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评诗话】重庆万州|王东梅:中唐社会诗:老妪能解,为民为事而写

 鲁西诗人 2021-07-08

鲁西诗人,以诗歌慰藉心灵





中唐社会诗老妪能解,为民为事而写

王东梅 

唐诗到了杜甫,有了不同转折。前面的方向是将人从日常生活里拉出来,现在却证明了诗可以生活,不卑下、不琐碎、不庸俗,可以捕捉、反映生活中的深刻感人之处。杜甫开拓了好几条诗的新道路。

杜甫写《兵车行》、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是基于自己在战乱中的经验;到了张籍,就将这样的生活感怀予以扩大。张籍之后,就到了元稹和白居易。杜甫写出了完全不同于李白他们那个时代的诗作,但他主观上从来没有要超越李白、取代李白那一辈的意识。到了元、白,他们继承了杜甫开启的这种新诗风,发起和前代划清界线的一个运动。同时他们也承接了张籍那样的精神,认为诗要写的、能写的,不只是诗人自身的感受情怀,还应该包纳他人的痛苦,为他人发言、表达。

元稹、白居易所代表的中唐“社会诗”,是自觉地要改变诗和诗人的定义。最具代表的文献,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信《与元九书》,信的内容就是在讨论文学究竟是什么,文学究竟要做什么?

一开头说:“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诗像植物般,以感情为根,以语言为苗,以声音为花,以意义为果,完全依循着能够触动人心的基本法则。基于此,白居易接着检讨了唐兴两百年间诗的状况。诗人很多,多到数不清,而最厉害的是李白和杜甫。

李白是奇才,写的诗没有人赶得上,但是若以诗的根本原理来评断,李白作品中真正有意义的不到十分之一。在这点上,杜甫就不一样,他的诗不是游戏,不为华丽好看,而是真正能完整发挥“情”、“言”、“声”、“义”各自作用的,杜甫的诗“可传者千余首”。

这是很明显的“抑李扬杜”,表现出他们的根本价值信念。诗是严肃的,而且诗要有目的、有作用,不要再学李白那样率性写诗,依凭天分才气、也外露天分才气来写诗,而是应该像杜甫那样,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写诗。元稹和白居易写了大量的作品来示范、宣扬这种诗要为群体、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诗要能以其意义感动人、感化社会,进而改变社会,因而诗的题材和体裁也必须改变。诗是工具,要影响读诗的人,所以诗要尽量让最多的人读得懂,可以由此受影响。这项主张其实是违背杜甫的美学信念,杜甫很在意诗的格律,也很擅长创造内蕴深藏的对仗或特殊的声音效果。

元、白的诗,以杜甫的标准来看,是很随便、很草率的。不是他们没有能力细致琢磨,而是他们故意要写得“老妪能解”。他们用这种方式改革诗,再以新风格的诗来进行社会改革,这是中唐诗的一大潮流。





作 者 简 介

王东梅,重庆万州人,喜爱文学。

鲁西诗人编辑部

主   编:弓车

副主编:姜勇

责任编辑:翠薇   王梅芳

微信平台主编:翠薇

执行主编:董学兰  张秀功

责任编辑:毕恩付  张小燕

特约评论:(以姓名笔画为序)刘广涛、宋来莹、张厚刚、阿勇、赵月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