

金履祥治学,不为性理之空谈。他综合了王柏、何基的长处,注重现实,敢于疑经,治学笃实。黄宗羲在《宋元学案·卷八十二》中肯定他说:“发朱子(朱熹)之所未发”。在“金华四先生”中。他对于经学和史学的研究成绩最著。

金履祥是一个友孝之人。据元史记载,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赀营购,卒赎以完;其子后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

这里有四幅画:画的是金履祥的一生,第一幅画是梦虎降生,传说他父亲在兰溪城里梦见家里有飞虎,结果儿子降生。

第三幅画是进献奇策。就是向朝廷进“牵制捣虚”之策。

当时海宁大学士陈世馆(也就是民间传说乾隆生父)为之作记,被记载于长乐宗谱首页。那为什么陈世馆会为长乐宗祠得修建作记呢?这要从长乐的祖先金履祥说起了。金履祥出生宋末,是理学名家,与何基、王柏、吕祖谦并称为金华四贤。金华历史上被称为小邹鲁(山东孔孟学说得发源地)金履祥于清雍正二年诏从祀孔庙73贤之一。理学是儒学得重要分支,是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官方哲学,相当于现在的指导思想。

2、享堂:请大家跟我往后面走,请看,这是享堂,现在是安放祖先神位或纪念祖先的地方,在后部都设有神龛。

3、崇德祠。请往右边走,这就是长乐金氏为纪念叶氏太太而建的崇德祠。刚才我们说到长乐原是姓叶的人居住的地方。叶氏为寻找好风水从丽水一路找来,到了长乐才定居下来,金氏本来住桐山,金氏九世祖金二仁娶长乐叶氏为妻,就是供奉的叶氏太婆,由于她当初不孕,金二仁又娶何氏,生二子,其中一子金恭过继给长乐叶氏为子。后来金氏复姓,叶氏就迁到了兰溪溪桥。金氏能够在长乐兴旺发达要感谢叶氏太婆,所以供奉了神位。在古代,父祠、母祠置于同一个地方,是十分少见的。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一种中国人传统的感恩思想。

祭祖仪式:请看,崇德祠的西边墙壁上是关于祭祖仪式的介绍。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古代的祭祖仪式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这是祭祖三献礼仪,非常隆重,主要的步骤是:1、一般执事者,即司祭工作人员,到案前或摆放祭品的左右两侧站立;主祭者,即顶祭人员一般为35人,到前排站立;其余称陪祭者在主祭者后排站立,他们洗干净手、擦干后回到原来的位置站好。2、主祭者到香案前跪下,执事者将点燃的香分别给主祭者,主祭者接香拜三拜后交执事者插到香炉;主祭者双手执壶将酒倒入执事者预先放置的空酒杯中,执事者将酒端到案上摆放的酒杯中。主祭者磕头后,站起来。其他人跪下,站起来;3、接下来就要按顺序分别行初献礼、行读祝礼、行亚献礼、行三献礼、行侑食礼,摆上相应的祭品。所有仪式结束后,大家站立好鞠躬。最后由执事者收拾祭拜的物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地研究一下。

3、家法。在我国古代,祠堂就是执行家规族法的场所,其作用与现代的法庭一样。所谓“族人有讼,不鸣之官而鸣之祠,评事议之,族长判之,行杖者决之”,中国儒教社会的乡村自治是综合性的乡村自治,宗教的功能、司法的功能、行政的功能、教育的功能、还有生产管理的功能等等的功能都综合在祠堂这个载体里面了,从而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念,作为一个伦理框架,构建了一个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

和园:

元末开始,这里是一位长乐药商的后花园,相传当年朱元璋屯兵长乐的时候,在这里住过。

1稀奇古怪。这是一对比较奇特的抱鼓石,

2、这是长乐的又一个奇怪的建筑风水格局,就是厅在楼上,典型的楼上厅建筑,相传朱元璋曾经于此居住,此处为全村的丹田之位,据说朱元璋经常在此召集部下商议军情,此花园明清时期曾数有颓毁并重修葺

而长乐民居中的卧房,光线暗淡,不重视采光,幽暗迷离,除了防盗,还有所谓暗室生财的迷信。

象贤厅: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家庭必须孝养父母,出外求学,或作他事,则行弟道。以待年长于己者是为出则弟。

嘉会堂建于明景泰年间,占地738平方米。平面呈三间四进一穿堂结构。嘉会堂俗称象贤厅,因“象贤”两字而得名。“象贤”二字出自唐诗人刘禹锡的“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意谓长乐儿孙皆需象祖宗之贤。该厅主要用于演戏和经办丧事。门厅正立面作牌楼形式,明间屋面抬高,檐下出三翘七踩斗拱,屋面作歇山式,两次间重檐形式,比明间略低,形成层次丰富的立面效果,烘托神圣气氛。

