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 | 如何将一本书转换为一套知识卡片

 长沙7喜 2021-07-08
图片

哈喽,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新月,莎莎老师的课程助理,也是知识卡片营的运营人。

今天很荣幸能够在咱们导图卡片屋跟大家分享:如何将一本书转换为一套知识卡片,把书读薄。

从图言卡语第1期知识卡片营当班班,跟到第12期课程结束,共带了12期训练营,期间也有同时担任助教、助理等不同角色的工作,服务学员1500+,个人学习制卡216张,书籍套卡12套。

借助自身的心得萃取,以及在服务学员期间收到的反馈,发现大家的初衷和目标都极近相似之处,甚至也有小伙伴跟我说:“知识卡片的视觉呈现,也将是一个人的必备技能。”

确实如此,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多的人都是手机屏幕阅读,冗长的文字会消磨人们的阅读耐心,跳读也很容易漏掉其中一些重要的信息。

而知识卡片内容事先经过萃取,同时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传递信息,视觉效果更直观,让人能够更快地消化和更好地理解所传递的信息。

关于知识卡片,其实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我们日常生活中、工作上,以及学习时都会用到。

不知道小伙伴们在一些特定情境下,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①面对大段的文字阅读,选择性跳过,很少能静下心读完;
 
②拿起一本书或读完一篇文章,不知道如何做成一张知识卡片;
 
③习惯性的条目式笔记,记录、收藏,同时也止于收藏,很少再翻阅;
 
④读完就忘,记不住重要信息、知识;

之所以会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通常也是在提示我们需要换种学习方式,或者笔记形式,因为以上的情况已经在无形中成了我们学习上的阻碍。

我最初也有遇到过以上的一些问题,开始也并没有直接选择用知识卡片的形式记录笔记,只是断断续续的做,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对做过知识卡片的书籍,一直记忆犹新,想要调取自己想要的内容时,也无需翻阅书籍,直接从手机或电脑里调取知识卡片即可。

渐渐的也就发现了自己坚持选择做知识卡片的缘由:

1、知识卡片的可读性强;
2、结构呈现更直观、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
3、可用度高,方便随时调取可传播;

不过在接触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并从中了解大家的需求、反馈时,发现对于知识卡片,大家也时常会有三点困惑:

1、 没有灵感,没有创意、不会配色,不知道怎么做一张卡片模板设计;
2、 针对书籍内容或读过的文章,习惯性的条目式笔记,不知道如何萃取重要信息、知识;
3、 没有达到预期想要的效果,中途放弃;

01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困惑
1、 没有灵感,没有创意、不会配色,不知道怎么做一张卡片模板设计;

我常说,拿起一本书,准备做知识卡片时,首先要做到:两看、一”放弃”原则。

首先是第一个:看

看什么?看书籍封面,从中获取信息,进而确定书籍卡片的主体信息和版式设计。

从书籍封面提取主体信息相对容易,大家都能在第一时间提取出来,但是这里除了获取书名、作者、出版社等相关信息外,还要提取书籍封面的配色及设计风格,甚至需要挖掘一下这本书的配色与风格设计给自己的感受,以及激发的灵感。

所以这里我选取版式设计跟大家分享,因为关于书籍知识卡片的版式风格设计和取色,发现大家更多是困惑于没有灵感,不知道如何去设计,也不知道怎样进行色彩搭配,时常也会觉得大脑是一片空白……

先来跟大家分享一组图:

图片图片图片

你发现其中的规律了吗?

寻找灵感的小技巧:从要制作知识卡片的内容本身寻找灵感。

因为内容的传播,尤其是书籍出版,那都是经过出版社审核的,具有一定的层级标准,而这个标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继续精进,甚至可以作为参考元素,增加自己的灵感创意。

这样我们也就无须困惑于没有灵感、不会配色,同时在知识卡片的模板设计上,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与心得。

可能有小伙伴会问:对于初学者而言,是不是在会用工具的情况下,自己摸索着学习会更好?

这里我们需要客观对待,如果说怕禁锢自己的想象与创意,完全从零开始,那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们成年人的学习不同于孩子。

几岁的幼儿,我们需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静待成长,而我们成年人的学习,就需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很多情况下,都可以站在一定基础之上去探索去创新,而不是任何时候都是从0开始探索。

02

第二点困惑
2、 针对书籍内容或读过的文章,习惯性的条目式笔记,不知道如何萃取重要信息、知识

这里就涉及到前面讲的第二个:看。

看目录,了解书籍的整体框架,锁定目标:知识卡片类型。

看完书籍目录,通常会对书籍类型与书籍内容的整体框架有所了解,借助这样的了解,通常已经可以锁定我们要做的笔记卡片类型是属于金句卡、问答卡还是有结构呈现的笔记卡等。

在确定了知识卡片的类型后,也可以进一步对卡片版式进行校正与调整,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萃取,也就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方向.

这种带着目标与思考进行阅读过程,会促使自己的思考更深入,也有助于我们对内容本身做深入理解。

分享三套近期做的书籍笔记卡,如有小伙伴感兴趣,可以跟新月互相探讨、交流~

图片图片图片

03

第三点困惑
3、没有达到预期想要的效果,中途放弃
图片
这里的“放弃”≠  中途放弃。

这里指的是我们要放弃完美,放弃固有的坚持,抓住一个切入点,开始行动即可,不要从开始就制定一个让自己望而生畏的目标,因为不管切入点在哪,行动的过程都会使你有更多的想法与感触。

从反馈的角度来说,你也会边行动,边做校正,进而离预期想要的效果越来越近。

图片

如果你觉得开始容易,但坚持很难,可以试试寻找同伴,一起精进,如果你觉得脑洞不够大,可以试试寻找一个有同伴的社群,一群人的脑洞可以互相碰撞,激发更多的灵感。

我的2020就是这样:

找到了同伴,在不断精进的路上。

进了有同伴的社群,脑洞的互相碰撞,渐渐明确了自己的事业方向。

图片

2021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里了,预祝大家在2021遇到更好、更贵的自己,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链接作者#

如果您对做笔记或者导图卡片有相关问题想和我链接,欢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一起结伴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