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视杂谈】5岁女孩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吓出影院

 有爱评论区 2021-07-07

事情发生在我女儿身上,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契机,当然,在谈论她为何会被动画片吓跑之余,我也有一些关于国产动画以及“在国内尚无分级制度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自我分级”的心得体会想来分享,抛砖引玉,大家一起来聊聊。

下面开始正文。

如今每个周末,我都在家带孩子,无论有没有相关经验都应该明白,这是件“痛并快乐着”的使命……

因为我自己是个喜欢跑影院看电影的人,于是很自然地也把这个习惯带给了孩子——观影时间+来回路上时间+其他潜在娱乐时间,总之,看电影是个可以陪孩子并且相当“杀时间”的好项目。

其实我女儿要再过几个月才满五周岁,但比较懂事了,从去年11月的《汪汪队立大功之超能救援》开始,我已经带她去影院看过近10部动画电影了,都还挺喜欢(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我个人觉得不是非要精挑细选什么好片子去看,初步感觉别太糟糕的都可以,先用数量刷点基础再说)。

以上为故事背景。

上周六,我见《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4:完美爸爸》有规模不小的点映,便像往常那样带着女儿去观影了。

并不是任何子供向动画电影我都会青睐,我平时在留意之余,还是会做些基本的判断和选择。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大电影系列,虽然是重启这个老IP之后的另一波魔改作品,许多观众已经不认了,但好歹央视动画的底子不算差,加上女儿也曾在电视上看过TV动画,于是就有了这次观影。

我小时候看的95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长这样——

不禁有些感慨,当年做工程设计师的小头爸爸,如今成了程序员,真是与时俱进的改变啊……

尽管读到这里的朋友都不会介意剧透,但出于基本的负责态度和习惯,我还是加一句【下文剧透预警】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4:完美爸爸》用了一个很老套的亲子剧本:忙于开发人工智能程序的小头爸爸冷落了大头儿子,还相继搞砸了“家长开放日”活动与儿子的生日,大头儿子不禁希望自己能有个更酷更贴心的“完美爸爸”……第二天,小头爸爸向他介绍了自己刚开发完成的AI,并下达了“让大头儿子开心快乐”的指令,没想到,随后不久这个AI把大头儿子吸进了虚拟世界(别较真…)。

AI化身成了大头儿子幻想中的完美爸爸,让大头儿子开宇宙飞船、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肆意定制房间和街道,一天过遍所有节日……堪称无所不能。

稍微有些阅片量的观众,对这个剧本是不会有任何意外的,其所要传递的内核也就翻来覆去的那几样,可对于年龄不大的孩子来说,如此简单但画面和转折冲击力强的作品仍然足够新鲜。

果不其然,大头儿子在玩腻之后提出了“想回家”,而“人工智障”完美爸爸则要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大头儿子留在自己身边“让他快乐”),眼见劝阻不了,它便把大头儿子送去了按真实世界建模的虚拟空间,暂时欺骗成功后,又让假的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对大头儿子言听计从……直到大头儿子发现真相。

在这层“套娃”障眼法被揭穿后,出现了影片中第一场真正意义上具有惊悚意味的戏:完美爸爸在一脸略带机械式木然的微笑中,以“我想让你快乐”的名义,把大头儿子强行扣留了下来。

对成年观众而言,此幕只是带有些许惊悚性,谈不上多吓人,但对孩子来说可能就不同了,我女儿直接被吓得扑进了我怀里……

但这只是一瞬间的事,紧接着她还是看下去了——把她吓跑的,反而是后面看上去一点都不吓人的一幕。

明白自己被困虚拟世界的大头儿子,想办法向外发出了求救信号,并与小头爸爸约好了见面地点,通过两人各自的努力,大头儿子暂时甩开了完美爸爸,小头爸爸也成功进入虚拟世界,两人在红树林重逢相拥。

突然,我女儿起身向外走去,我愣了一下,才确认她是不想看了,要走。

此时片子已经放了一小时左右,算算时间也只剩二十多分钟的戏了,接下去大概会发生什么并不难猜,但我挺好奇故事最终的落点如何——反倒是我想把片子看完,无奈女儿去意已决,我劝了两三次无果,只好作罢。

这是她第一次没能在影院看完电影,我很好奇她为什么会被吓跑,通过一番询问和回答,我明白了缘由: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重逢确实很振奋,但接下去完美爸爸肯定会实施更加可怕的阻挠,她是被这种“可预见的未知恐惧感”吓走的。

就好比咱们有些人看恐怖片,碰到一些恐怖镜头或者明显的“高能预警”片段时,会蒙上眼睛不敢看(或者透过指缝看),而我女儿直接选择不看了……虽然貌似有些“胆小”,可不得不说,小家伙的逻辑联想力不错。

我原以为女儿的反应是个例,结果我今天去豆瓣上看了一圈,发现还有些孩子也被吓到了,大家的“惊吓点”可能不同,但都殊途同归。

应该怪电影么?我觉得大可不必。

平心而论,《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4:完美爸爸》东拼西凑的剧本完成度还可以,也有一定的教育价值,给孩子看没什么大问题(我确认过女儿只是当时有点怕,没留下啥心理阴影)……更大的问题在于,在咱们这个没有电影分级的环境下,观众自己应该做出怎样的分级选择?以及电影能够力所能及地做出一些提醒?