  第一进门厅,门口设抱鼓石,高高的门槛将不肖子孙阻挡在大门之外,而贤德之人则撤木板光明正大走进来。进门是一回字形天井(采光、通风、排水)。

  第二进戏台,横书“人生镜”意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两边对联“             ”据家谱记载,金氏先世封邑于项,因以项为姓,其祖项伯在鸿门宴上救护刘邦有功,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至五代时,为避武肃王钱镠之讳,改为金姓。   金履祥的孝行在当时是很出名的。

  第三进正厅,明间四柱十檩,五架梁带前双步后四架卷棚,月梁造,梁嘴饰半月状龙须纹,梁下用扇形鸱鱼吐水花草雀替。大家看地上的砖为什么是碎的呢?相传古代只有皇宫里可以金砖铺地,在民间是不允许用整块的方砖铺地的。当时有人就向朝廷上奏,辽府长史金正一听到消息便连夜命人敲碎地砖。

滋树堂。在滋树堂有个很奇特的地方,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就是里间的柱子都是歪的,而外间的则比较直,这是为什么呢?据说是建造这座厅堂的时候,一班是本地的,一班是外地的。本地的师傅想给外地师傅出出难题,便剩下些歪木给外地师傅。想不到外地师傅的功夫很了得,把这些歪木用的恰到好处,形成了今天的一道独特景观。真是应了“歪才适用”那句话。

   八行:孝为百行之首,强调君子在家若能尊祖敬宗行孝道,培养德行,雍睦家族,才能在外面建功立业;“善兄弟为友”,强调兄弟要互相敬爱;“患难相恤,困乏相助,丰俭多寡,惟力是视,是为睦”;在处理亲戚关系上,“导之以和,文之以礼,凡往来酬酢,去炎凉之见,而予以笃挚之忱,是为姻”;工作上,要敬业,要无恢宏之量,无刚大之气,无坚忍之心,不能任。惟不为私屈,不为欲蔽,身体而力行者,始克胜任而愉快也,是为任”;”中还提到,恤是要有周济贫乏之意,中要求人们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欲望,应保持适当的限度,行为要合乎礼仪,中正不偏。和是要和而不同,防止中心不正,情欲失和,行为偏激,背离人道,以利社会发展。“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无论个人、企业、区域、国家的发展,“和”是最高境界,中国人非常讲究中和、太和,就是这个道理,“和”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以和为贵”、“保合太和”、“和而不同”、“和实生物”,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和”的本质追求和实践,并凝练成一种“和”文化。

金景文,字唐佐,亦与天隐同乡里。少有大志,力学而不求闻达。竭诚以事其祖若父。祖尝患噎,医不能疗,景文虔祷诊疗。及父患疽,祈以身代,父疽亦寻愈。丧母,庐墓夜见天光下烛五色爤然,人以为孝感所致。后庐父坟,鸟鼠驯其旁,无怖状,风雹环四邻,独不入其舍。会岁旱,乡人曰:“乞金公祷,必雨”。祷之,果雨。时谓之“孝子雨”。有司劝率义役,景文首割腴田,命子炜劝成立,乡人信其行。不足逾月,而事集。咸淳四年,知县沈应龙以景文及陈天隐、董少舒名请于朝建祠合祀,名“三贤堂”,仍以其德应八行,立八行碑。

宋濂赞曰:瀫水之洲三山坡下有孝子孝如之何父疢在首籲天请代愿萃于身我亲罔害母棺未窆 以前天先下烛五色灿烂五色之灿未足为伟怪雹狞风勿犯其里苟匪中忱曷以臻此绵代是师于戏孝子祀乡贤。(抄自《光绪兰溪县志》)。这八行就是长乐的家训,至今还在教育影响着后人。

     南倚砚山门北开。从风水理论看,住宅选址要求“巽山乾向”,根据《周易》八卦推算,巽为东南,乾为西北,住房以座西北朝东南为好,风水理论甚至认为,南方“主火,火克金”没有财运,就谐音来说“出门南(难)不可取”。

村落选址、座向、门户、墙垣、屋角等细致讲究,有效调节了居住聚落建筑环境空间的和谐性。风水常常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建筑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天人合一”,

龙亭.各位团友,我们从滋澍堂出来,往北走,就可以看到一个过街亭,长乐人称之为龙亭。为什么叫龙亭呢?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尚未称帝时曾住在长乐村。一天朱元璋与刘伯温在此亭小憩,朱元璋看到左右两块石板,一青一红,迥然有异,便问刘为何有此格局?刘伯温回答道:“这是砚山上延伸下来的两条龙脉,一青一红,护佑真龙,飞龙在天,天下大同”。朱元璋听了大为高兴。此后长乐人便将此亭改称为龙亭。

