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15:兰花烂芽不等同于腐病却是危险信号

 第一香笔记 2021-07-07

兰花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烂芽现象,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芽芯积液过久使新鲜组织受到渍害,从而使得有害菌入侵到叶片细胞内,慢慢下侵到假球茎后速度放缓。芽芯积液水是主要的载体,其次就是在喷施叶面肥与药的过程中沉积的肥液与药液,前者易造成水伤,后者易造成肥害与药害,因此,在喷施水、肥、药之后使芽芯积液快干意义重大。

以前在阳台与室内及楼顶上由于深受窝风影响,浇水施肥喷药后及时开启风扇,不让芽芯积液产生危害。如今兰花栽培是在地面上,考虑到在两侧薄膜全部打开的状态下与室外的蒸腾相差无几,加上自然风流速很快,并且流向一致不会产生蜗旋气流,这才没有添加风扇装置。不管春夏秋冬浇水还是施肥喷药,都是劈头盖脸的,因此管理起来更加的轻松。

兰花芽芯腐烂多见紧合处发黑或呈褐色状并伴有异味,新叶基部与假球茎已经分离,只是在叶鞘紧裹中不易呈现出来。烂芯叶抽出来水渍状或脓液状明显,发病久得就会呈干瘪状,并能见到有害菌孢子分布,有时候还会产生变态似的香味,这在禾苗抽芯上为常见,多见浅褐色状。

新芽叶芯积水导致的腐烂与镰刀菌由根系部位入侵导致的新苗腐烂存在质的区别,在这里我将把自己的对比观察进行一番表述,当然也不排除镰刀菌从芽心入侵的可能,因为空气中微生物菌孢子是无处不在的。

镰刀菌通过病从口入方式成功入侵到兰花植株可从后垄发作,状态犹如新陈代谢似叶片发黄,发病快慢是由植株抗体所决定,有叶指环的兰花在此处易断裂,这有别于立枯病、疫病发作症状称之为“茎腐病”。通过朱秋潮的发现,新苗腐烂并不是细菌性欧氏杆病原物致病,而是臭名昭著的镰刀菌为元凶。相关论据链见《[艺兰频道]O八:造成兰花枯萎的有哪几种病》一文,此处不再赘述。

可见,茎腐病与软腐病虽然症状呈不同表象,却是由同一个致病源危害所致。在兰花病害防治上为了论述方便列出腐病几种,很多时候却是呈复合式发病,也就是说里面不是单一的镰刀菌,还含有其它的杂菌在内。朱秋潮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和微生物培养得知,无一例外地发现镰刀菌和偶见细菌,故他认为细菌是镰刀菌致病后进入的,因此,在兰花茎腐或软腐发生时没有必要参考细菌病害防治,产生误区就会耽误最佳的救治时间。同样,新芽一旦发生腐烂就会给其它有害菌入侵造就了机会,同时给用药救治增加了相应难度。

兰花新芽腐烂成因复杂,在无镰刀菌入侵的前提下,我的成功救治说起来非常简单。前几年我从罗杨处请了较为珍稀的蕙兰新种,落山开品是荷瓣花,故特别重视。谁知有一组特别弱的草新芽却发生了腐烂,分株切单都不够条件,唯一的办法就是直接使用恒温电烙铁处理腐烂面,算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吧!

我把腐烂面彻底地给烤干,只见蒸汽直冒,能看见烟,处理完毕再用自来水冲洗一遍,就直接上盆素培。这组草很是给力,竟然于秋天成功地来了新芽,直到今天已经慢慢长成中等苗了。这次成功救治没有使用任何药物,可见只要物理处理及时还是比较管用的。

在鉴别烂芽的时候是关键,对没有镰刀菌入侵的烂芽救治就非常容易,靠经验判断我对某些烂芽不脱盆直接就用电烙铁烤干就行了,效果杠杠的。当然,这只是在偷懒的情况下,或者是不具备分株的前提下才实施的。对于烂芽发生还是要积极主动地采取脱盆分株切单措施,这才是最务实的亦是最有效的。

我在救治非镰刀菌感染的烂芽时发现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病株与健康株之间的假球茎连接的马路,切开后没有任何的深度侵蚀,呈乳白色或弱黄色,像这样的情况根本就不会通过维束管连带传染,这不同于镰刀菌的入侵方式。受镰刀菌感染的病株其相邻的植株很大程度上受到深度侵蚀,因此要以切口处在空气中十分钟不变色来区别是否安全,一旦创面在有效观察时间内出现连续性变色呈现出红色或暗红色,这都是病入膏肓之兆,救治难度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兰花新芽腐烂在没有把握诊断是否是受了镰刀菌侵蚀,还是以分株切单抢救为上,千万不要抱有等待的思想,第一时间发现及时处理使损失降到最低。在梅雨季节很多兰友在述说兰花腐病发作之快,早上还好好地,晚上就烂了,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就这么快,就有这么恐怖。因此说,兰花各种腐病才是兰友们的心头病,心头恨。为了防止心爱的兰花出现各种腐病,上医治未病,以防为主。中医治欲病,以用药为主。下医治已病,手术加用药双管齐下。后者,尽管效率低,但还是不要轻言放弃,万一奇迹出现了呢!20210707日万云坤于国香居

说明:配图是春兰皇后“绿云”小弱草新芽长势,苗虽小骨感尚好,相比后垄草将有质的超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