在我小时候,动画片根本没有什么分级考虑,无论是引进的外国动画,还是上美出品为代表的国产动画,放什么就看什么——

倘若以今天的标准,充满政治隐喻和官场黑话的《葫芦小金刚》,以及包含各种成人元素的黑帮题材《特别车队》等作品,是绝对看不到的,更何况其他一些更知名的作品,如今也都有了“童年阴影”的美名。

我们那代人,就是在大人们“动画片都是给小孩子看的”观念笼罩下,一边委屈一边快乐地汲取着各类中外动画野蛮成长的

我不想厚古薄今地说当时的环境就一定有多好,事实上,观众们普遍有了分级意识是好事,这是观念进步的表现,一些存在暴力、血腥等等成人向元素的动画作品,确实需要在少年儿童群体中做出限制。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某些家长在这件系统性的复杂事物面前,表现出了另一种不负责任的懒政行为,把许多本不该由动画来承担的罪责都推到了动画片头上,“受伤”最多的,当属是曾经最火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

动画本身没错,这个庞大和繁芜的责任,需要由动画制作方、审查部门、电视台、院线、家长等社会各界众多相关方共同背负起来并合理分担。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我今天只想简单谈谈院线影片方面的选择。

近些年国产动画的进步很大,针对各年龄段的各种类型作品都得到了极大丰富,在电影长片这块,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后,国产动画电影的关注度和待遇整体都上了一个台阶,也确实涌现了一批好作品,比如彩条屋的《大护法》《哪吒之魔童降世》,追光动画的《白蛇:缘起》《新神榜之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还没上映)等等。

追光动画那群小伙伴很有意思,我在一次访谈中听到,他们搞创作的动力之一,是想用作品证明“动画片并非一定是给孩子看的”,他们铆足了劲,想用青年向/成人向动画来证明自己的初衷,这其实能够代表现在相当一部分中国动画人。

可我想说的是,少儿动画也有很多课要补,或者说更需要进步。

若不是因为女儿的关系,我恐怕也不会关注到这些子供向动画——诚然,现在的小朋友们,早已不止有“羊”和“熊”可以看了,但选择余地大大增加的同时,真正品质出众的好作品,反而很罕见。

我也不特别指名道姓,通过我平时的一些观察,现在给孩子看的动画,多数套着差不多的故事模板想方设法卖玩具,而且基本都透着股“反正给孩子看,简单搞一下就行”的味道,真正新奇有趣且寓教于乐的佳作很少……反正我女儿现在已经不太想看电视上的动画了……

别总觉得孩子好糊弄,其实现在的小孩成长很快(比我们小时候早熟多了),这对动画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拿我女儿看过的院线电影来说吧,个人感觉《熊出没之狂野大陆》《海底小纵队:火焰之环》属于比较好的那档,《猪猪侠大电影·恐龙日记》等片子就差劲多了……可即便是“狂野大陆”这种我觉得还行的动画,实际也存在叙事粗糙等硬伤:最受欢迎的作品都尚且如此,其他同类作品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那些影响力大、品质好的青年向、成年向的动画作品确实应该关注,但优秀的子供向动画或许更值得鼓掌——而且我们要明白一点,电影分级中的“全龄段”作品并非是专给儿童看,而是指所有人都可以观看的。

在为国产动画送出衷心祝愿的同时,最后来简单讲几点自己的“分级”心得吧。

1、选片前,通过网站或购票平台,对一部片子进行基本了解,最好能看看简介和预告片(推介文可以少看),相信会有个基本的判断;

2、带孩子的话最好还是看动画,孩子年龄比较大了再考虑真人电影,而动画电影也要看题材、IP和制作水平,像是蹭热门IP的、画面质感差的都别看;

3、购票前先问问孩子/同伴的意见,并尽可能地摸清楚对方的喜好、尺度和特点,“个人分级”的好处在于,标准都是私人订制的

4、除非是自己去影院,否则,组队看电影通常更多是为了社交和休闲娱乐,“电影”并不是最要紧的,总会有更重要的东西存在

对于我上述那些乱糟糟的想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