龙亭的建筑也充分体现了长乐特色,各位请看亭的顶部,前后结构不一,是长乐明代建筑前厅后楼的体现。

地上有五个铜钱,为风水学中所称的“五帝钱”,具有辟邪的功效。长乐人造此格局,也反映了他们的金钱观。中间的钱眼长乐人叫势利眼,意思是人进进出出,要从钱财上走过,沾财气、有福气,但不能踩到钱眼里,掉进钱眼里。各位团友,你们有幸踏着金钱走过此亭,可以踩一下铜钱沾财运、辟邪气,但小心千万不能掉进钱眼里哟。

古代农具馆

此处展示了长乐的部分农俗农事用品,凡每一样均有一幅对联进行提示,凡是第一个猜出的游客,可以获得一个小奖品。

地牒(粮柜):一席收得万里日光,歉年毋须慌张。广积粮。

夯墙工具:聚土可得千年基业,亲民方开万世太平。(高筑墙)。

抬头称王易中枪,潜游自在福寿长(缓称王)。这是长乐人抓野生鳖鳖枪。

丰年不留稗草,万世须近贤臣(上联朱元璋,下联刘伯温)。田箍。

敢向星曜飞斫去,洒落银珠扮人间。镗刀。

上下翻滚勤捶打,飞珠溅玉喜丰收。吊叉。

一网打尽英雄,一刀了却是非。阉鸡工具(捞海)。

遮住无限风光,了无大千世界。牛眼罩。

浸下树皮稻草,捞起无数文明。做纸工具。

山珍海味有时,玉液珍馐堪藏。碗柜。

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借落有致。 

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仍然以其抑扬顿挫的起伏变化无言诉说着过往的辉煌。马头墙又称封火墙,它的初衷是隔断火源,防止邻人失火殃及自家,后来却成为一种装饰。为了使封火墙具有艺术美感,工匠们将它设计成昂首长嘶的马头,民间俗称为“五岳()朝天”。

天井。各位团友请看,这是我们长乐建筑中常见的“天井”,从民间的风水学上讲,经商之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于是造就天井,使天降雨露,从四面八方,汇集于天井,流入自家屋内,这就叫肥水不外流,也叫“四水归堂”。“四水归堂”也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其实古代的建筑是有其非常科学的道理在里面的,天井主要作为采光和透风之用。其实天井的作用和人的

进士坊。进士坊属功德坊(1894年),是为表彰明成化进士金盛而建。金盛明成化十一年中进士,初任尚书膳部,后调任山东莒州知州,政绩卓然。此进士坊为三开间,石柱木坊,规模较大,上有“进士”大匾,前列四对旗杆。1969年初,木构件部分不慎被火焚毁,如今仅剩四根石柱及各柱脚两侧的靠背石。

子孙地

长乐古有习俗,但凡有男女婚嫁,皆须从此地经过,以祈求多子多福。按照村里的习俗,希望生男孩的要从东、南面走,希望生女孩的要从西、北面走,有客人问要是中间呢?那不是男女不分了?当然不会,从中间走就是双胞胎了。

节孝石坊。这池塘为半月形,因此名为半月塘。半月塘静水深流,见证了古代一名女子和潭水一样波澜不惊,却又如海水壮阔的忠贞爱情。半月塘边,矗立着就是一块“节孝坊”,是在清雍正八年,为邑庠生金世悦妻张氏而立。金世悦与妻张氏,夫妻感情甚笃,然而,丈夫在28岁那年去世。当时,亲朋都劝张氏改嫁,而她却念及和亡夫的感情,坚决不从,一直侍奉公婆直至他们离世,并且将一双儿女抚养成人。当时的县官将此事上报给朝廷,雍正六年李卫领旨亲建石坊,题额“节孝”。之所以建在半月塘边,寓意“冰清玉洁”,是喻指她的贞洁如水一样深……当然,今天的人对张氏的做法各有各的解读,然而,她对爱情的忠贞,对公婆的孝道,却仍然是现在的人们所应该敬仰的。

节孝石坊上面写着“圣恩”两字,我刚才说了,这节孝石坊是李卫奉皇帝旨意建造的。李卫是江苏徐州人,在雍正3年(1725)任浙江巡抚,4年(1726)兼理两浙盐政,5年(1727)任浙江总督。由于李卫并不是科举出身,所以他大字不识几个。虽然识字不多,但李卫对文人、对文化事业还是非常看重的。历史上记载,他曾出钱修过浙江通志,建过书院,给在读士子以丰厚的膏火钱。在雍正年间,因浙江人发生多起文字狱,雍正一怒之下停止浙江士人参加科举考试以作惩处,后来在李卫的努力下,雍正7年恢复了科考。第二年殿试的一甲3名,即状元、榜眼、探花都被浙人取得,因此文人对李卫的印象都很好。

李卫最擅长的是捕盗。当时江南盗贼出没、横行,李卫认为青楼妓女、酒坊茶肆等是“盗线”,不能禁绝,否则很难跟踪盗贼。他或是命人乔装改扮混入贼窝,或是令已归诚的盗贼暗通情报,每次出击时,李卫都将一锦囊交与将士,定能直捣贼巢,大获全胜。结果江南“千里如枕席”,社会治安大为改观。

雍正的用人不拘成规,不论资格,不重科举出身。特别是李卫,非科举正途出身,但能做到封疆大吏,这在整个清代是不多见的。李卫死后,朝廷赐予的谥号是“敏达”。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李卫为官的一生。李卫一向勤政廉政。有一次,他为了办理一件要案,化装私访,徒步奔波,一连数日废寝忘食,终因劳累过度而吐血。此事传到朝廷,雍正帝竟专门派人前去慰问,并劝他“量力而为,不可勉强”。李卫调任直隶总督。临别时,浙江百姓都感到恋恋不舍。雍正十二年(1734年),身为直隶总督的李卫因公务需要,和户部尚书海望一起勘察海塘到了浙江。沿途百姓以为他重来任官,一个个高兴得奔走相告,竟出现了“额手迎者蚁屯数十里,欢声应天”的动人场面。

大照壁。奇怪的是,在节孝石坊与进士坊之间建一照壁,你们想这是为什么呢?据说当时有一秀才常看女子在塘中洗衣服,引来别人非议,那秀才不服,还说:“进士寡妇可以天天面对面看,我为什么不能看?”因此长乐人就建了此照壁。让“进士与寡妇男女授受不亲”。此照墙高7.05米,宽10.83米,厚0.5米,建于清雍正年间,体量大,无他物支撑,坚固挺拔,历经近三百年的沧桑而纹丝不动,足见古代工匠技艺之高超。从照壁的大小来看为中国古村落最大的照壁,堪称中国古村第一照壁。

日月塘大家看这塘形状象日称为日塘,那个塘形状象月称为月塘,日月合起来就是“明”。水是村落形态中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在风水中,水是财源和吉利象征。村中由于某些区域不靠近溪流,人们便引水或挖塘,这固然是为了实际的功用,既引用、洗涤、灌溉,也正合了风水“塘之蓄水,足以荫地脉,养其气”之说。对于一个古村落而言,池塘就如它的眼睛,是神采动人之处。风水学中池塘的形状也是有吉凶意义,池塘的形状不可台湾正无缺,如开方塘、圆塘,被认为是“血盆照镜”不吉利。所以我们的日塘也是不很规则的,有点元宝形。

七星井村里还有七口井,七口井是北斗七星的位置,北斗星由7颗星组成,所以叫“北斗七星”。七颗星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在我国闻名遐迩的北斗星实际上就是大熊座。《道藏》中部份涉及北斗信仰的經典“太上玄靈北斗本命長生妙經”。北斗七星对应的星君分别是: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此井为长乐村七星井中第四颗——“文曲星井”,传说用此井能涤心启智,村中但有读书之人,常临此井沐手,祈求学业上进,请佑金榜题名。当年朱元璋屯兵长乐的时候朝拜北斗星以后得到北斗星尊的保佑,从此战事节节胜利。各位游客可以用木桶自己打水在铜盘里洗手,既可以享受农村古井提水的乐趣,又可以给自己带回好运。

水车水碓这里是按照古代农村灌溉用具复原的水车水碓,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试试,注意安全。

药膳坊。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长乐的药膳坊,长乐十奇中有一奇就是“长寿长乐药当菜”,以前诸葛长乐一带有经营药业的传统,所以长乐人非常懂得药食同源的道理,非常注意用一些传统的草药和饮食结合起来,做到食疗食补。这也是长乐人为什么普遍长寿的原因之一。大家可以进来看一下,这里是药膳坊的配制间,有一些互动项目和长乐传统的药膳材料出售,例如长乐三两半、莲子酒等等。

互动项目区这里是一些根据当年朱元璋训练士兵的方法和长乐农民农事活动复制的互动项目,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参与,尤其是镗福,谁用镗刀镗下福字锦囊,谁就是我们今天特别有福之人,就是我们的福星。

房间极少有窗户,即使有也是在高处以四五十公分的小窗略作点缀,因此总给人一种幽暗迷离的感觉。

在村道旁,在不经意中,一棵古树,一条牵缠古藤,一段残壁,一盏孤灯,都是一段故事……徽州的日子在时光的来回穿梭中继续。 

欢送词。各位团友,大家好!到了要挥手和大家告别的时候了,我们的游览非常顺利、非常愉快,我非常感谢大家一路上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我在工作中有什么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地祝福大家,祝福大家一路平安,身体健康,

最后,我要真诚祝愿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福星高照!福运绵长!福气多多!开心长乐!希望大家能够再次光临我们长乐福地,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